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2.3:亲戚是熟人吗?

白鸦
·
(修改过)
·
IPFS
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马戏团,你既是演员,又是观众

写一段在家族里,让你百感交集、层次复杂的关系。

家族的复杂性,或许会为你的成长带来许多层次的关系吧?比如爱、恨、缠绕在心头,为你带来光、为你带来暗,又或纵横交错,谈谈关系当中五味陈杂的感受。


有一些亲戚跟我父母的关系很好,所以对我们家总体而言不错。他们跟我父母间常有往来,不时互通有无。

他们对我也很亲切。以我的一个姑姑为例,他会把我拉到贴在他身上,用非常亲昵的语气跟我说话。概括来说,一个你没见过几面的人,用你跟小猫咪说话的语气跟你说话,还把你按在他的胸口猛吸。显然,这不符合正常的社交逻辑。

在我还小的时候,这种亲昵只让我无所适从,我会下意识想要回避。但是由于我长期受到中式人情世故教育,我只能硬着头皮做出该做的回应:回答所有问题,微笑,表现得很愉快。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饱受这种人情世故的困扰。它要你做出恰当的语言和肢体反应,敏锐地察觉到气氛的变化,并且把气氛维持在恰当的水平。它要你尽可能确保他人满意。你怎么想呢?Who cares。受到这种教育的影响,我长期处于讨好型人格的状态。而且在社交的时候CPU会被这些实际上完全没有意义的问题占据,这一方面导致我难以思考、表达,另一方面让我对社交极度排斥。

以上这种糟糕的感受在混合了我父母之间和我父母和亲戚之间的社交气氛以后更是让人不适。我父母会因为极为细微的理由,譬如在准备礼物上观点的不一致,开始大声对彼此讲话,以至于我会觉得他们在吵架。有趣的是,他们经常吵了五分钟才发现两个人其实主张是一致的。

如果说这样的争执会让我疲惫和愤怒,我父母跟我亲戚间的社交氛围更让我困惑。以我家跟我姑姑家的饭局为例:

是的,我在使用”饭局“这个词,因为他们的行为在我看来是跟不熟悉的人的社交行为,而不是跟家人。同时请回忆我在上面描述的亲戚对我的亲昵表现。

在我们走进餐厅的瞬间,我爸跟我姑父——在场所有男性——就开始谦让座次。

天哪,这是餐馆,不是你家,抱歉,是我家,祠堂。

他们谦让一阵就以某种我不明白的理由突然所有人都坐下了。在吃饭的过程中,我姑姑时刻盯着我父母跟我吃饭的状态。

请注意主角性别的变化

我夹了一块饼,我喜欢?那再给你来一大块。我爸坐在上首。有些菜夹不到?端过去给你。

姑姑是个身宽体胖的中年妇女,我真不知道这一顿饭下来他吃饱了没有。我也无法评价他这么做到底是出于被驯化的讨好型人格,还是控制欲太强,抑或兼而有之。

亲戚还有一些过于热情的迷惑行为,比如出于他们的习俗热情款待,每家人都要做东请客人家庭吃饭,能连着吃一周。在此我不再一一叙述。

现在我有了一些拒绝的能力,并且也认识到了我有权利拒绝,我便开始拒绝参与这样的场合,以保证我的血压和别人的心情。

总体而言,这种我和亲戚之间的矛盾来自两种观念的矛盾。传统宗族观念——可能还有我不知道或者没法形式化表述的观念——,和生活西化——取字面意义,不取也行——的年轻一代,不愿意受传统人情世故的困扰,更加独立的观念之间的矛盾。我的神经多样有没有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抱歉啊,我没法控制变量,所以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我不反对我父母跟亲戚来往。无论是谁,我都很支持他们拥有他们觉得稳固的、受到支持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只是我跟他们之间有厚障壁罢了。


PS:马特市发布间隔是多少啊。。。怎么发不出去。。。


https://womenoverseas.com/t/topic/53232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