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Day 6 古老的独立书店领我去远方

moonjoy2012
·
·
IPFS
·
很多年后,回到老家的县城里,我看到瑯嬛在户外摆了很大一个书摊,上去看了一眼,满目皆是教辅材料,心里还挺悲凉的,抬头看,果然“人诗意地栖居”几个字已经不在了。

高中学业压力最大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会拐进一家书店和一家花店。其实也不怎么买书买花,就是好像能在从学校回家继续面对学业的路上,开溜那么一小会儿,可以获得新的能量。

一家叫“瑯嬛”的书店,不到十平米的样子,像个停车库,门联两边分别贴着:“人诗意地栖居”和“瑯寰书屋”。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小县城里,还是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时候,基本每个县城都有一家新华书店,像书的大卖场一样,里面的书也是大杂烩。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么小一家书店,以两个不认识的字命名,还有一句好听的诗注解,在堆积如山的课本和习题之后,很难忍住不推门而入。

为了认字,在做习题之余去查了书店的名字,原来是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而那句诗是一个叫荷尔德林的诗人所写,后又经海德格尔演绎……

推门之后,我们开始进入一个新世界,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在里面读了当时龙应台在大陆发行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以及其他关于他两个孩子在国外成长的故事,以及他早年的小说《在海德堡坠入情网》,我们每人买一本,然后交换着读。以及后来台湾的流行的几位作家张晓风,王鼎钧之类,我们读完交换,还在一起窃窃私语关于书中的叙述,好像在一个秘密基地共享一个秘密。

那时候,学校旁边有一些无名的租书店,女生们会在租书店里租来琼瑶、亦舒、卫斯理…还会租到金庸,梁羽生…言情和武打各得其所。但无一例外,都是背着老师悄悄地读,出门还是要藏到枕头底下以防被发现。

瑯嬛总让人觉得与这些租书店不一样,首先他的书不租只卖,其次好像卖的这些书不像租书店里的书那样在被老师监控的范围,看起来有点高级,到后来我们甚至开始传看《人总是要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译林版世界经典名著开始进入我们的暑假之后,我们开始感觉到课本之外有一个宇宙般浩渺的精神世界在等我们将来去了解它。

渐渐我们开始了解到,瑯嬛是两位苏州大学毕业的学生开的,有时候能看到收银台背后戴着厚镜片眼镜的老板。

在瑯嬛之后,县城里开始多出几家类似的书店,我们常常会一路逛下去,看看自己关注的作家出了什么新书,然后大家再分头买回家读,过一阵子再交换。

书店旁边是一家绿地花房,好像是阅读之后眼睛需要休息一下,会在绿地花房里看看当季的花,也不买,只是问老板新上的花名,慢慢好像就知道了春天会有蔷薇,夏天会有凌霄,秋天会有桂花,冬天会有腊梅和水仙……就记住了四时更替的颜色。

很多年后,回到老家的县城里,我看到瑯嬛在户外摆了很大一个书摊,上去看了一眼,满目皆是教辅材料,心里还挺悲凉的,抬头果然“人诗意地栖居”几个字已经不在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