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官商勾結的兩蔣 爆出台灣史上最大金融弊案-《十信風暴》

WencheWu
·
·
IPFS
·
在華航疫情爆發前,台灣股市頻頻創下歷史新高,上次股市如此興盛已經是30年前。然而,對於老一輩來說,比起「台灣錢淹腳目」的榮景,差點讓台灣經濟毀於一旦的「十信案」或許讓人更加印象深刻。
民國七十四年十信案爆發,隨即國信也出事,那時,真的是舉國震動,案情有如炸彈開花,一天一個劇本。就此,把江南案的聲勢給壓了下去,所以,當時大家普遍相信,十信案是當局刻意引爆,拿來遮蓋江南案醜聞。(後略)


在華航疫情爆發前,台灣股市頻頻創下歷史新高,上次股市如此興盛已經是30年前。然而,對於老一輩來說,比起「台灣錢淹腳目」的榮景,差點讓台灣經濟毀於一旦的「十信案」或許讓人更加印象深刻。

1984年「江南案」爆發,因為縱容情報組織在美國殺害美國公民,讓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經國備感壓力。為了轉移國內焦點,國民政府決定整治當時國內最大、歷史最久,卻長期違規放款的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想不到卻差點導致台灣金融體系全面崩壞。

時任《工商時報》記者,全程報導十信、國信事件,作者王駿以當時挖掘到的內幕,加上事後專訪前行政院長俞國華,完成《十信風暴》。藉由將整起事件分成28個場景,他從七海官邸開頭,最後結束於第一殯儀館,沒有多餘的過場,細靡遺地交代了中華民國史上最大金融弊案的來龍去脈。

「你回去,要他們準備準備,十信這個膿包,得割了去,徹底處理掉,不能再養癰貽患了。須得注意的是,十信是金融機構,要小心謹慎處理,千萬要維持局面安定,尤其不能有擠兌,不能讓人心慌亂。財經金這一塊,你放手去做,其他範圍的事情我另有安排。」

由蔣經國親口下令徹查,當年的「十信案」肇因於時任立委、同時兼任十信董座的蔡辰洲,為了支應旗下「國泰塑膠集團」企業連年虧損形成的黑洞,違法掏空十信合作社資金。由於當時蔡家兄弟與政商界關係良好,不只每次都能提前獲知主管機關查帳情報,甚至在立法院與前立委王金平等人,組成「十三兄弟幫」,讓十信案爆發的起承轉合,更加充滿戲劇性。

藉由對於行政執掌、當時政治情勢、政商關係等精闢的描述,作者一步步說明為何十信走向「尾大不掉」的局面,若非蔣經國在後下指導棋,恐怕還會繼續歹戲拖棚。或許是長年擔任記者,所鍛鍊出來的深厚功力,作者對空間,以及人物語氣、用字刻畫細膩,讓當時各個關鍵場景,彷彿重現在讀者面前。

除了事件本身,透過建構出來的空間背景,也一併呈現了當時台北社會的地景、生活樣態。由於是在未來書寫過去發生的歷史,藉由「後見之明」的視角,《十信風暴》也達到某種歷史評價的效果,甚至看見作者對於某些政府官員的批判。

「你們偏偏讓個經濟部次長王建煊當打手,天天在報紙、電視上鼓吹,非要財政部低頭,非要實現兩稅合一不可。我告訴你,見人挑擔不吃力,當家才知柴米貴,我敢斷言,要是有朝一日,王建煊當了財政部長,他一樣不敢實施兩稅合一。(後略)」

在書中,作者化身為主角小方,寫出自己當時如何顯神通、挖掘獨家內幕。透過各種描述小方與「其他記者」不同的橋段,也能感受到作者對於自己擔任記者的自負心。更有趣的是,在後半部小方出現時,總還會加上「《工商時報》記者」的頭銜,似乎也暗示了作者對於前東家深厚的情感。

《十信風暴》是本紀實小說,雖然部分橋段經過調整,但在人物幾乎採用真實姓名,同時也加入了大量資料,事件的發展也幾乎與史實相同。權傾一時的蔡辰洲,最後被「關到死」,固然令人不勝唏噓,同時也是借鏡。但或許本書最大的目的,還是批判習慣「高高舉起」,等到風頭過後再「輕輕放下」官僚陋習。

讀冊購買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