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农奴制 用历史理解构成性例外

wcnmmmmm
·
·
IPFS

再版农奴制有着深刻的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意义,随着1557年西班牙的银行第一次破产,西班牙的财政困难自此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冲击着当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安特卫普,席卷了包括南德意志商人与北意大利银行家在内的一切商业伙伴关系,顺便使得英国借机摆脱了在公共财政上对安特卫普的依赖。

以收缩而非扩张标志的英国中世纪的结束,和为了克服各种经济离心势力才不得不在地理版图上强加一个规模庞大的行政中心的近代法国国家机器的建立,北意大利与南德意志地区的工业衰落,工业趋向农村及城乡结合处遭到城市国家和领地国家的建设所强化的财产剥夺、频繁战争、人口减少以及城市行会的更进一步巩固所提高的生产成本与降低了的生产规模所打断。

为西班牙的殖民地金银——信贷、经济信心——与哈布斯堡帝国梦想所激发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最后却是由英、法两国勃兴的大规模的低成本工业生产占据了——部分地填补了北意大利、南德意志地区的出口——中心支配地位。

而这个“世界市场”中心地区的大量食物、原料需要,则由英国、法国与取代了安特卫普的阿姆斯特丹向诸如格但斯克、里加等“原”汉萨同盟成员——原是我加的,突出强调一下时代变化——提供预付款来“买青苗”——当然是东欧地区的。

“买青苗”的实行导致了非公开出售,其发货出售的时机也就再不由生产者控制,特别是考虑到生产者或土地所有者往往因为预付款而背上债务的情况,他们反而必须期待这种形式的连锁能够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以维持生产生活。

如此规模的波罗的海贸易网络与“买青苗”玩法自然而然的便会需要一种多少开始带有新世界性质的劳动力控制模式和稳定的政治联盟/阶级结构来面对曾经长期出现的劳动力逃亡、土地抛荒现象——这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东欧的大地产——与本地“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保护政策的要求。

前者是二次农奴制或再版农奴制,后者是西欧商人与东欧大地主再加上被从西欧反复驱逐出来迁徙到东欧只能依靠西欧商人与东欧大地主在其政治联盟庇护下生存的犹太人和他们带来的资本与技术。

被东欧再版农奴制所控制的劳动力的处境,如同东欧地区成了欧洲内部的“殖民地”一样,财富在东欧理所当然也就继续向大地产集中而更加巩固了其大宗粮食、原料出口的“殖民地”位置。

之所以说再版农奴制有着深刻的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意义,因为此时已经是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折算为货币地租的时代,这既是农业发展和国内/国际社会劳动分工的体现,也是这种分工得以在东欧确立的可能——土地所有者与劳动者的货币需求,原料出口国地位对城市与工业发展的限制。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