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reotype 的幸福感

陳海雅
·
·
IPFS
·

女文青界的「幸福感」是消費力龐大的招徠,老實說有時我也是不知不覺成為其中一個消費者,不太自覺的看了很多提高「幸福感」的書,做了書中說「幸福感」Up的事。

說不自主,往往是被標題醒目的書名或漂亮的封面、內頁圖片吸引了,而開始閲讀,除非內文太爛才立即停閲,一面看面覺得太chiché(模仿幸福感,要吐個法文出來才行。屌~),但中了這糖衣毒藥。作者中不少是已結婚還生了小孩的少奶奶插畫師,又或者是可以時常到處去旅行的手工雜貨店店主,書是他們曬閃之作。我這淒涼孤獨中女都好奇那些幸福感是什麼,自己可否分一杯羮。

手作,我有做,還拿去賣,可惜不怎受歡迎,索性全捐出去,希望救世軍家品店不要當它們垃圾。要感受「幸福感」先要去間有氣質的糕餅店,點個推介的甜點,還不要忘記配杯朱古力肉桂Latte,但埋單近百元,而且還未飽,要去麥記吃多個魚柳包。我有想過去學插花,甚至想過要當花藝師,如果認真的學,有很多流派,不計花材,只是學費已經負擔不起,頂!我不想去工聯會學啊。

如果要像書中所說,「幸福感」要花很多錢,又不是時常可以遊巴黎去京都,有没有什麼快樂事是不需很多錢。噢,畫畫啦。縱然我是藝術系畢業生,但時常覺得自己不懂畫,尤其是插畫,常常想學多點,會去買教畫插畫的書來看。但只要在封面大字標題「可以幸福感Up的插畫」一類書就不會買來看,為什麼做文案的辭彙那麼貧乏?但有大量教插畫和做手帳的書也用這類文案,用「快樂」不可以嗎?快樂是可以苦中作樂,在悲傷中找到安慰就是快樂。當然幸福也有高層次的解釋,「什麼是幸福?」根本是哲學題目。可是這不是消費中會顧及的,消費是不想消費者太用腦,「幸福感」一類的流行書都是很初階,一筆一筆跟着畫,完全無難度,不用思考,這是荼毒少女們,以為這是好作品,就會出現同類的「幸福感」派別的插畫,不鼓勵創作。

其實我並不全然否決那種所謂的幸福,但是好多時太離地,好像是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可以沖一個涼已經好幸福,因為我看過一本書《東京貧窮宇宙》是說有班人為了追理想,在日本住在没有浴室的房子,為的只是節省租金。可是說他們不幸嗎?又不是,因為每人正在做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對於一班工作穩定,但不是自己想做的工作,每天等放工,放工等放假,放假就去旅行團鴨仔般所謂吃喝玩樂,他們「幸福感」爆燈嗎!都說這是一條哲學題。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海雅現在專注演戲和創作的躁鬱病人 在Matters神出鬼沒 https://linktr.ee/ettachan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