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年代的影迷自述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有線電視在6月1號終止收費頻道服務,網上也有零零星星的文章討論,但整體來說沒有什麼反響,和亞視停播的關注度差得遠了。一個收費電視台就這樣無聲無息的結束營運,這沒有什麼可惜不可惜的,畢竟時代就是汰弱留強,透過串流服務,我們能夠隨時隨地觀看多元化的節目,怎還會遷就電視頻道定時定候的節目放送。我懷疑現今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節目時間表是何物了。
圖片來源:虛詞・無形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陳衍誥

有線電視在6月1號終止收費頻道服務,網上也有零零星星的文章討論,但整體來說沒有什麼反響,和亞視停播的關注度差得遠了。一個收費電視台就這樣無聲無息的結束營運,這沒有什麼可惜不可惜的,畢竟時代就是汰弱留強,透過串流服務,我們能夠隨時隨地觀看多元化的節目,怎還會遷就電視頻道定時定候的節目放送。我懷疑現今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節目時間表是何物了,小時候我可是會一本正經的仔細閱讀不同頻道的節目表,期待著明珠930 或者有線電影台的新片程獻。印象中《忽然一周》的節目表最為趣味盎然,忽周的節目推薦不只是把官方的劇情簡介搬字過紙,還會生鬼有趣地評介一下節目,內容以吹水和八卦為主,偶有的評論深度大概和我阿媽講電影差不多。縱使文字水份十足,也算是為節目增添了吸引力。除此之外我還會在每個月月頭完整檢視一次有線節目表,我是真真正正將各大電影台的時間表由頭看到尾,然後把想看的電影記下。那時候我已經對電影萌生興趣,準備在《星球大戰》與《哈利波特》之外一頭栽進嚴肅的世界影壇。我就是在電影二台第一次觀看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不知怎的電視台很少重播這部經典,大概是怕觀眾們悶得發慌轉台吧。但電影無緣無故在某天早上11時左右播放,我一早將時間記下,還煞有介事地先起床吃過早餐,才正襟危坐地迎接這部期待已久之作。我不明白自己是怎能接受一套電影被廣告時段強行隔開的,明珠台的廣告特別多籮籮,兩個小時的電影被斬開一截截,中場休息的時間彷彿比電影本身長。有幕後人員選好廣告的剪接位還好,有線的電影頻道內容太多,我懷疑大部份的廣告位是隨預訂時間開始,於是乎便會在一個場面甚至一個鏡頭中突然中斷。那邊廂奸角扣起扳機開槍,這邊廂你就要來一個兩分鐘的有線節目巡禮(有線根本就很少其他商業廣告)。這也許構成了我自由鬆散的觀影方式,對於看電影我從來不追求完整無缺不受騷擾,沒頭沒尾中途插入我都能完全接受。

雖說我總是查看著節目表,但特意選定觀看的電影肯定比隨意看到的遠遠為少,而這批電影可能更為重要。電影一台長期播放著港產片,刺激動作和粗鄙喜劇共冶一爐,一大堆影像和故事就這樣潛移默化的進入腦袋,成為我電影知識的一部份。它們充斥著低俗迂腐的陳舊套路,也有猛烈急促的商業節奏,如何在今時今日重新評價港產片,就是另一個課題了。港產片始終是不少人的成長搖籃,我也毫不例外,而大家都是喝周星馳電影的奶水大的。記得第一次看到《國產凌凌漆》的「太陽能電筒」時,我真的笑到碌地,捧著腹從沙發滾落地板。但電影之後有一個露點鏡頭,是星仔帶上3D眼鏡看鹹濕雜誌,小小年紀的我嚇到立即轉台,簡直以為自己犯了什麼天大禁忌。無線會把這些場面都刪剪掉,但有線電視尺度會稍為大一點,幾年之後再發現有線其實有色情片台,那個密碼又低度設防地設置為我老竇生日,這些就都是後話了。說到西片我對《生化危機》和《驚天奪寶》 系列特別深刻, 翻看過無數次,爛片還爛片,它們都是陪伴我成長的作品。一些電影我從未看過,卻能清楚記住片名,多年之後首看會因而特別有親切感。複雜的名字其實最容易入腦,所以在成為真正的影迷之前,我已經認識奇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之後現代激情篇》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雙重夾擊底下,我第一次接觸到後現代思潮,這種特殊另類又個人的觀影經驗也不知是否體現了後現代文化呢?另一個印象深刻的片名是,呃,《最佳拍檔之醉街拍檔》,長大後我喜歡無聊食字的壞習慣原來有跡可尋。電影片名之外,在觀影過程中也會對導演與演員的名字有了印象,自己之後再順藤摸瓜尋找相關作品,也是逐漸增加電影知識的良好橋樑。

有線節目表每月1號準時在網上更新,不過更多時候我是讀《有線月刊》的實體時間表,我母親甚至會重複購買同一期月刊。為什麼呢? 話說每一期月刊隨書附送一張太湖海鮮城優惠券,可以換領小菜一碟,我忘記了實際的菜式和條款,但大概不會是什麼名貴的餸菜。我已故的爺爺經常到西灣河太湖海鮮城吃飯,據說每天也去一遍,和那裡的職員十分相熟。就算不是過時過節,普通的家庭聚會也會在太湖進行,我母親就會在吃飯前先到酒家旁邊的小報攤買一本月刊,立即撕下那張優惠券使用。小時候我不特別喜歡爺爺,總覺得他惡和粗魯。他教育程度不佳,靠做司機養活了我父親和叔叔等幾個子女。我是家族裡面的長子嫡孫,傳統的爺爺總是對我寄予厚望,希望我出人頭地之類。我小時候的讀書成績也確實不錯,大概給了他一個假象,以為我是什麼傑出的模範生。中學之後我的學業成績未至於一落千丈,但距離爺爺心裡的理想形象卻愈走愈遠。畢業之後我選擇了去讀電影,不知道什麼原因,爺爺一直以為我會考進香港大學。大學選科結果出爐那天,在太湖的聚餐裡,我還記得他笑著的問我能不能夠入讀港大。我對這個誤會啼笑皆非,同時亦看到爺爺難掩失望。一兩年之後爺爺急病入院,我很想拖著他的手,但還未做到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

陳衍誥
電影愛好者。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Author
  • More

《破.地獄》:作為意象的「橋」,作為「破」的方法

此心光明,在林中路思考人生的絕望和意義——訪哲學學者陶國璋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