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光之島》:無有之人之所,一座沖繩南方的小島
《光之島》的作者尾瀨朗,其作品包括描寫日本農業及清酒文化的《夏子的酒》、以農民視角描寫成田機場開發造成的三里塚抗爭的《家》等。《家》便是我看的尾瀨朗的第一部作品,無意間在漫畫出租店翻到的,便愛上,也才有機會在看到《光之島》這部作品。同樣非常喜歡。(以下分享微雷,請斟酌使用!)
唄美島,一座位於沖繩八重山諸島之一的小島,僅有41人,正面臨「唄美國小」的廢校危機。唄美國小的廢校,不只是影響了該校一兩位小朋友的就學,或者大人們的兒時回憶,而是一次便會帶走島上的十多人,讓唄美島的人口不斷外流,因為這座國小的廢校,便代表老師、校長、工友等人,以及有即將升小學的小孩的整個家庭都必須搬離唄美,去到更大的島嶼生活。因此,更是面臨著「廢村」的危機。
出生於東京、準備升上小一的小光則成為「拯救」唄美島的英雄。小光的父親出生於唄美島,後來離開小島到東京打拼;小光的伯父則仍選擇繼續住在島上,甚至成為這次拯救唄美島計畫的主要推手之一,他將小光帶到島上,並就讀唄美國小,而免於廢校危機。
小光的父親多年未回到唄美島,甚至不曾想過要在回去。「小島給了我什麼?!沒人、沒工作、沒水沒電的島,給了我什麼樣的未來!我高中離開小島時就已經發誓再也不回去了。」雖然他曾對自己的哥哥這麼說,起初也反對兒子小光回到那座島上,但他的心中其實一直念著唄美。不只是小光的父親,所有曾經到過唄美而如今離開的人都是抱持著同樣的想法的。
「離開小島,心裡多少有點虧欠,也因此……只要島上還有人…每年都會舉辦熱鬧的慶典讓大家放心。所有人回來,是想要得到那種安心的感覺。」
因此,每年夏天,島上的老人小孩皆會為了這場豐年祭用心準備食物、努力練習傳統舞蹈表驗,慶祝這一年的豐收,也成為與這些曾經離開小島的人的一期一會。許多曾經住在島上的、或者只是在島上停留過幾天而愛上此地的人,皆會在此時一同回來參與祭典。
島上的人雖不多,但是有著來自各地的人們。有來一次就深深愛上唄美而決定定居者、有隱匿身分來到島上的逃犯、遊客、孤兒院的孩童、還包括一些因為教師體罰、同學霸凌而得了「上學恐懼症」的學童。
這些「失學」的小孩大多沒有得到父母、老師與同學的理解,而是一味地逼迫他們去上學,甚至因為不去上學的行徑而更加被老師與同學針對,被揶揄、體罰、找碴等,造成惡性循環,而幾乎未曾有人跳出來幫助他們。
「她不習慣學校的團體生活,跳箱不按順序說跳就跳,老師糾正她,她反而頂嘴,還不道歉。學校裡一直交不到朋友,比起在唄美時更寂寞。真是諷刺啊,洋平先生。在唄美,那孩子生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是這樣的特質在現在的學校看來卻是一種任性的表現。只要待在西表,千加就是一個壞孩子。」千加是一位曾經在唄美國小就讀、後轉學到其他小學,最後又因不適應而轉回唄美的學生。
一些不習慣都市小學生活而拒絕去上學的小孩,最後卻在唄美國小/唄美島找到歸屬,他們理解到自己的「被拋荒感」從何而來,感受到自己被社會的集體冷漠宰制,然而,這本應是個共同生活、相互支持的社會。唄美島,無有之人之所。處於社會邊緣、遭主流排除、被標籤化的「犯罪者」、「孤兒」、「失學者」、「被霸凌的弱勢學生」……只要是同樣喜歡這座島嶼的人,唄美都歡迎。[註1]甚至全島的人都會接納你、認識你。每天上學時跟途經的島民們問好,那是一個大家皆緊緊繫在一起的社會。
唄美雖然能夠接納所有人,但並非所有人都適應這種島上的生活。包括最初決定離開島上的千加爸爸,他說,雖然在這裡絕對不愁吃穿、生活過得下去,但對於正值壯年的我,這真的是我想要追求的生活嗎?於是他才決定帶著妻小重回都市打拼。當然,還包括許多看了小光表姊里子寫的關於唄美島的報導而決定前來就讀的小孩。
「你的報導方式的確有問題。一下說這裡是療傷之島,一下又說什麼最後的樂土……賦予唄美島太過崇高的形象只會令人更加喘不過氣罷了。」里子的父親、也就是小光的伯父說。
我認為這段反思很有意思且重要。當一再賦予唄美島如此的形象,同時便也是否定了那些無法適應唄美小學的小孩。正如他們在都市遇到的情況:去小學上課才是乖小孩,而那些恐學的小孩當然都是不正常的。當我們給定了某種教條式的、或規範性的準則時,不管是生活模式也好、教育方式也罷,都只是再再排除那些不符合社會常規者,而劃分出越來越多的異類、被標籤者,而成為社會中的弱勢。
然而,大家始終會離開島上。過世的老人、離開的遊客、到外地讀高中的學生、回到家鄉的外地學生……但他們知道,暑假會再見,而島上的人會持續地在碼頭等著他們回來。等待夏天、等待豐年祭的到來、等待一期一會。(看到最後真的是大爆哭啊...)
[註1]胡慕情<我們都是潛在的被拘留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