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透過童趣的文字 讀1970年代的香港巨變與掙扎-《我城》
(修改过)
IPFS
是這樣子的,在街上看見一條牛仔褲。看見穿著一條牛仔褲的人穿了一件舒服的布衫、一雙運動鞋、背了一個輕便的布袋,去遠足。忽然就想起來了,現在的人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樣了呵。不再是圓桌子般寬的闊裙,不再是漿硬了領的長袖子白襯衫。這個城市,和以前的城市也不一樣了呵,不再是滿街吹吹打打的音樂,不再是滿車道的腳踏車了。是這樣開始的。
隨著時代進展,每個城市鄉鎮都在急速變遷,這樣的感覺或許對於異鄉的遊子更加深刻。當新的進步來臨,有的舊事物也將永遠消失,也正是這樣的感觸,讓原名張彥之的西西,決定寫下長篇小說《我城》,將眼前處於1970年代劇烈變遷的香港,以文字記錄下來。
《我城》以主角阿果一家及週邊人物的故事構成,並且如同電影《阿甘正傳》一般,巧妙地利用他們生活中的各種情節,暗示整個大時代的背景。包含人口變遷、電話等科技出現,文中也提到抗議等社會事件,描述了香港在殖民時代即將告終、準備邁向國際所面臨的轉變。除了外在的環境外,身為居住在香港的一員,作者也透過文字,描寫出處於改變的十字路口,香港人心中的矛盾與掙扎。
要是有人問我,你喜歡做誰的子孫呢,阿力山大大帝、彼得大帝、凱薩還是李察獅王,我當然做皇帝的子孫。問的人就說了,在這裏,做皇帝的子孫有甚麼好處,你會沒有護照的呀。
(中略)
—你的國籍呢?
有人就問了,因為他們覺得很奇怪。你於是說,啊,啊,這個,這個,國籍嗎。你把身份證明書看了又看,你原來是一個只有城籍的人。
雖然主要是以香港的轉變史為基底,但就算是對於香港歷史不那麼熟悉的讀者,也同樣也能在西西充滿「童趣」的寫法中,找到閱讀的樂趣。不只是難以親近的姑姑可以成為「荷花」,各種器物如同童話故事《美女與野獸》般被擬人化,更是小說中集成出現的寫法,加上在1999年出版的「洪範書店版」中,書頁裡經常夾雜的小插圖,更讓閱讀的過程又增添了幾分「遊戲人間」的感覺。
「我不懂寫鄉下,我也不懂寫天堂,又不懂寫地獄,那就寫城市。」
面對家鄉在時代下的變遷,西西俐落又精巧的文字,呈現出了自己眼中的香港,就算經過20多年,《我城》的書寫依舊令人驚艷。然而,或許是因為香港近年面臨如此巨變,讀者也很難不打從心裡想問,如同作者一般的香港作家,又會如何看待香港的轉變及未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