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82《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08:用生命買來的教訓!?

鱷魚把拔
·
·
IPFS
·
用生命買來的教訓!?

──────────原文──────────

莊生閒時入見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則害於楚」。楚王素信莊生,曰:「今爲柰何?」莊生曰:「獨以德爲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將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錢之府。楚貴人驚告朱公長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毎王且赦,常封三錢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長男以爲赦,弟固當出也,重千金虚棄莊生,無所爲也,乃復見莊生。莊生驚曰:「若不去邪?」長男曰:「固未也。初爲事弟,弟今議自赦,故辭生去。」莊生知其意欲復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長男卽自入室取金持去,獨自歡幸。

莊生羞爲兒子所賣,乃入見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報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錢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國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雖不德耳,柰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論殺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長男竟持其弟喪歸。

至,其母及邑人盡哀之,唯朱公獨笑,曰:「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其弟,顧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與我倶,見苦,爲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爲欲遣少子,固爲其能棄財故也。而長者不能,故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

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茍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傳曰陶朱公。

──────────翻譯──────────

「莊生」選擇了適當的時機進宮拜見楚王,說:「某星宿移到某處,這對楚國有害。」

楚王平時就很信任莊生,便問:「現在該怎麼辦呢?」

莊生說:「唯獨施行仁義道德才可以免除災難。」

楚王說:「先生您不必再說了,我會施行仁政的。」楚王於是派使者查封貯藏三錢的府庫。

楚國那位接受陶朱公的大兒子的錢財的權貴驚訝地告訴朱公的大兒子說:「楚王將要大赦了。」

朱公的大兒子問:「怎麼見得呢?」

權貴說:「每當大王將要發布赦令時,常常會先封閉貯藏三錢的府庫。昨晚大王已派使者封閉府庫了。」

朱公的大兒子認為既然要大赦,二弟自然就會出獄了,那麼之前的一千鎰黃金就等於白給了莊生,沒有發揮作用,於是又去見莊生。

莊生驚訝地說:「你不是離去了嗎?」

朱公的大兒子說:「我根本沒有走。當初我是為我弟弟的事而來,如今聽到議論說國家即將大赦,二弟自然會得到赦免,所以我過來向先生您告辭。」

莊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黃金,就對他說:「你自己到屋裡取走黃金吧。」

朱公的大兒子就親自進屋取走黃金並帶著離去,獨自歡喜慶幸。

莊生被小兒輩出賣深感羞恥,就進宮拜見楚王說:

「我上次說的某星宿移位一事,大王您說要用施行仁德的事情來回報它。今天我出門,聽到路上的人都在議論說『陶』地富人『朱公』的兒子殺了人被囚禁在楚國,他家拿出很多金錢賄賂大王您左右的人,所以大王不是為了體恤楚國人民而實行大赦的,是因為朱公兒子的緣故。」

楚王大怒說:「我雖然沒有德行,怎麼會為了朱公兒子的緣故而施恩惠呢!」

便下令先殺掉朱公的兒子,第二天才下達赦免的詔令。朱公的大兒子最終帶著他弟弟的屍體回家了。

朱公的大兒子回到家後,他的母親和鄉親們對此事都很悲痛,只有朱公獨自發笑著說:

「我本來就知道他一定會使弟弟被斬的!他不是不愛他的弟弟,只是因為有所不能忍心放棄的東西。他?從小就和我生活在一起,受過各種辛苦,深知謀生的艱難,所以把金錢看得很重,不敢輕易花錢。至於他的小弟,生下來看到的就是我的富有,乘坐堅固的車,騎著駿馬,到郊外去射獵野兔,哪裡知道錢財從何處來,所以把捨棄金錢看得很輕,毫不吝惜。前日我所以想讓小兒子去,是由於他能夠捨棄金錢的緣故。而大兒子是不會這樣捨棄錢財的,所以終於害了他的弟弟,這很合乎事理,沒有什麼值得悲傷的。我本來日日夜夜等的就是二兒子的屍體送回來。」

所以范蠡三次遷徙,聞名於天下,他不是隨意離開某處,所到一處一定會成就功名。最後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傳稱呼他為「陶朱公」。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篇內容裡,陶朱公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人而入獄。為此,本打算派小兒子前去營救的,但因為大兒子提出抗議,最終改派大兒子前往。雖然大兒子有聽陶朱公的話,拜訪了一位楚國人士,但大兒子似乎也想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弟弟。

在這一段內容裡,陶朱公拜託的莊生很巧妙地運用「天象」,讓楚王打算大赦。不得不說這為莊生還真有辦法,不僅可以救了陶朱公的二兒子,還可以讓不少罪犯跟著被赦免。然而,大赦的消息被朱公的大兒子聽到後,他想到的卻是父親白白浪費了千鎰黃金。

為何朱公的大兒子沒有先想想,楚國國君怎麼會無緣無故在這個時間點大赦呢?如果他能推想,這或許是莊生的緣故,才導致楚王想大赦,或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但也許是莊生的貧困讓朱公的大兒子不太相信他的能力,所以朱公的大兒子才沒有想到這點吧!?

另一方面,莊生為何不如實說出自己的計謀呢?如果能取得朱公大兒子的信任,或許這場悲劇也不會發生才對。但或許是莊生跟朱公的大兒子不熟,加上朱公的大兒子似乎不太信任莊生,所以莊生才沒有如實說出,並希望朱公的大兒子能早點離開,別節外生枝。

結果,明明是靠自己才讓楚王打算大赦的莊生,竟然被朱公的大兒子上門討錢下,讓他覺得這口氣很難嚥下,因此便決定好好地教訓一下朱公的大兒子。最終,楚王得知自己的好意竟然被人說成是取悅富有的陶朱公時,便先殺了朱公的二兒子再施行大赦。朱公的大兒子也只能帶著弟弟的遺體回到陶地。

令人最訝異的是,這個結局跟陶朱公的預測一模一樣,因為他知道窮困過的大兒子會捨不得那筆錢,或許會因為太在那筆錢而誤事,相反地,如果當初是派敢花錢的小兒子前往,或許二兒子不會被殺。

讀完這幾段史料,除了佩服莊生的計謀之外,也對陶朱公的觀察力感到敬佩。但仔細想想,這可是一條命的事情,他為何當初就不能跟大兒子說清楚,好讓小兒子前往呢?!或許是因為就算明講,大兒子也還是會堅持前往,並且仍會因為更想表現而誤事吧!?

整件事情看下,陶朱公似乎就是打算犧牲了二兒子的性命,給大兒子上一堂「有捨才有得」的課,但這真的值得為此犧牲二兒子嗎?

再多想想,才會發現自己似乎陷入了思維的漏洞,因為朱公的二兒子是個殺人犯,陶朱公自己也認為殺人就該償命,因此乾脆就順水推舟,藉由這件事讓大兒子學個教訓,也讓殺人的二兒子為此付出代價。以此角度來看,最終這件事也算是有個圓滿的收場吧!?

言歸正傳,這位每到一處必然能成功致富的經營大師,最終也成為民間所祭祀的「財神」。

至此,這卷〈越王句踐世家〉到此告一段落,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司馬遷如何為這卷內容提出他的看法吧!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