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路(一)——從廁所出發

家書
·
·
IPFS
·

在印度生活的中國朋友說:這文明古國就是個大廁所!撇開種族偏見和生理氣味,廁所的確是最能展現文化差異之處所。譬如,美國人有客到訪,必先弄乾淨衛生間;日本人的噴水坐廁,簡直是潔癖設計。於是,在飛機上首選了新近的寶萊塢(Bollywood)電影《廁所英雄》(Toilet),揭開印度之旅的序幕。

這個寓社會評論於浪漫愛情的故事,情節其實簡單不過:女大學生與單車老闆在火車上廁所邂逅,你追我逐,終成眷屬,卻因夫家及其鎮上都沒有廁所,須三更起床,跟著其他婦女提著夜壺,步行至郊野解手。思想自由的女主角忍受不了,跑回娘家,提出離婚⋯⋯。好了,劇透至此,欲知後事如何,且看電影分解。

看官大概不禁要問:為什麼沒有廁所?

答案原來非常文化。印度教認為廁所不潔,有辱神靈,於是家中雖然養牛,卻不設置馬桶——這是宗教傳統。男主角為了讓新娘回心轉意,幾經掙扎,違抗父命,在家中天井搭了個廁所,立刻被老爸找人拆毀。他又公開挑戰長老對梵文聖經斷章取義,奔走呼號,決意申請興建公廁。

公廁嗎?地方政府說要等一年——這是官僚作風。輿論之下,部長勒令把所有瀆職部門辦公室內的廁所全部鎖上一星期,看他們還敢不敢不急人民之所急!有趣的是:傳媒能否讓傳統民主化呢?新娘是整齣戲中惟一在象徵式的打夫節慶時動真格傷了丈夫的女人,也是惟一整天拿著手機的女角——現代科技是否新女性的賦權工具?

同時,新郎費盡心思,每天騎摩托車帶女人準時趕火車如廁,七分鐘停站時間,終於有一次她被堵在廁所內,來不及下車⋯⋯。男人又心生一計,去偷流動廁所,結果被捕!法律上,偷廁所的人算不算竊賊?

廁所茲事,可大可小。生活瑣事,卻關乎女權。男子可以隨處方便,女人卻要憋到半夜。村中婦女已習以為常,夜間結伴同行,集體露天解手,儼然社交活動。雖然會遇上惡棍用車頭燈照明窺視,羞愧得以頭紗掩面,但當女主角叫喧建廁,壓力卻不僅來自夫家父權、散漫官員,更大的問題是其他女人不以為然,認為她受高等教育,讀書壞了腦袋,無事生非,傷風敗俗!

魯迅的狂人問道:「從來如此,便對麼?」印度新娘的教授爸爸告訴親家:「要是你不去改變,就什麼都不會改變!」

這段幽默詼諧的廁所姻緣最終喜劇收場。現實是:印度女總理要建設現代文明,撥款全國一家一廁,結果許多家庭新修的廁所成了貯物室,據說街頭巷尾依舊臭氣沖天,糞土與蒼蠅齊飛。傳統信仰的強勢,延至二十一世紀,從印度婦女的如廁權可見一斑:女性運動,始於廁所。

當其他婦女終於醒覺,憤然把尿壺擲掉,哐哐啷啷滾落長長的階梯,她們的印度之路還要走多遠?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