阿囝略如郎罷老
《囝》唐 顧況
- 囝生閩方,閩吏得之,乃絕其陽。
- 為臧為獲,致金滿屋ok。
- 為髡為鉗,如視草木bok8。
- 天道無知,我罹其毒tok8。
- 神道無知,彼受其福hok。
- 郎罷別囝,吾悔生汝。
- 及汝既生,人勸不舉ku2。
- 不從人言,果獲是苦khoo2。
- 囝別郎罷,心摧血下。
- 隔地絕天,及至黃泉,不得在郎罷前。
《 戲遣老懷五首(其一)》宋 陸遊
穉=稚,tsinn3, 幼薑,叫做tsinn3-kiunn!
第一首,寫閩人生兒的慘狀,當時的太監都取自閩地的幼童,於是上演一場人間骨肉分離的悲慘世界,父哀兒,兒悲父,至死都無法再相見!
第二首,寫老年心境,子老,而孫稚,與其嘆衰憂死,不如一笑置之,淡然過日吧! 心不隨境轉,隨心所欲吧!
臉書社團在討論一個詞: gin2-a2-kiann2, 這是兩個詞的複合詞,gin2-a2, kiann2,
《台日典》分兩義,(1)子嗣,(2)名詞尾綴,謂小義,如:椅á ∼; 帽á ∼; gín-á ∼。《教育部字典》將(1)再細分為二,另專指男性子嗣!如連結。 這個漢字【囝】,不見於一般書面字,但,早在金文即出現此字,金文從「子」從「囗」,本義為兒子。一說「囗」表示範圍,全字象還在襁褓中的孩子(谷衍奎);一說舊時婦女為了不礙日常工作,乃製造約一公尺高的木桶,中間底板作格子形,以漏尿,並將能立不能行的幼兒置在其中,故「囝」字所從之「囗」或代表木桶口(關子尹),姑備二說。《正字通》注:“囝,閩音讀若宰”。這是錯誤的,這只能說閩中的粵語音,粵語以【仔】字當此音字! 北方方言也用此音,字用【崽】。漢·揚雄《方言·卷一○》:「崽者,子也。湘沅之會,凡言是子者,謂之崽;若東齊言子矣。」應該是反映子tsi -> 崽tsai的音變。諷刺的是,現在反而北方多說【崽】,南方多說【子】! 此字與【郎罷】兩詞,從唐到宋都還是流行詞 !
gin2-a2 ,教育部字典採用【囡】字,這是個後起的方言字!,蘇滬方言稱小女孩作「囡」。 又《類篇.囗部》:音淰。「㘝,㘝㘝,私取物。㘝又作囡」,故「囡」可作為「㘝」的異體字。【說文】私取物縮藏之。從囗從又。又【唐韻】女洽切【集韻】暱洽切 nap/niap。義同。 兩音互為陽入轉字,niam -> niap,是【攝】字的衍生字義!
【囡】的音有二 ㄋㄢ,ㄋㄧ,前者反映與囝共音的現象,即單字指中性的小兒字,疊字囡囡,則另指小女孩!後者反映還是指向【女】字!
其實這音字,還是從最原始的【兒子】字縮音轉變而來,ji5-tsi2, -> ji2->gi2->gin2。
許成章先生有找到一個字,【矨】【廣韻】五剄切,娙上聲。短小貌。音義皆合! 只是沒有書證!
爸
相對於kiann2, gin2-a2, 【郎罷】,就是【老爸】的發音! 這個「爸」音,都是韻母-a音! 「罷」字也是pa音!不過這個音符「巴」,就有 -a, -e 兩音! 譬如老爸,就是lau7-pe, 這個音就對應【郎罷】二字! 這個音其實是閩東的福州話發音,【郎罷】nông-bâ,父子稱【郎罷囝】nông-bâ-giāng。他的【囝】字比起漳泉話,kiann2/kan2,多了 -g 尾音!
三國時張揖所著《廣雅》即載:「爸,父也。」北宋《集韻》去聲四十禡又載:「必駕切。吳人呼父曰爸。」同一時期遼人所著《龍龕手鑒·卷四》也寫到:「爸,蒲可反,楚人呼父也。」六百年後明代《廣東通志》則寫到:「廣州謂父曰爸,亦曰爹。」可見不論中原正音,還是吳楚粵之方言,均有稱「父」為「爸」。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27OGj8.html
相關俗諺:
- 爸母疼囝長流水,囝疼爸母樹尾風。
- 飼囝無論飯 飼父母著算頓。
- 好囝毋免濟(多),濟囝餓死爸。
- 手抱孩兒,才知爸母時。
父母疼愛兒女是天性,但兒女孝順父母卻不是! 做人兒女需警惕,而做人父母需看開!
網路上找到的七字仔!押 inn 一韻到底!
父母疼囝
十月懷胎囝兒生,心頭歡喜抱紅嬰。
阿母惜惜到三更,不甘細囝半暝哼。(不 m7)
阿爸奔波到暗暝,為著厝內三頓鮮。
嬰仔笑聲心頭甜,一切辛苦匟一邊。(匟kng3, 放)
用心計較有所爭,望欲子女出頭天。(欲beh)
勞碌走縱生活纏,親情感人若詩篇,
父母恩情較大天,序小有孝較好錢。
仰望歲壽逐日添,平安快樂食百年。(仰望 ng3-bang7)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