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驭民三大阳谋

番茄米线
·
(edited)
·
IPFS
·
打工人每次劳动创造价值时,都会被抽成一大部分走,正所谓光吃不胖,那肚子里肯定有寄生虫。

本文开始写于2023年12月30日,彼时思想尚未成系统,因此本文逻辑较混乱。仅供参考。

0、目录

  1. 二八定律:穷人的贫困是设计好的

  2. 蟒蛇计划:夺走底层的财富

  3. 疲民辱民:时间与情绪剥夺

  4. 稀缺心态:只在乎眼前利益会使得未来无法保障

  5. 算法牢笼:内卷只会猝死

  6. 竞争与合作的界限:老实人根本不会竞争

  7. 稳定就是让别人为自己负责:青天大老爷赐我稳定吧!

  8. 苦难为啥没有价值: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9. 底层内斗:底层的混乱是上层稳定的来源

阅读时间30分钟

1、二八定律

人们常说二八定律,但现实更残酷,0.7%的人掌控着全世界近一半的财富,而底层73%的人口却只拥有全球不到3%的财富。下面80%的人除了极少数,剩下的没有不努力的,但他们中依然只有少部分可以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从无产跨到中产,从中产跨到资产。

这是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被设计好的,穷人的出厂设置就是努力一辈子然后仅能混个温饱。那种真的靠个人奋斗可以跨越阶层(并不一定是跨越阶级)的时代,在近100年间只出现过四次,分别是1920年代的美国柯立芝繁荣,1960年代的欧美战后经济复苏,19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和1990-2010年代的中国市场经济繁荣。而赶上最后一次机会的就是70后和80后,就是我们父母那一代,所以他们才会认为努力就能成功,因为在他们的时代努力真的能成功。不过他们中很大一批人现在也中年危机了。

在其他绝大多数时间,阶层固化才是常态。既得利益者为了把车门焊死,总体上设计了三个局来防止普通人爬上来。在破局前我们务必要先认清这个局,只有直面残酷的现实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依然沉浸在“努力就能成功”的幻想中以求得虚假的安全感。

2、蟒蛇计划

我用三个历史事件来类比。

第一个局是“蟒蛇计划”。南北战争期间,北军为了防止南军从英国得到援助,用海军封锁了南方整个海岸线,像一条蟒蛇一样绞死南方。在资源匮乏之下,李的军队经常断粮,南军甚至病急乱投医攒出了弗吉尼亚号这种奇葩。

蟒蛇计划指的就是资源枷锁,不仅是在金钱上的限制,还有时间、注意力、健康、情绪等资源的剥夺,主要有两种方式:开流和节源。

税务、房贷、车贷、学贷、消费主义、股票、理财、通胀、医疗等等,有一万零一种方式收割穷人的财富,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没什么可说的。而另外一种开流就来自于收入本身。

基础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售价=成本+利润,而工人的工资是算在成本里的,即所谓人力成本。这就意味着整体来看,如果打工是该工人唯一的收入来源,只要他支出他就是亏。

而另一个问题在于,工资并不等于工人创造的价值,努力并不会有相应的回报。工人并不能算作人,而是一种商品,资本家出钱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而商品就要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也就是说你所掌握的劳动技能越稀缺你的工资才会越高,这个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底层逻辑。

比如计算机行业未来创造的价值肯定是增长的,但程序员肯定越来越便宜,因为学计算机的人越来越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所以大家就更努力的搞技术,想让自己的技能比别人更稀缺,这就是内卷的底层逻辑。也就是说,打工人每次劳动创造价值时,都会被抽成一大部分走,正所谓光吃不胖,那肚子里肯定有寄生虫。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打工是不可能致富的,因为资本家永远会想降低自己的成本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只有在产业建立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刚刚启程时,工资才会比较高,因为那时劳动力稀缺,这就是为什么80、90年代大学生很值钱。

所以工资最后基本都会降到一个最低水平,这个水平只能让工人活着,让他们第二天继续来上班。按照设计,工人是要工作一辈子的,如果打工打着打着财富自由了,那该工人就不会再去工作了。如果没有工人供养,资本家就得亲自工作。

当一种新的科技出现,可以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资本家就愿意花高价钱雇佣可以使用该科技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程序员的工资很高。但当大家发现这个工作工资很高,而都去学习时,其工资又会降下来,这可能就是所谓“无形的手”吧。

3、疲民辱民

除了金钱,时间上的剥夺同样严重。这点商鞅老师做过解释,谓之曰“疲民”:让老百姓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劳动上,这样他们就不会有闲工夫去搞别的事了。

最大限度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这首先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亚当斯密亚老师说了,商品的价值等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价格),所以工人进行劳动的时间越长,他生产的价值就越多,商品的价格就可以提得更高;那么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所赚取的利润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家喜欢让工人无偿加班。

所以现代人为什么喜欢熬夜,因为白天的时间被剥夺了,只有晚上的时间才是自己的。不过以现在的趋势来看,熬夜的时间都会成为奢侈品,晚上的时间也要被拿来工作。

时间稀缺造成的严重后果首先是注意力的缺失。注意力,或者说专注力,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是一种需要时间生产的消耗品。在白天,我们的注意力被他人布置的任务消耗殆尽,那么就没有精力去投资到我们个人成长上了;此时,更适合我们的是一些简易的娱乐,我们仅剩的最后一点注意力也会被这些廉价的感官刺激夺走。

而注意力的恢复就是通过休息,主要是睡眠。但在今天,无眠的工人、无眠的学生和无眠的消费者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理所应当,我们时不时可以看到上课困顿的学生、被机器砸断指头的工人、猝死的白领,而且这种睡眠剥夺在宣传机器的喇叭中甚至变成了高尚的,什么“凌晨1点的哈佛”、“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早上五点起来背书的学霸”,似乎只要不睡觉就可以成为哈佛高材生,似乎科比是靠熬夜成功的。

睡眠无疑是一种动物性。《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指出,饥饿、口渴、性欲以及友情都已经被重新改造,转化成了商品,而可恶的睡眠却无法榨出一滴油水,那就只能将其消灭。根据性恶论第五定律(见《论道德终篇-前言与总结》),工人和消费者对于资本家来说不过是一种工具(客体),而客体发挥其动物性只是单纯消耗主体的资源。至于你说熬夜把身体熬坏了,那坏的又不是资本家的身体;这个工人猝死了换一个不就好了。

而睡眠的缺失进一步造成情绪问题。内分泌会因为睡眠不足失调,然后可能会让人陷入抑郁状态,即情绪反应能力的降低。除此之外还可能导致紧张、焦虑、情绪混乱、暴躁易怒。这些情绪的处理同样要消耗精力,会导致注意力的进一步消耗。

最后这些问题会以疾病的方式反应在身体上。比如久坐导致的瘦胖子体型、骨盆前倾、腰椎和颈椎问题、肋骨外翻、近视等。还有情绪混乱和内分泌失调导致的神经衰弱、偏头痛、月经失调、脱发、胃病等。最终这些问题会在30岁以后开始显现,为你的中年危机添一把火。

接下来我会探讨时间和情绪剥夺的两个主题:体制化和自信缺失

一开始你讨厌上学,后来你适应了学校,然后你离不开学校了,一旦脱离学校,首先袭来的是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失控感,这就说明你被学校体制化了。

诸位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放假了反而不知道干什么了,这反而使得你陷入到一种焦虑之中,你不知道怎么安排时间了,甚至开始作息失调。这是因为,在上学期间,你的作息时间是被强制规定好的,你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要做什么是被别人安排了的;换句话说,你没有自己的人生系统,你没有自己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你没有规划时间的习惯,学校庞大而无情的大系统摧毁了你的小系统,而这是你融入学校体制的投名状。

在上学时,你睡觉是为了第二天去上课,但在假期你的睡眠甚至失去了意义,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要起床。假期中大部分时间你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这使你你陷入到一种虚无之中,为了对抗这种虚无所产生的焦虑,你一般会做出两个选项,一个是疯狂刺激感官,比如报复性娱乐,比如出去各种聚会来对抗孤独;另一个是主动回到学校系统中,比如补课,自己预习下学期的课程等(然后大部分时间在划水)。

体制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自信被摧毁。这就要回到我之前在《论道德3: 工具性与动物性》中说的单一评价标准的概念。在学校中,学校体制就是评价主体,而学生是被评价的客体,而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的那个单一标准就是成绩。当学生没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时,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得到自信,因为自信的本质就是自我接纳、对自己无条件的信任,但是学校体制会让好学生和坏学生都陷入焦虑,这一点我在《现代心理学的困境》里已经详细讲过了。

而我之所以说这是一个阳谋,是因为你还没法脱离这个评价体系,因为你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对应着被分配到的生存资源。好学生就意味着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就能得到更多的钱,而坏学生反之,这个理念才是这个局难以破解的地方。你的精神可以不吃不喝但你的肉体不行,所以为了生存你只能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往上爬。

4、稀缺心态

不难发现,上面所讲的这个评价系统有个bug, 那就是我听从你的评价的前提是我要从你手里得到资源分配,那我不依靠你分配资源不就行了?但是想要财富自由是非常困难的。首先第一步必然是进行原始积累,但这除了前面讲到的“开流节源”,还会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资源短缺会造成试错成本的降低,进而影响情绪和能力。

有个故事,一支探险队在沙漠里迷路了,所有人都慌得一批,因为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最终,这个沉甸甸的水壶支撑着探险队走出了沙漠,但当大家穿越沙漠后打开水壶发现,只有满满一壶沙子。

这壶“水”就是试错成本,而大脑是非常愚蠢的,只要它主观上认为你有抗风险能力时就会让你去承担风险,即便你客观上并没有。而当大脑主观判断你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就会让你畏手畏脚,即便客观上你有。而穷人往往最喜欢稳定,即便他们其中有的人已经有很多的试错成本了。

很多人说穷人目光短浅,但其实并非如此。他们往往是生存需求还没解决,他们得到一笔钱后会先去解决自己的生存需求,比如买房买车,或者存起来,而不是去投资。因为这笔钱就像是那个水壶,一旦投资失败,就会彻底陷入绝望。而富人有一个水库,投资一壶水就算亏光了也问题不大。这就是为什么穷人要追求稳定喜欢存钱。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大脑是如何对未来做出判断的。当大脑认为我们无法做到将要去做的事时,就会感到将压力很大就会焦虑,但这是基于过去习得的经验。因为从客观来说,你没法预测未来。就比如俄罗斯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他肯定单方面吊打乌克兰,这是基于过去历史上俄国的强大作出的判断,结果现在发现俄罗斯这么拉。而过去的经验只是一种概率,我过去都没做到这个事,所以我大概率将来也做不到。

而如果你从小就很穷,从小就试错成本很低,干啥都得小心翼翼的,不敢犯错不敢花钱;即便你现在比较富了,你依然很难摆脱以前的经验,依然是如履薄冰不敢犯错。就像为啥学生考试会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承担不了考砸的后果。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世界是辩证的,你不犯错就不会知道怎么做才正确。所以穷人为了避免犯错,反而会在一条错误但看似稳定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然后到了晚年发现自己度过了失败的一生,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试错了。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失败只会打击自信,只有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而在这种生存焦虑下,人们会有稀缺心态。这是指当我们在某个方面很稀缺时,比如钱、时间、感情等,我们就会过来把注意力大幅投入在这个方面,但这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们。

比如因为焦虑钱,然后就试图去用最快的方法搞钱,结果往往变成了别人的韭菜。说白了,专门有商人在研究大众的焦虑然后割韭菜的,他们管这叫“客户的痛点”。

或者是为了追求稳定,一直待在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上。这类人的心态往往是,如果我离职了没法立刻找到下家怎么办?如果下家的工作不如现在的怎么办?如果跳槽后搞不到钱,房贷车贷后代怎么养呢?他们的开销太多而积累太少,所以不会去做这种风险巨大而得利未知的事。

而除了资源枷锁所带来的问题,人们想要摆脱贫穷还要面临另一个阳谋:信息茧房。

5、算法牢笼

大数据不仅会操控你所看到的,甚至可以操控你本身。快递和网约车的从业人数逐年增加,也意味着被算法控制的人越来越多。不管小哥和司机们无论怎么努力,他们每个小时都是无限接近当地生活的最低开销的。

如果你接了个大单,那返程时大概率接不到单。如果前几个小时收入不错,那么后几个小时的收入就会下降。不难发现,开网约车送外卖是永远发不了财的,从没有听说过有卖外小哥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年入百万的,只有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劳累过度而猝死的。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后台都看的清清楚楚,将你拿捏地死死的。你的电瓶车再快可以跑得过同行,但你逃不出算法的掌心。你可以无限延长你的工作时间,但算法会把你的努力全变成泡影。

算法可以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保持一个有序且低收入的状态,让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处在一个干了又发不了财,不干又没饭吃的状态,并且无法突破。外卖网约车是这样的,但不仅仅是如此,还有一套更隐蔽的算法包围着你。

你去工厂打工干了多少活,做了多少件商品,加了几个小时的班,能获得多少收入,其实早就给你算的清清楚楚。你去学校上学,有多少学生被淘汰,有多少学生可以考多少分,最后多少学生能考上,其实也早就算好了。你以为可以多劳多得,你以为可以勤能补拙,你以为可以靠卷赚到钱,在资本面前根本不可能。一套完整的算法在你进入这个工厂/学校之前早就已经定好了。

当一个平台提供服务的人数达到一个阈值的时候,算法的牢笼就开始出现了,这套算法,不会让你赚很多钱,它会把大家的收入无限趋近于一个平均值,也就是你跑车无论多努力,你每个小时的收入,可能都停留在最低收入左右。平台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考虑降本增效,不让少数人吃太饱,也不让大多数人赚不到钱,这就是内卷。处于金字塔尖的人,会把下面的人,一生设计成一种秩序,下面的人周而复始的劳作,下一代接替上一代,无限趋近于机械化,最终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金字塔尖的人定时会过来采摘一波劳动力汇集的果实,如此循环下去。人和机器,在这个时代的区别,人是可以有情绪和反抗的,而机器没有,它只有开关,算法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和信息的运行效率,但同时也可以让大多数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慢慢愚钝退化人思维。

你试图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来逃避现实的空虚,以为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全世界,其实只是算法把你想看到的推送给你了而已。每天我们在同样的房间醒来,重复着和昨天同样的生活,做着和昨天同样的事。曾几何时,每天都是全新的冒险,而如今千篇一律。过去每天都没有限制,而如今分身乏术,难道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食物、水、土地、医疗、知识,生存所必须的元素都被大企业掌控着。如果你尝试夺取地球上的任何东西都会被关进牢笼。我们聪明到可以卷死所有的同学和同事,可以做当下要求我们要做的任何事情,却从不质疑为何要做。我们原以为一切都是自由的,可是一切都是被安排设计好的,我们通过教科书了解世界,重复地被灌输早已拟定好的知识,像试验品一样被测试和评分。我们以为长大了一切都会改变,其实长大了才是步入“正轨”。我们以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在地下,但其实我们本身才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这是设计好的世界,有资本的地方就有算法,我们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独特的,其实我们家在一起不过是燃料而已,驱动着精英们的燃料。

而如今还有多少人抱有着“努力就能成功”的幻想,试图靠卷和燃烧寿命来换钱(或者是成绩这种都没法直接变成钱的东西),然后一旦失败就只会自我攻击,觉得是自己还不够努力。诶那就对了,要是你不怪自己就会开始思考社会的问题了。

你凭啥觉得这套社会体系是来帮助你成功的,有没有可能,现在的主流社会系统反而才是你成功的最大阻碍?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司还是社会,说白了都是人设计的,而不是老天爷设计的;既然是人设计的,那么设计者一定只会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努力成功不了,努力只会猝死。学习才能成功,破局才能成功,斗争才能成功。

6、竞争与合作的界限

许多表面上的竞争本质上还是合作。其界限在于,合作是在维护现有秩序,而竞争则是在破坏秩序。

比如嘉靖年间各种党争,但本质上都在遵守朱厚熜定的规则,保持斗而不破,维护着皇帝的秩序;而如果其中一方全面打倒另一方,往往自己也要被朱厚熜搞死,比如夏言的下场,所以实际上党争也是一种合作。而真的竞争,比如春秋战国这种,虽然嘴上都说尊崇周王,但是实际上在不停地破坏周朝秩序。

除了直接对抗秩序,还有钻秩序的漏洞。比如抄作业,就是在和学校秩序的制定者竞争。因为校方想要让你和其他学生遵守他们定的规矩,以此来为他们谋利(性恶论第二定律)。你不一定要和秩序硬碰硬才是竞争。

按照竞争的一般定义,竞争的双方必然是互相攻击的。比如你通过考试作弊,排名超过了你的同桌,但是你这一行为带来的伤害并不来自你同桌,而是来自于校方,这就说明了你的这一行为并没有与你同桌竞争,而是在和校方竞争,其问题只是在于你是否能够竞争得过校方(能否承担破坏秩序的后果,即秩序制定者的报复)。大部分人不作弊只是因为承担不了作弊的后果,但凡他们能承担,比如校长是他爹,你看他作不作弊。

还有如二战时的意大利军队因为找不到撬棍撬开弹药箱就投降,这种集体摸鱼就是一种反抗现行秩序,这可以说是深谙钻制度漏洞的精髓了。只要这类鸡贼的人一多,也一样可以让现行秩序维持不下去。

归根结底,规则秩序也是人定的,你在破坏秩序的时候,其实不是在违反道德什么的,你只是在和秩序的制定者竞争。

真正的竞争只遵守一条规则,就是老天爷定的规则。马斯克就说,只有一条规矩不能破坏,那就是物理学。真正的竞争永远是只遵守自然规则的,因为规则的制定者可以在规则上做手脚让某些事先被选定的人或群体胜出,这种做手脚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而自然规则下的竞争谁也做不了手脚,例如蛇正面打不过就下毒,蜘蛛不会飞就织网做陷阱阴眼神不好的小飞虫,自然规则下的生存竞争就是各显神通,不存在必须比速度或者必须比肌肉力量这种单一指标上的考试。

自然规则下的竞争就是无视任何人定的规则,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

而多数人接受的必然是一种牛马价值观,也就是强调合作不提竞争,企图只通过合作而不竞争去达到目的。比如某些长辈就喜欢说:”人要善良多做好事多行善,不要和别人起冲突。“这种道德,或者说老实人的牛马价值观,就是一种只包含如何与他人合作的信息集合。道德也可以看成是一本书一本操作手册,这本操作手册里只写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却没写如何与他人竞争。说白了,道德这个秩序也是人定的而已。

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只合作而不竞争。而竞争或者说博弈是一个复杂组合,不能只拉也不能只打,什么时候该拉什么时候该打是非常复杂的。大部分人没有把握这种复杂组合的能力,所以人类社会把如何与人竞争这件事交给了各种组织里的领导们,大多数人的操作手册里只有如何合作,只学合作不学如何竞争,做一个工蜂;工蜂只需要听命令合作就好了,如何与别人与别的组织去竞争去战斗,这种决策交给管理层。

如果以这两种知识为线索去给人群里的人分类那人群可以被分为2类:

1.只掌握如何与人合作的人。

2.同时掌握如何合作与如何竞争的人。

第二类人天然就对第一类人拥有优势。

但首先大部分人的父母就没有这个技能。就算有,把这些教给孩子,你要怎么保证孩子学去以后不钻你定下的制度的空子呢?比如你叫他去写作业,他偷偷玩游戏,这要怎么办呢?这个度很难把握。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娃学会这一套以后去钻别人的漏洞,但如果你作为父母教给娃这些娃大概率先钻你的漏洞,这如何是好呢?学校同理,所以学校也不会教。

在牛马老实人看来,竞争只等于硬碰硬,比如意大利军队在她们看来就是怕死,不负责之类的,总之对于牛马价值观的人而言,其脑子里就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要么合作,要么硬碰硬的对抗。大多数父母当然不可能让你去正面刚现有秩序,而以大多数父母的牛马价值观而言,既然对抗是死路一条,那除了顺从又能如何呢?毕竟他们自己也并不善于发现并钻制度的漏洞。而且如上文所说,父母本身自然也不希望你钻他们制度的漏洞,所以这其中的门道还是只能靠每个人自己琢磨。

7、稳定就是让别人为自己负责

30年前国企工人最稳定,然后下岗了;20年前公务员最稳定,然后现在有的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了;10年前程序员最稳定,然后有了35岁坎和chatgpt。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从诞生的那一刻就一直在变动,唯一稳定的就是不稳定。

但是为什么人们喜欢追求稳定?这是人性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如果人们可以进入到一种稳定的几乎不变的生活模式中,这会使得他们有种虚假的安全感,因为未来和经验一样,那么我们就可以照搬过去的经验而不用费心费力去探索、反思和创新;更重要的是,不会有危险,至少大脑这么认为。

所以人们更愿意凑合。比如我之前走路去上学每次都只走最熟悉的大路,直到有天我一个同学带着我走了条更短的小路。从性恶论的角度看这很合理:离开熟悉的路径去探索新的路,首先要投入时间精力;然后大脑根据对区域的熟悉程度来判断找到更短路径的概率,大脑发现根据已知,这个概率无限趋近于零,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还有其他的路。由此,去探索新的路既不得利还会有损,自然就不会去。至于现在的路,虽然远,但凑合能走。

东亚人更喜欢稳定,是个平原文明,从古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农业则相对稳定,因为土地就在那里不会跑,只要你种地就基本上有粮食,这是一个每年都会重复的经验。而西方则宣传冒险精神,希腊(英国)是海洋文明,这是因为他们那个地方穷得鸟不拉shi,没法种地只能出去贸易或抢别人的粮食。在吃饭都是个问题的农业时代,东亚文化明显更适应,因为吃饭是最近本的生存需求。

但今天已经是工商业文明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农业时代人们有自己的土地,所以你可以待在自己的土地上一辈子完全没问题;但工业时代大部分人是没有生产资料的,“土地”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而且这个“土地”还是会跑甚至消失的。这就意味着,在农业时代基本只有老天爷可以造成不稳定,而在工商业时代,不稳定时时刻刻都存在。

稳定本身没问题,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口中的稳定并不是真稳定。出于历史的惯性,东亚人基本还停留在农业时代的思维方式。有个笑话说瓷国人一辈子都泡在水里,总有着考不完的试上不完的岸。说白了他们是在找一块土地,可以一直耕种一直产粮。但是这种“土地”早就已经消失了。在那之后,你只是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你依然不拥有生产资料,你属于是地主家的长工,而不是自耕农。而长工,想开除随时就可以开除。不过当然,人们也可以凑合,毕竟目前还没被开除。

所以长辈们乃至同辈们口中的"稳定",并不是稳定,而是随大流,是不加思考地选择一个最主流的抉择,是”做个不会思考的木偶吧,随波逐流。就可以了”。说白了还是等靠要,在家靠父母,上学靠老师,赚钱靠编制,生活靠皇恩,总之靠谁都可以就是不靠自己。国企考编就是让关聊们给自己的人生负责,程序员律师就是靠大公司的ZBJ给自己的人生负责,名校就是靠虚名和一张纸给自己的人生负责。你以为只要通过这一次考试自己的人生就不会有任何危机了,自己靠一次考试就会获得一个成功圆满美好幸福的人生。你选的这条稳定的路,只不过是看到别人成功了,你想照搬别人的经验,你想让别人为你负责。

但这些地主们凭啥为你个佃农的人生负责?你是地主遗失多年的亲儿子?当地主自己遭到财务危机时,你就是被转嫁风险的弃子。他们之所以制造焦虑宣传稳定,是为了防止你跟他们抢“土地”,是为了牢笼志士,所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那么,当我们在反对“稳定"时,我们反对的是什么?

我们反对的不是稳定,而是没有独立思考。不只是自己,也包括周围的人。

反对的是我们从小学上到大学,从大学进入工作,都是任人摆布,没有想过这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以及这是不是我想要的。

我们反对的,是下意识地拒绝改变,而从来没有思考过我要不要改变,它对我到底是利是弊。

我们反对的,是实际上把命运交给了别人,却以为自己“稳定"了。

对我来说,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比“不稳定”更危险。

8、苦难为啥没有价值

苦难本身没有任何价值,战胜苦难才有价值。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变化大致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矛盾的出现,事物因其对立统一的两面而存在并运动

2.矛盾的积累,事物开始量变,矛盾的A面总体压过B面,但A面缩减而B面增大

3.矛盾的爆发,事物达到质变,B面开始压过A面

4.矛盾的衰亡,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5.矛盾的消失,A面被B面消灭,B面随之一起消失,并产生新的事物/矛盾(否定之否定)

(以上是我自己理解总结的,不一定对,就当看个乐)

如果要成长,或者准确来说是诞生新的事物,走上新的人生路径,那么就必须要脱离(否定)原来的阶段,进入到新的阶段。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事物必须结束,才能开启新的、不同的事物。

而所谓的苦难教育、吃苦鸡汤,就是在说你只要吃苦就能成长,但问题是,你在经历苦难,这意味着你存在于苦难这个阶段,你根本没有达到新的阶段,你跳脱不出来。而这就意味着,你无法从你所经历的事中学到任何有用的经验,具体地说,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为什么处在苦难之中,你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出苦难。

一件事物灭亡的原因在它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想改变事物的走向,就只能通过否定之否定,把前一个事物否定了,然后转化成新的事物。

举个例子。一段关系破裂的原因也往往是一段关系开始的原因,比如你和一个人谈恋爱了,你俩在一起的原因,你是焦虑型依恋,他是回避型,所以相当于互相找了个爹/妈,那么就形成了第一对矛盾,而该矛盾会推动事物变化,那么推动你们关系运动的矛盾,就是你对安全感的无底线索求和她拒绝付出安全感的矛盾,双方内心的不满越积越多,最终会让你们的关系运动到自己的反面,也就是关系破裂,这就是否定了你们第一阶段的关系。

但是新的事物会随之诞生,你们关系破裂之后会有两种情况:1.你俩痛定思痛,开始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然后复合,或者不复合开启一段新关系 2.干脆对爱情死心。这两者都是新的事物,复合之后的关系也就是新的事物,会有新的矛盾,如果矛盾还是旧的,那就说明那个旧的你并没有被否定。但如果你在新的关系中不再焦虑了,那么就是进入了新的事物。当然,否定并不意味着原来的矛盾就消失了,如果原来的主要矛盾变成了次要矛盾,那也是新的事物了。

如果再引入唯物主义观,每个人每件事物的命运大体都是注定的了,只不过不是单线程的,而是像科技树一样,在每一个节点有很多个选择,但作出新的选择的前提是你要到达那个节点。要改变走向,就要引入新的物质条件。

那我们再看,如果仅是经历苦难本身,你是无法成长的。比如你分手了,但你一直陷在前一段感情中出不来,搞得日思夜想茶饭不思,那么你依然没法看清整段感情的运动轨迹,以及关系中具体有什么问题并应该如何去解决。

认为只要经历苦难就可以成长这依然是一种线性思维,认为事物永远是因果关系,“只要…就…”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因果逻辑。而经历苦难一般最终有两个走向:战胜苦难,或者被苦难打垮。具体是哪个走向得看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所以二者都只是概率,但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够让人成长。只有在战胜苦难、脱离出了苦难的阶段,让B面压过A面,你才能够看清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才能从中汲取营养。

而如果你被苦难打垮了,你就会延续一种应对上一段生活经历的行为模式,比如你小时候被父母打骂养成了讨好型人格,虽然你已经离开了父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的事物就一定会向你所希望的方向(主流定义的好的方向)发展。只有你战胜了那种内心的恐惧,你才能够逐渐摆脱讨好模式。

但这两种方向的好坏都是人定义的,如果从老天爷的角度看,这二者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好坏,所以辩证法说的并不是事物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只是说新的事物总会取代旧的事物,至于新事物是好是坏都是概率。

9、底层内斗

这篇是三大阳谋篇的最后一篇。

今天本来想以金刀计开篇的,结果研究了半天我突然想明白了,这些所谓的阳谋、这些局,不过都是强者在巨大的实力优势下,对着弱者骑脸输出罢了。真正让弱者陷入局中逃不出来的不是强者有多么高明,而是弱者本身的弱。就像金刀计中,王猛是一国丞相,而慕容垂是个降将,慕容垂怎么选都是错的,或者说他没得选。还有所谓的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那也是前面刘邦刘启把诸侯王全揍了一遍后的实力碾压,否则推恩令只会开启第二次七国之乱。这就像蒙古人的经典战术围三阙一,你明知道包围网开了个口子是引诱你往哪个方向跑,但你不得不跑,因为你已经被包围了怎么选都是错。

资产阶级对无产的老百姓就是这种飞龙骑脸。而我前面所讲的那些所谓阳谋手段,本质上和拿刀架你脖子上抢你钱是一样的,只不过如果直接抢就太难看了,会导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毕竟团结起来的老百姓才是最强大的实力。所以,统治者才要用这些花花手段包装一下,欺骗一下老百姓,来降本增效。

所以归根结底,这些阳谋这些局没什么好分析的,要破局就是两个方法,实力不够钻空子,实力够了掀桌子,没其他的了。我在这里分析来分析去,还不如直接讲讲怎么钻空子。

所以根本还是在于第一个阳谋,资源上的问题,对面开流节源,我们开源节流。老板占用我们的时间,我们直接摸鱼就完事了,或者就直接拒绝没用的活儿。至于信息差的问题,那就是多学习多练习呗,其实网上都有,信息时代,所谓的信息差其实已经被抹平地差不多了。

然后关于三大阳谋的最后一个,就是底层内斗。我将其分为两种:低打低、高打低。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上层矛盾向下转移。

低打低,比如内卷,将学校/Z资本家和学生的矛盾转移为学生和学生的矛盾,这个分析过了不详说了。还有如小费,不给小费能吵起来,本来是资本家和员工的矛盾,转移为员工和顾客的矛盾。还有之前看到一个事,小区保安被要求不让外卖员骑车进小区,否则扣钱;而外卖员如果超时了也扣钱,本来是平台和外卖员的矛盾,转移为保安和外卖员的矛盾。

高打低,指的是其中一方受到了系统中的嘉奖,成了某种程度的既得利益者,被“招安”了,比如小城管折腾小贩,老师折腾学生,父母折腾孩子,还有男女矛盾、种族矛盾,其中城管、老师、父母、男性(也可以是女性)、白人都是受到系统嘉奖的既得利益者,虽然这个既得利益很少,但是可以让他们在弱者面前很爽,所以为了这些既得利益他们也会有意无意维护秩序。更何况弱者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人,比如女拳,说白了就是底层女性想要更多利益,但是这利益从谁身上来她们不管,打不过资本家就去搞底层男性,所以就出现韩国男性被推到右派那边了的荒谬现象。还有如黑人零元购,他们也只敢抢小商店,有本事怎么不去打劫比尔盖茨。虽然强权面前我唯唯诺诺,但对待更弱者我重拳出击。

然后更详细的分析我在前面的《我们与他们》和之前写的长文《家庭不是利益共同体》《资本主义的“大棋局”》都写了。

这个局在于,你没得选,你必须接下来这个矛盾的转移,否则你就会失去现存手里的利益;而如果你不想接,那就只有一条出路,你得和其他人联合起来,你们都不接,但你可以控制你自己,你控制的了其他人么?你不想卷,别人卷你咋办?更可况高打低的情况里,高的那方本来就是既得利益者。

可以说这第三个阳谋几乎没法破,只能等他自己玩崩。比如内卷本质上就是零和博弈抢蛋糕,结果现在蛋糕几乎都没了,那大家就都躺平,直接掀桌子。说白了这个阳谋本质上只是转移矛盾,而不能消除矛盾;只能延缓矛盾的爆发而不能阻止。

完结,啥也不是,散会!

CC0 License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番茄米线哲学、政治、经济、历史...... Medium英文号:Tomato Ricenoodles
  • Collection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