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01《史記》卷三十七〈衞康叔世家〉05:從齊國的小人變成衛國的賢君?!
──────────原文──────────
初,翟殺懿公也,衞人憐之,思復立宣公前死太子伋之後,伋子又死,而代伋死者子壽又無子。太子伋同母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嘗代惠公爲君,八年復去;其二曰昭伯。昭伯、黔牟皆已前死,故立昭伯子申爲戴公。戴公卒,復立其弟燬爲文公。
文公初立,輕賦平罪,身自勞,與百姓同苦,以收衞民。
十六年,晉公子重耳過,無禮。十七年,齊桓公卒。二十五年,文公卒,子成公鄭立。
成公三年,晉欲假道於衞救宋,成公不許。晉更從南河度,救宋。徴師於衞,衞大夫欲許,成公不肯。大夫元咺攻成公,成公出奔。晉文公重耳伐衞,分其地予宋,討前過無禮及不救宋患也。衞成公遂出奔陳。二歳,如周求入,與晉文公會。晉使人鴆衞成公,成公私於周主鴆,令薄,得不死。已而周爲請晉文公,卒入之衞,而誅元咺,衞君瑕出奔。七年,晉文公卒。十二年,成公朝晉襄公。十四年,秦穆公卒。二十六年,齊邴歜弒其君懿公。三十五年,成公卒,子穆公遫立。
──────────翻譯──────────
當初,翟國人殺死「衛懿公」,衛國人憐憫他,想再立「衛宣公」時死去的太子「伋」的後代,但「伋」的兒子也已去世,當年代替「伋」而死的「子壽」又沒有兒子。太子「伋」有兩個同母的弟弟:一個叫「黔牟」,黔牟曾代替衛惠公擔任國君,八年後又離開國君之位,另一個叫「昭伯」。此時,昭伯、黔牟都已經去世,所以衛國人擁立了昭伯的兒子「申」為「衛戴公」。衛戴公去世後,又擁立他的弟弟「燬」為「衛文公」。
衛文公初即位,就減輕百姓的賦稅,明斷犯人的罪行,勞心勞力,和百姓同甘共苦,以此來贏得民心。
衛文公在位第十六年,晉國公子「重耳」經過衛國,衛文公沒有以禮相待。
衛文公在位第十七年,「齊桓公」逝世。
衛文公在位第二十五年去世,由兒子「衛成公」「鄭」立為國君。
衛成公在位第三年時,晉國要向衛國借用道路以救援宋國,但衛成公沒有答應。晉軍便改從「南河」渡水而過去就援宋國。晉國向衛國徵集軍隊,衛國大夫想同意,但衛成公不同意。大夫「元咺【音選】」攻打成公,成公出逃。「晉文公」也就是當年的「重耳」便出兵攻打衛國,將衛國土地分給宋國,這是討伐衛國從前對晉文公的無禮以及不肯借路和出兵援救宋國的罪行。衛成公於是出逃到陳國。兩年後,衛成公來到周王室那裡,請求幫助他回國,並與晉文公相會。晉國派人向衛成公進毒酒,衛成公私下賄賂了周王室裡主持毒殺的人,讓他少放些毒藥,衛成公才免於一死。不久,周天子替衛成公請求晉文公,衛成公才終於被送回衛國,誅殺了大夫「元咺」,當時的衛國國君「瑕」因此出逃。
衛成公在位第七年時,「晉文公」去世。
衛成公在位第十二年時,成公朝見「晉襄公」。
衛成公在位第十四年時,「秦穆公」逝世。
衛成公在位第二十六年時,齊國的「邴【音丙】歜【音觸】」殺死他的國君「齊懿公」。
衛成公在位第三十五年去世,由兒子「衛穆公」「遬【音速】」即位。
─────────解說與心得─────────
延續上一篇的內容,衛國經過一番內亂後,在霸主齊桓公的幫忙下,由衛文公繼任為國君。這位勵精圖治的國君,卻曾因為無禮於路過的晉國公子「重耳」,而埋下了日後晉國討伐衛國的原因。為何這位勵精圖治的國君會無禮於路過的人呢?藉此,我搜尋了一下資料,發現原來是因為衛國接連被翟人攻打下,所以衛文公便以此理由沒有好好款待重耳。感覺起來,這個理由好像滿合理的,但在搜尋資料的同時,我發現《左傳》中有段相關的紀載,內容提到有個名叫「寧莊子」的「卿」曾勸諫衛文公,他說:
「夫禮,國之紀也;親,民之結也;善,德之建也」。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禮是國家的綱紀,親是人民團結的紐帶,善是立德的基礎」,因此他認為無論如何,不能用任何藉口無禮於來訪的客人,更何況這個客人未來很有可能是晉國的國君,怎能不以禮相待呢?然而,衛文公仍舊不聽從,才埋下了日後的禍根。
換言之,這位可以與百姓同甘共苦的衛文公,其實眼光有點淺短,只想得到當下,沒有想到比較長遠的未來。為何這位衛文公的眼光如此淺短呢?讓我感到有點好奇下,多做些搜尋後,意外發現了一件事:衛文公的本名並不是「燬」。
衛文公本名「啟方」,又稱「辟疆」,根據《韓非子》的紀載,因為要避諱名字為「辟方」的周孝王,所以改名為「燬」。另外,因為漢景帝名叫「劉啟」,所以後來的史書多習慣把「啟方」改寫成「開方」。開方!?這個名字令人有點印象。印象中齊桓公底下有個小人不就叫做「開方」嗎?當年管仲病逝前,齊桓公還曾建議用開方繼承管仲的職務,但被管仲認定是小人所以否決了。根據近年來出土的《清華簡》內容來看,衛文公就是當年的公子開方,齊桓公身旁的人物,後來被齊桓公送回衛國擔任國君。
換言之,衛文公早年一直跟在齊桓公身旁服侍著,所以擔任國君後能與百姓同甘共苦,這樣似乎滿合理的。因為長年跟在霸主齊桓公身旁,所以沒有很重視來自晉國的公子重耳,好像也解釋的通。看來衛文公似乎還真的滿有可能就是當年齊桓公身邊的公子開方呢!關於這點學界仍無定論,但藉此得知這個內容讓我感到收穫滿滿。
言歸正傳,衛文公去世後,兒子衛成公似乎仍對晉國有所防備,無論是借路或是徵兵,衛成公都拒絕晉國的請求,才讓晉國最終決定討伐衛國,並以當年衛文公的無禮作為討伐的藉口之一。
遭到新任霸主晉文公討伐下,衛成公逃亡到周王室,希望藉由周天子的幫助下回國。沒想到晉國竟然打算毒死這個不聽話的麻煩,好在衛成公偷偷買通周王室的人,才讓這場毒殺衛成公的事件最終未能成功。
由於晉國暗中找人下毒還被發現,這讓晉國這個新任霸主顏面盡失下,只好選擇同意了衛成公的回國請求。衛成公終於成功回國後,也就立即殺死當年謀反的大夫,以及被扶植為衛國國君的弟弟。衛成公在位期間,晉文公、秦穆公等霸主相繼去世,就連當年擁立他父親的齊國也出現亂象下,接下來的衛國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不小收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