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克填詞】關於填詞的100件事(二十一)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上帝給粵語詞人最大一件禮物是:「你」、「我」皆為第5聲。於是撰詞時,主賓語可隨時靈活轉換。可以「你為何讓我走」,也可以「我為何讓你走」,兩者都可victimize自己,大灑狗血傷春悲秋。至於那個第三者「他」或「她」,同屬第1聲,留待高音位才可出現,「你與他會攜手衷心慶祝我」,慘情歌中「你我他」或「你我她」的套路來來去去如此,尤其在K歌年代,K房中大醉大喊,都是你我他的情感宣洩。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小克

91‭. ‬我與你

流行歌詞的主賓語問題,或許只有填詞人才會注意或執著。

上帝給粵語詞人最大一件禮物是:「你」、「我」皆為第5聲。於是撰詞時,主賓語可隨時靈活轉換。可以「你為何讓我走」,也可以「我為何讓你走」,兩者都可victimize自己,大灑狗血傷春悲秋。至於那個第三者「他」或「她」,同屬第1聲,留待高音位才可出現,「你與他會攜手衷心慶祝我」,慘情歌中「你我他」或「你我她」的套路來來去去如此,尤其在K歌年代,K房中大醉大喊,都是你我他的情感宣洩。

「我」和「你」這兩個字,入硬最常用字之三甲,而「我」字理應摘冠。從前在《蘋果》副刊看鍾偉文,寫開新詩的他,常抱怨現代人寫字太多我我我我我;來到社交網絡年代,FB、IG用戶終日在推銷自己,每個po都見到很多‭#‬我我我我我‭ ‬(這也是我一直袋住的歌名)。

92‭. ‬無我

詩詞卻是種特別文本,主賓語可隨意省略,也不會被老師罵。

你有沒有留意,樂壇經常會出現無「我」無「你」的歌詞?我有,而且極愛這種寫法。回顧早期拙作,已找到《永和號》、《超新星》、《Cheeky Girl》、《生活與生存》、《宇宙搖籃曲》、《生命之花》、《雙生焰》、《花之亂》、《床頭床尾》等等,都屬無我無你,也無他。

其實無他,以上都不是典型情歌,不甚求故事性。不論談人生、論宇宙,大可化身成說書人,情節可與己無關。

流行曲,要不寫情緒要不談道理,前者有我有你當然較易獲共鳴,後者可抽身的我都選擇抽身,攆走你你我我,留多點空位去宏揚道理,其實非常功能性。

當然,功能還功能,無我寫法有時會過於超然,或站於所謂「上帝視角」,不一定能配合年輕歌手心聲或形象。況且,太置身事外總有被討厭的風險。

又當然,風險還風險,我,及後的詞作,如果旋律情緒容許,或遇上特定主題,都旋即陷入這種無我執迷——《末法時代》、《第三顆行星》、《風蝕崖岸》、《雪崩》、《季候風》、《群魔亂舞》、《成婚破浪》、《撕裂的樂章》等等,都找不到一個「我」字。而阿Jer的「重生系列」於前文已述,就不贅。

你問我為何有這癖好呢?我自己也不完全了解。除了秉承「Form Follows Function」這座右銘以外,可能還有心理層面的原由,我不知道,也不清楚同行是否都鐘愛這種習慣。

總之,一有機會殺掉你與我,落筆就特別舒服兼暢順。

然後,歌曲往往不怎麼流行。

93‭. ‬我與你的位置

咪住!翻看拙作,更多的其實是「接近無我」——即是主語只出現一兩次。

例如《當下的力量》只在chorus點題一句「當瓦解自我」出現了「我」字;

《神聖幾何》只有尾句「數據算不出的真我」單一個我;

《銀河特快之旅》最後一段chorus才有「接納了我的一切好壞」;

《與自己和解》只在chorus最重要一句「想裝傻/但鏡內對望/靈魂盤問我」有我;

《靈魂暗夜》在chorus中間突然「我/沒安睡/鋪設更多地雷」;

《靈魂碎片》更開宗明義,只此一次「劇終/沒『我』這個字」;

《一個人的武林》最後兩句才有「善我身/獨個行/現我身/在武林」;

《六神合體》到大結合時才出現「我是我主宰/結合我體內;

而《勢不兩立》、《俄羅斯套娃》、《莫名哀傷》、《慢性分手》、《相逢實驗》、《大海少年》、《黑月》等等,都只在最重要位置出現過一次「你我」兩字;

站於父母角度出發的《花生》及《塵世美》,則順應歌意,慈悲無「我」,只有孩兒「你」;

亦有較為少見、只有「我跟他/她」的例子,如《來不及》、《鋼琴後的塵》、《第千次重逢》、《想像想像》等。

《Nowhere‭, ‬Man‭!‬》中的「他」出現兩次,而「我你」出現一次,當中有特別原因,不如當作彩蛋,自己拆。

列舉了一堆案例,回想當時創作歷程、每個主語及賓語的安放位置,真的,每次都有原因。每隻你我他她牠它祂,都在消化旋律後,經過細心思量遂小心輕放於某個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位置!篇幅有限,就不逐一詳述,有興趣可慢慢研究。

自我總結——Form,真的一定要被function拖著鼻子走的!千萬別越位!這是原則,也是我執。

跟原則,任我執,OK!但老老實實,有實際功效嗎?是夜重看了所有拙作得出結論——真的可能無!

首先,這樣處理,根本無聽眾會察覺,亦不會令歌更順口好唱,也不會讓歌者在演繹時抽身站於更高意識層面‭ ‬。甚至因為這種無謂之執,可能會讓歌曲的投入度大減,從而令流行度也大減!人家都愛聽愛唱我我我我我,為何最後只得一、兩個我?甚至勸我無我?老友你究竟是不是在寫「商業流行曲」?

跟所有人間勵志故事一樣:儘管徒勞,依然自得其樂於過程,這就是執著的漂亮,這也叫信仰。

94‭. ‬我與你的次序

這種對主賓語的執著是如何建立?話說於理工讀設計時,寫過一篇論文,其中一章,是分析張學友的《生命之插曲》。流行歌詞鮮有同時出現「你我他她」的作品,《生命之插曲》是其中一首,當時特別吸引我注意的,也正是詞人如何放置主賓語。

夜已悄悄飄過/沿途乘客沒有太多

但我不想說話/而你亦同樣痛楚

讓你我也醒覺/重投原有伴侶那方

在尾班車駛到後/留下你一個

第一句交代時間,第二句交代地點,以及車廂內零星乘客,都是客觀描述;

第三、四句交代人物及主觀情緒,先出現沉默「我」,然後有同樣痛楚的「你」;

第五句把「你我」融為一個主體,第六句道出痛楚的原因(婚外情)之餘,同時亦帶出背後那個「他」和「她」;

第七句回到主場景,第八句描述離別,剩下孤零零一個「你」。

短短一段verse‭ ‬1,如果當電影拍出來,已有七、八個鏡頭轉換,而且清晰交代了故事中的時間人物地點氣氛情緒矛盾和衝突,正如所有好的電影,頭十分鐘一定能把上述元素交代清楚,不信請重看一次《英雄本色》。

《生命之插曲》的開章,把「我」、「你」放於最適當位置,令人很想追看下去。

望你勉強的笑/緩緩退後變細小

共我揮手作別/眼淚兒像雪飄

是你我也控制不了/浮沉塵世極渺小

獨自有心中所愛/但卻結識了

verse‭ ‬2為承接段,轉了韻腳。頭四句是「我」的POV,車遠去,「你」漸變小,悲傷卻漸放大,共「我」揮手,一記橫向的手部動作,撥動著「你」與「我」之間那根縱向的紅線,藕斷絲連,極富畫面感;

後四句再度出現「你我」,再一次變成一主體,亦再一次帶出「你我」的對立面――心中所愛的「他」和「她」。兩人精神合一,肉身卻分離,為歌曲在進入chorus前形成情感張力。

Woo/來讓我偷偷痛哭

他朝我倆/也會悄然的老去

Woo/忘掉哀傷插曲

今天這樣的結束/從開始已結束

Chorus是全曲核心,先把情緒回到「我」身上,再立即轉到「我倆」,以‭ ‬「偷偷」及「插曲」為主題畫龍點睛,再以「從開始已結束」這完美一句作完美總結。最有趣是chorus中的時間處理:由當刻跳往未來(他朝),再回到現在(今天),再接返從前(開始),又重回現在(結束),時間線已糾結於雙方悲痛中,這苦況真係失過戀先會明。

別要再去想我/你要接受這結果

可知他一天發現/到最後同樣痛楚

別要再去想你/我也接受這結果

讓我可跟她過活/已不錯

Verse 3是我最喜歡一段,就是關於「你」和「我」的出現次序。前四句,由「我」先勸「你」別再想我,怕「他」有天發現。身為一個男人,就算那麼不捨,分離時,先為對方切想;要決斷,在情在理,也應由我開口。

後四句像倒轉視角,也得勸自己別再想「你」,因對「她」有責任。一二句及五六句幾乎一樣,只是簡單的主賓對調,卻令兩者有著不盡相同的意義,前者稍有警誡,後者更見無奈,哪管只是非常輕微的分別,卻見詞人心思敏感筆鋒細膩。

95‭. ‬影響及應用

這論文寫於1995年,當時仍醉心視覺藝術,對歌詞根本毫無興趣。但這歌影響太深,直至2008年正式入行填詞,每收到demo第一時間都會先想好分段結構以及究竟有無「我」與「你」?如有,又該如何處理?我幾乎每次都想起《生命的插曲》,試抽幾首近作簡述:

《婚姻不敗》chorus先「望你勇敢面對抱擁年歲結識誰」,才「望我再不麻醉每種情緒觀世間興衰」。兩人分開,劫後重生時,其實真的會先顧對方感受、先想對方未來。人永遠這樣,很多東西都在離別時才學會。

《分手前中後》chorus前半段,是先寫「與你分開之前/未能夠/順著那感受/隨緣的放手」才到後半段「與我分開之前/還像朋友/或是預備暗中與別人邂逅」,既然是暗諷「你」那邊有第三者,那不如先談「我」這邊的感受,不用再扮gentleman「after you」了。人大了,經歷多了,很怕寫這種以怪責對方為目的的情歌,所以通常會以「你」和「我」的出現次序去subtle地暗喻當中的怨懟,兼且在結尾會儘量加上「無論誰對誰錯大家一起承擔」這註腳。

《是但求其愛》劈頭一句就「若愛是但求開心/我問/要不要求其傷心」,由「我」去問,為全曲開出第一個哲學問題,先撩者賤,我攬上身,我去負全曲責任!但經過第一次verse的情緒鋪墊,直入chorus時反而是「若愛是但求終身/你問」,由你去問,因為「廝定終生」這題旨對女性尤為重要,若由女方發問,其反差及威力會比男方發問大很多;如果改由「我」問,約定俗成地會有種「男人總在砌詞狡辯」之感,對聽眾的初部印象沒好處,雖說此曲內容並非為追咎問責。

《我也難過的》chorus,重點反而不在何時出現「你」或「我」,而在先有「各自」,後有「我們」。這也是從《生命的插曲》偷師——肉身分離,精神合一,人世間最難過之事也。

《分手的決心》,題材老生常談平平無奇,如何為詞作添特色?Chorus首句「今天堅決/要與你分開」,主題已明示,是我厭倦了這段情並提出分手,而寫因為厭倦而分手跟寫因為第三者而分手又不一樣。

首先,既無「他」或「她」,如何驗證出我不再愛你?經驗所得,變心者,言詞間總會先想到自己:「這傷痛/不知可否換來/餘下歲月那自信心/找到『我』的最愛」,我先擔心自己的未來,才反過來安慰你:「記住日後在情路再遇某個人/會令你更快樂」,這樣寫當然會有風險,聽眾或會討厭女主角,因此隨即補鑊:「還望這份決心/可報答你的愛」,愛情最後的真誠祝福與感恩,幾可淡化所有自私和虛偽。

及至第二段chorus,女主角或許察覺到自己的私心,於是變成「今天堅決要與你分開/這傷痛不知可否終於換來/餘下歲月那自信心/找『你我』的最愛/要記住日後在情路再遇某個人/會令『你或我』更快樂」,同理心與平等心同時出現,這麼複雜的情緒轉變,可能真的要有經歷的人才明白。

但戀人們往往飄忽,第三段chorus她又「是鐵了心 說分開/只恐怕悲傷終換來/遺憾結局困住我心/這悔咎才活該」,又怕蘇州已過,自己攞嚟!於是才衍生出「忠於這份決心/只因我已不配讓你再等」這結論――這份「決心」首度進化成因為自慚形愧而確立,我最後都是在想自己,你卻無私地包庇我這決定,你太好,I don’t deserve you!完。

所有你你我我的次序、加減、調換、重置,只為詞意的遞進,以及歌手演繹時有不同level的情緒layer。好的歌手,總能在兩段幾乎一樣的chorus上唱出稍微不同的情緒變化,不是由輕聲轉激昂那麼片面,而是置身故事當中,以聲線、呼吸、咬字、輕重徐疾,與文字內容融會貫通。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英倫搖滾天團Coldplay 新專輯《Moon MUSiC》 實踐低碳永續 成為全球首張環保黑膠唱片

恕我還未能接受網媒經營和呈現內容的形式

逸東酒店以「擁抱圓缺」 為題 設多元活動宣揚同志驕傲月 港首辦集體LGBTQ+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