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找的到彼此欣賞的異國人
(edited)
IPFS
這是我住紐約的第十一年,從2010年,孤單的一個人來紐約闖蕩,到現在組成一個家庭,可以自給自足,我今天在想,住在紐約是什麼樣子呢?
在剛搬來紐約的前幾年,一群台灣朋友找我玩,一位朋友在寫給寄給台灣朋友的明信片上寫著,「這裡好多不同種族的人耶」,我到那一刻才意識到多種族這個現象,確實是和亞洲國家,大部分是單一二族群為主體,很不一樣。
而這個多種族的環境,好處是,英文講不好也沒關係,因為大家的英文都不太好,所以在交新朋友時,不會因為是語言的隔閡而不親近。但也因為這裡種族太多,似乎比美國其他地方,更難看到一天到晚都只和自己的人一起混的族群,在年輕一代中,彼此還更會去欣賞朋友文化背景出來的產物。
那天,和一個從菲律賓移民來的朋友吃飯,我因為之前有菲律賓同事,所以間接的接觸到了菲律賓飲食,所以碰到這位朋友時,很開心的分享最近聽到菲律賓速食連鎖 jollibee榮獲Easter 報導裡的炸雞第一名,朋友一聽,反而覺得那個報導不是很公平,因為他自己喜歡美國炸雞店Popeyes,後來他隨後和我們分享,我先生之前帶他去過的台灣小吃店,武昌排骨,提及那時那家是唯一吃的到台灣正宗小吃的地方,我從沒想到,這個餐廳會是從一個菲律賓長大的人告訴我。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