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新亞問學記》〈我所體驗的新亞精神〉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年逾七十,退休亦已多年。回首平生,最為慶幸的,在不同的成長和學習階段,得到母校和良師的培育。然而,對我的為學與做人,對我日後的成才,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新亞書院。我一生以「新亞人」為榮,對於新亞,亦滿懷感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香港的社會,大體是匱乏的,物質不豐。四年的新亞學校生活,卻是一生最愉快、最懷念的日子!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陳萬雄

年逾七十,退休亦已多年。回首平生,最為慶幸的,在不同的成長和學習階段,得到母校和良師的培育。然而,對我的為學與做人,對我日後的成才,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新亞書院。我一生以「新亞人」為榮,對於新亞,亦滿懷感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交,香港的社會,大體是匱乏的,物質不豐。四年的新亞學校生活,卻是一生最愉快、最懷念的日子!

我自少喜歡學習,酷愛閱讀。喜歡學習,是為了成績;酷愛閱讀,在滿足自己的知識慾。入讀了新亞,學習和閱讀的觀念變了,境界提高了。記得入學不久,系主任孫國棟先生在一個晚上,邀請我們一年班新生到他家中做客、聊天。大學新生,一派稚嫩,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尚有些陌生。那晚聊下來,氣氛是挺熱烈的。具體聊了些什麼,都淡忘了。只有孫先生一再強調的一段話,印象深刻,記得清楚。他說:「大學生與中學生最根本的分別,在乎學習觀念是否有所改變。進了大學,成了大學生,這是最要緊反思的事。」當時聽了,不一定完全明白,卻如醍醐灌頂,似有所悟。

經過一段大學學習生活的體驗,終於認識到,學習不全在求分數、求知識、求謀生技能,而應有其更高的境界。歸結成一句話,在於「為學做人」。

何以「為學做人」?「為學做人」為何?四年間,老師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點,難於一一稱引。其實新亞校歌就有明晰的曉示。限於當時的水平和人生閱歷,未能真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不過,經每次週會上的頌唱,薰浸吟味,漸有解悟,而鑄於心頭。

新亞校歌的歌詞,出自一代學問大師賓四先生之手。氣宇恢宏,境界高遠,行文典雅見樸實,語調跌宕富感情;巨筆如椓,標示出新亞雋永而久遠的教育精神!我們離開學校歲月愈久,對校歌的迷戀就愈深,也愈發體會到「新亞精神」。新亞校歌在畢業後的人生旅途上,一直伴着我們,不只是偶然的懷舊回憶,而是不斷地激勵着我們,亙保初衷,不墜志氣,胸懷寬廣,自強不息,一生受用。孫國棟先生啟牖了我們學習觀念的改變,校歌揭示了我們為學做人的天地。

新亞校歌之揭示我們「為學做人」的,概括起來是:一種意識、一種心靈、一種精神。

「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是一種強烈的歷史意識。「人之尊,心之靈」,「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是一種悲天憫人的人文精神。「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是一種勇於承擔、自強不息的堅靭不拔的心靈。新亞校歌曉示給我們的,不僅如何「為學做人」。更讓我們志氣高了,心胸廣了,氣魄大了,眼界寬了,思想深了,情懷濃了。這才是真的教育精神!

國家民族、社團或企業,所強調的精神,以至我們「新亞人」常掛在口頭的「新亞精神」,之能在歷史和時代上綻放出光芒,傳之久遠,生生不息,不是徒託空言,而是經創建先賢和一代代的後來者,表徵於一言一行的踐履積累而成的。所以要,珍重!珍重!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