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聳肩那麼不好,為何還要有這塊肌肉?
很多網路文章、部落客、醫療專欄、IG、YT資訊都呼籲大眾:聳肩會造成頭痛、肩頸痛、頸部問題等等。並且要上班族、3C族注意姿勢免得聳肩了。好像聳肩這回事會讓身體壞光光。
但你是否有想過,既然聳肩這動作那麼被『討厭』,為何老天爺還要創造『負責聳肩』的肌肉呢?
聳肩貢獻最大的的兩塊肉
首先來看看讓肩膀聳起來的罪魁禍首,分別有兩條肌肉。
上斜方肌
它的位置從頸部後方一直向前延伸至鎖骨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它並沒有直接長在肩胛骨上。


他最大的用處是調整鎖骨的位置以及提供聳肩的動作。當鎖骨位置改變時,會進階影響肩胛骨動作(黑色箭頭)。

提肩胛肌
他的位置是從頸部側方一直延伸至肩胛骨上角。提肩胛肌能夠直接影響肩胛骨的位置。進行收縮時,他會將肩胛往頭頂的方向帶,並且使肩胛骨往下轉。

這兩條肌肉存在的意義
既然他們的共同收縮方方向是由下往上,表示他們提供肩膀向上的力。
他們存在的兩大意義有:
一、讓肩膀和手臂不要被地心引力拉下去
手臂也有好幾公斤重,當地心引力一直想要把我們往下扯的時候,上斜方肌與提肩胛肌就是與它對抗的戰士。
脊椎神經受損者或中風半邊癱瘓者身上容易看到肩膀脫垂的情形。是因為負責聳肩的肌肉無力萎縮了。
二、讓肩關節保持在好的位置
在這邊特別強調上斜方肌的功能。上斜方肌提供肩鎖關節(acromioclavicular joint) 一個懸吊,讓肩窩可以與肱骨頭對齊,可以讓肩關節的活動更為順暢。
下圖的繩子為聳肩肌群提供的肩胛骨上提的拉力。當失去肌肉拉力時,肩胛骨位置的下墜會讓肩關節變得不穩定。


聳肩不是壞事,一直聳肩才壞
聳肩好像是一直被禁止的,但他在日常或運動當中卻是很重要的動作。
這邊有幾個常見的例子:
- 手舉高拿東西
- 投籃
- 提重物
- 小孩拋高高
- 朋友喝醉要攙扶
- 單肩夾電話
做這些動作時會使用聳肩讓動作更為順暢,動作結束時聳肩也會跟著消失。這樣是所謂好的聳肩。但不該聳肩時一直聳肩,或聳肩了卻沒放鬆,例如打字、用手機、不正當重訓動作等等。就需要被修正。
這篇的結論是:
聳肩肌肉的存在是有道理的。不要害怕聳肩,該聳的時候還是要做。怕的是那些不知如何放鬆的。
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大力拍手並且分享~
參考資料:
Camargo PR, Neumann DA. Kinesiologic considerations for targeting activation of scapulothoracic muscles — part 2: trapezius. Braz J Phys Ther. 2019;23(6):467–75.
Neumann DA., Roen KE. 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3rd edition.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