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
摘要:
🔶二、水平面下―冰山模式的基礎
🔹1. 冰山的層次:人看不見內在,恰如一座冰山,只有七分之一露出水面。水平面以上,是人應對的模式,亦稱為「求生存的姿態」。另外七分之六藏在水面下分別是: 感受、對自己的感受作出的評價、價值觀、期待、渴望、自我。
🔹2. 行為(顯示於外的事件):當你看見一個人,最先看見的是"行為",聽見那人說的"事件"。而冰山下層的內容並不為人所知。人們透過一個人的行為或人對事件的敘述來推測、了解一個人。
🔶四、好奇―冰山對話前的練習
🔹1. 冰山探索並非一門技巧,而是覺知自我並內化的過程,也是一種生命態度。進入自己的內心,是進入他人內在最快的路徑。
🔹2. 冰山對話: 溝通時的覺察與停頓。在溝通實務裡,強調姿勢、語調的覺察,意識、並創造停頓,這些非語言訊息有助於對話者時時覺察自己,羅列如下:
(1). 覺察姿態:覺察自己的肩頸,試著放輕鬆,雙手自然下垂,眼神專注寧靜,但不要盯著孩子,眼神與孩子盡量同水平。
(2). 語態:說話速度有意識地放緩慢,語言描述有意識的停頓,時時提醒自己深呼吸,專注的說話
(3). 停頓:停頓是留有餘地,整合思索與感官。讓自己停頓,覺知自己內在感受。透過自己的停頓,讓對方停頓。停頓運用於等待,自我覺察與整合。
🔹3. 成長過程抹煞好奇心:薩提爾模式是成長、探索模式(非控制、分析模式)。
探索是冰山對話的主軸,好奇心會帶來同理心,若是對話者不帶著好奇,冰山大門就進不去了。我開始學習冰山,意識到好奇甚難,因此刻意練習好奇,使得好奇成為素養。
好奇是傾聽的重要元素、溝通的起點、改變的緣起、接納的開始。假使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兒?孩子未被同理,可能不想表達,溝通就此關閉。
🔹4. 刻意練習好奇: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
(1). 在對話中時時提醒自己好奇,刻意每天練習五分鐘,對身邊親近的家人好奇。<<對話的力量>>一書,帶出一個好奇對話的指引,讓對話的一方能專注、並且有方向。指引如下:
A. 呼喚名子或稱謂且刻意停頓
B. 從對方感興趣,能回應的話題切入,對話者主動從事件中提問。
C. 重複對方上一句對話的句尾,可帶來緩和與積極聆聽效果。
D. 為對方的敘述整理、組織出精簡敘述或結論。
E. 避免「為什麼」而使用「你還好嗎?發生什麼事了?怎麼啦?我很好奇…」取代。
F. 當牽涉規則,引導孩子負責任:善於運用「怎麼辦呢?」。
(2). 在進入冰山脈絡前讓提問更有內涵並拓展話題,下列3方法可與冰山脈絡指引交錯提問:
A. 對人的關注而非解決問題:不應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而是每一次的對話,關心與了解孩子的內在;理解對方行為下的心思。)
B. 回溯時間,探索問題成因。
C. 詢問具體事件,在細節處提問: 可使用「重述語言」回朔、詢問、探索具體事件
(a). 觀點(E.g.你對這事件的想法、看法)
(b). 回朔
(c). 期待(E.g.你希望上述事件OOO發展嗎)
(d). 渴望(E.g.你希望有人愛你嗎?)
🔶十、接納―青春期孩子的冰山
🔹1.「接納自己是甚為不易的議題。在成長過程中,除非有大人願意敞開心胸接納,否則我們難以學會接納自己。」
🔹2.「如果對方是你自己,你忍心苛責他嗎? 把對方的行為,當作自己在作那件事,去理解、安撫對方(自己)」。
#心得:
帶著善意為出發點,以尊重及理解引導對方梳理出對發生事件的內心感受及其渴望(期望受到重視等等)。
願我們都在關懷他人的過程,打破彼此的圍牆,讓每一個冰山有顯露的可能。並以理解尊重、不強迫他人壓抑感受、改變觀點;讓對方得以透過特定事件,更了解自己為何出現這樣的舉動,引導對方發現其原始渴望、期待及最深層的價值觀。
*備註:圖片來源為博客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