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設計|我是來自技術或工程背景的,真的可以做好簡報嗎?

上班族簡報日常
·
·
IPFS
·
不知道從那時開始,簡報的書籍,硬要配上作者穿著西裝,雙手交疊的神氣照片作為封面。那麼,並非來自商科背景的上班族,是否可以做到好的簡報呢?如何你肯去學習和汲收別人的技巧,答案是可以的。為什麼我這樣的肯定?因為我來自資訊及金融工程背景,初入職場的時候,是當某美資銀行的程序員;正是活生生的例子,技術或工程背景的上班族,是能夠做到好簡報的。不要讓你的背景或教育否定自己,更不要以為溝通的技巧是某些人的專利。

技術人員都總會有上場的時候

職場上不一定每每是由銷售或是前線人員來做簡報,技術有關的員工,在不同的場合,例如團隊內的腦力激盪、在學術會議與同儕交流工作成果、向管理層或是投資者解說產品原型或是預測模型、向同事介紹和示範系統的新功能、向老闆或是大眾解釋區塊鍊技術的原理等,都有機會向內部或外部的觀眾去做簡報。而在一些大型專案投標上,銷售人員負責開山劈石以外,後續遺會有技術有關的專題討論和評估,這些員工的簡報和溝通技巧,隨時也會影響競爭的結果。



你的簡報技巧也能影響投標案

美國空軍現役的空優戰機F-22,是來自八十年代的「先進戰術戰機(Advanced Tactical Fighter)」競爭專案,當時是要在YF-22及YF-23兩種構型當中選出優勝者。因為保密的緣故,公眾未能知道所有YF-22構型獲勝、YF-23落敗的原因,當中的爭議和傳聞至今仍然不絕,也恕不在這裡詳述。然而在2015年,在紀念試飛二十五週年的演說中,當年YF-23其中一名試飛員Paul Metz(後來也加入了勝出團隊協助試飛F-22, 成為唯一一個飛過兩種構型的機師)提到,在他眼中YF-23團隊工程師的質素其實是無可比擬的,他們預備好詳細的圖表來說明他們的能力。可是在這一場競爭中存在著另一方面,負責選取優勝方案的官員未必是工程師,甚至並非技術背景,「長留的印像(lasting impression)」更可以爭取到分數。相反YF-22團隊預備了各種試飛時的照片,例如是高難度飛行動作、在空中發射導彈等,能留下的印像遠比只用圖表更好。這固然不是唯一落敗的原因,但也引證了單憑專業知識和努力準備,技術或工程有關的人員仍然需要有好的簡報技巧。順帶一提的是,Paul Metz的演說片段在網上可以重溫,沒有花俏技巧,簡報基本功相當扎實,闡述專業話題時很有條理,技術背景的上班族可以作為參考。



簡報前先要拿捏好說話的語氣

談到技術簡報,很多人都提出要在簡報內容和設計上修正。不過在開始簡報以先,開口說話的時候,有幾點需要留意,以免影響了觀眾的印像及接下來簡報的定調。技術有關的上班族,有時候面對電腦螢幕的時間比面對真人更多,要在眾人面前甚至站在台上發言的機會不多。有些人會因此戴上了誇張的假面具上場,嘗試模仿銷售人員,甚至是品牌發佈會的台詞和口吻,這種竭力的模仿來得並不自然,尤其是發生在內部簡報的時候,大家對你可能都有多多少少的認識,只會令人疑惑你怎麼要裝作另一個人來做簡報。另一些人則會帶上自大或自卑兩種極端的情緒,例如在言語中覺得自己或是自己正在介紹的技術很厲害,或是遇上有觀眾不明白時,就立刻顯得不耐煩,或是在簡報時出現目光閃躲、語速加快、聲調漸細等自卑或缺乏信心的表徵。

無論你或是你要說明的技術是否厲害,不是透過你的自我推銷,而是觀眾透過簡報的過程,消化明白了,從心而來的印像。同樣道理,技術簡報的目標就是要觀眾明白要介紹的內容,他們不明白的時候,會否是因爲闡述的角度、用詞、還是例子?愈專業的內容愈需要耐心去找眾人能夠明白的方法去解釋,也要有同理心去體會觀眾並沒有你的背景和經驗。在語氣上的另一端,缺乏信心除了因爲少做簡報或是演說以外,在一些文化中,技術背景的部門或是員工,都有既定的印像被認為屬於公司的次等級別。要提醒自己,在這個範疇上,沒有人比你認識更多,沒有人會衝上來拿掉你的咪高峰,其他部門都是專業,但大家都只是找到各自擅長的位置,那怕試一下互換崗位,你未必能勝任他們的工作,然而,他們也不會比你做得好。試一下不要落入既定的印像吧。

或許你會在想,模仿不好,自卑不好,自大也不好,我們就是比較少與人溝通嘛,怎麼做才是適合的語氣?試回想一下你上一次生病的時候,去看家庭醫生的情況。他們多數會耐心聽你訴說不舒服的地方,專業地替你做檢查,分析及說明他們的診斷及治療方法。他們言談中沒有自傲,也會耐心地說個明白,你聽完也會尊重他們的專業。這種不溫不火的對答,正正就是技術型簡報中需要的語氣和結果。

而且你再細想一下,醫生在與同儕溝通的時候有很多專業的述語,但在跟病人解釋病況的時候,又能夠立刻轉用日常用語去解釋,簡報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不同的語言只會造成雞同鴨講

溝通是需要使用雙方都明白的語言,我們到外地旅行或是出差,如果不懂當地語言,單靠指手劃腳也未必能令對方明白。醫生與同儕可以用專業的名詞對話,因為他們有相近的背景、訓練和經驗,跟與病人溝通相比,要是不選用病人或是家屬能夠明白的「語言」,溝通便自然出現困難,誤解或是延誤也會為病人帶來了風險。

技術有關的員工,在向沒有相關背景的人做簡報的時候,不僅要選對語氣,也要選對語言。

借一種流行的說法,「知識的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就是指在溝通、工作或是簡報的時候,誤以為對方是跟自己擁有接近的知識。這種誤會造就了選取錯誤的語言,也會像上文所說一樣容易因為觀眾的不明白而感到不耐煩(心裡在想:為什麼這麼簡單你也不明白?);而因為誤會太常見的關係,我們慢慢都會覺得,愈專業的人,愈難解釋自己的工作是什麼,「我的工作嘛,就是那種⋯⋯呃,你不會明白的了」。不單只能夠終結話題,這種誤會也能夠令簡報沈悶無味而沒有得著。

很多人也說,解決知識的詛咒方法很簡單,就是先了解你的觀眾,可是對於技術或是工程相關背景的上班族來說,其實是知易行難。他們日常工作的團隊或是對口多數是差不多或是有基本認知的同事,與醫生經常接觸病人相比,將複雜的概念或是專門技術,解釋給普羅大眾的訓練,甚至是機會其實都不多。所以那怕他們明白觀眾對這門的技術本身有多少理解,如何把簡報內容變成「易入口」反而是樽頸地帶所在。

這個時候,回憶會是得力的幫手。無論你的專業是甚麼,你對這個題材的了解,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由基本的教育或是自學,到透過經驗、研究、自修、挫折、修正,才慢慢成就了今天的你。假設你的觀眾是公司其他部門的同事,他們對你的專業沒有理解,你就要走進回憶的小徑,想起當初仍然是小白的時候,你是怎樣開始學習這種技術的?甚麼地方對你來說是最容易的?哪一個部分或是概念你一直搞不清楚?學長或是學姊有沒有給了你甚麼獨特的建議?你的簡報就可以順著這個路向,例如當初你一直弄不明白的那一個概念或是理論,在簡報中就自然不能用一兩句說話就帶過了。既然當年的你也不能一下子明白,簡報的觀眾很大的機會也是如此。透過回憶的方式,你可以找來「五年前的你」、「剛進入這專科的你」、「第一次進工地的你」等等回憶的時間點,去幫助你為觀眾不同的背景來把簡報調節更易入口和明白。



當觀眾之間也有不同語言怎辦

那麼要是同一場合內,觀眾對你的專業有不同程度的認知怎麼辦?你可以先向觀眾說明,因為大家的背景不一,所以接下來的幾分鐘或是兩頁投映片,你會先介紹一些基本的述語或是情景。沒有特別背景或是認知的觀眾,自然會受惠於你的補底介紹,也會對你的印象加分;擁有專業知識的觀眾,亦因爲你預先說明,而不會在看見投映片突然在介紹基本知識而感到疑惑甚至誤會(心裡在想:以為是甚麼專家原來也是談這些而已)。

在背景有所差異的簡報中,與觀眾的關係也可能會變得脆弱。別以為只是亞洲的文化,在聽一些外國的資深工程師做簡報的時候,他們也很多時候一下子便秀出了滿頁都是專有名詞的投映片,然後慢慢在解釋的時候,發現觀眾好像沒有反應或是不明所以,覺得有點兒失望,又想要打完場,於是便淡淡的說道:「這些可能對你們來說太技術層面了(it may be too technical for you)或是「其實你都未必需要明白(maybe you don’t need to understand this anyway)」,雖然宣洩了自己的挫折感,但是觀眾的感受可能變得負面,覺得既然他們不需要明白,那為什麼要提起,是為了說明你很厲害嘛。簡報的講者和觀眾,雙方最後除卻壞心情以外,都沒有其他的得著。

做到了如何把簡報說得明白,也要做到如何說到觀眾想聽的角度。你的簡報可能是要用來爭取研發資金或是團隊職缺,把技術背景都說明清楚了,但也不要把一眾「最先進」、「最新」、「現像式」的詞語都琅琅上口,試問哪有人在推銷自己技術和產品的時候,不是說是最先進的呢?在批核的決策過程中,更重要的要了解,技術成熟了沒有、有沒有申請專利、何時可以投產、與國內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是領先還是落後、與外國相比是否仍然是最先進、可以節省幾多成本、有甚麼風險因素⋯⋯等等範疇。技術和理論,還是要有接地的時候。


技術或工程背景的上班族,因為背景或是工作模式,做簡報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只要把這些困難,都當作一個一個技術難關去攻克,我們透過上文也一起看到,透過針對性的改進,要做好簡報並不是某部分人的專利。



只是普通上班族,想做好知識的傳承,也希望能帶動更多人能分享自己的專業,令社會更加美好。

如果文章的分析或是技巧能對你的工作有啓發或是得著,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同、拍手或留言。謝謝唷~!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上班族簡報日常來自香港的上班族,十八年跨國外商工作經驗,三成職涯外派於各大金融中心。現時為私人銀行商務顧問,屬極少數定期分享雙語簡報心得,並同時仍在國際職場一線打拼中的商業簡報專家;著有「全圖解!避開99%簡報地雷:職場商業簡報實戰懶人包」一書。 FB/ IG: salaryman.presentations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簡報設計|簡報看膩了左圖右字的排版?視覺元素的重疊,個案分析與練習

國際簡報|剖析麥肯錫顧問的簡報技巧,怎樣與投影片分工

資訊圖表|資訊視覺化地雷,國際媒體也會忽略的眉角,啞鈴圖修正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