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這破爛得體、完整。我需要的此生都有了。馬尼尼為x房慧真對談《故鄉無用》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作家馬尼尼為5月2日甫出版新書《故鄉無用》,這是她首部長篇文字創作,直面長期以來受壓抑的鄉愁,以及揮之不去的「無用」感,寫出一部曲折離奇的鄉土傳說。5月5日下午,她與作家房慧真以「從無用走向自由,談撿破爛與寫作」為題展開對談,聊各自家族上一輩的移民經歷、殊異的作家養成,以及《故鄉無用》以獨特語言呈現的南洋風土民情。以下為對談精華。

文字整理:新經典文化

我坐在外面,看那些打扮得體的人。自己從來沒有穿得上那樣的衣,穿那樣的衣是什麼感覺,我沒有想要過。

我穿的是合適的破爛。這破爛得體、完整。我需要的此生的泥土都有了。

──《故鄉無用》

➤馬尼尼為的《抵達之謎》

房慧真第一次注意到馬尼尼為,是透過報紙刊登的《我的美術系少年》摘選,那時便決定找來馬尼尼為所有著作。這次為《故鄉無用》寫序,更展現一貫敬業精神,將馬尼尼為全部著作重讀一次。讀完後,房慧真的反應是訂了機票,準備回一趟自己父親的故鄉雅加達。

《故鄉無用》文類模糊的特色,讓房慧真想起諾貝爾作家奈波爾(V. S. Naipaul)的自傳體小說《扺達之謎》。在《扺達之謎》裡,奈波爾寫第一次從家鄉搭機至紐約的小故事。奈波爾的家人不知道飛機上供餐,遂讓他帶著一串香蕉和一隻烤雞離開特立尼達島。奈波爾並未在航程中享用,而是等長途飛行抵達紐約旅館的深夜,看著香蕉都發黑了,在房裡垃圾桶旁快速吃完冷掉的烤雞……這些遭遇異文化的壓抑難堪,最後都成為奈波爾的寫作養分。

➤對世界慢慢長出「愛」的《故鄉無用》

《故鄉無用》暗藏了馬尼尼為獨有的焦慮。房慧真在推薦序〈躲在母親荒廢的乳房裡〉,援引賽胡先・阿拉塔斯(Syed Hussein Alatas)《懶惰土著的迷思》,評析馬尼尼為書寫裡對「無用」的深沉焦慮,認為書寫中潛藏的那股焦慮,源自過往西方對馬來西亞的殖民論述。

馬尼尼為講述,寫作初衷來自憤怒與「恨」。她在台灣唸美術系,畢業後不斷感受到外界異樣眼光。後來經歷台灣媳婦階段,對先生、婆婆都有極大不滿,語氣一轉卻道:「其實一個人的恨有多深,愛也有多深。」

房慧真對此頗為認同,「如果沒有愛過,不會有恨,而是漠然與冷酷。」她認為,《故鄉無用》可以看到怨憤裡已經慢慢滋長出「愛」,「儘管『愛』這個字在馬尼尼為的字典裡有點不合時宜。之前的書寫可能把恨的情緒排乾淨了,類似『愛』的東西開始在《故鄉無用》長了出來」。

➤「無用」的吶喊

創作10年後,馬尼尼為才以新書《故鄉無用》完整整理對於馬來西亞的「鄉愁」。她坦言鄉愁長期受到壓抑,主要因為她發現每當提起馬來西亞身分,便破壞原先熱絡的談話氣氛。她也不想被貼上任何標籤:「我寫作,不想要別人用有任何差別的眼光看我。」

她寫文章句法如詩,甚至有大量句號。連她念小學的兒子看了都會說「這裡應該用逗號」。她以為寫書,就是要說自己的話,不要被主流價值框限。《故鄉無用》裡面她寫小阿姨「阿嬌」,就是個連家人都嫌棄的人,但她感覺與阿嬌姨最親近。書中有許多角色,從馬來西亞來台求學,人生發展未必稱心如意,馬尼尼為想說這些人的故事,為「無用」吶喊。

➤另類作家養成:耍廢九年

馬尼尼為講述童年時,父親到橡膠工廠上班,有9年時間一家人住在工廠員工宿舍裡。那9年於她,是精神上一大段荒蕪時期:不看電視,沒有圖書館,無法接觸任何書本,精神生活貧乏。她形容那段時期是「耍廢的極致」。

那一大把可揮霍的時間,是馬尼尼為後來創作、學習的一大助力,「沒有人要我做什麼的時候,等到你終於想做什麼的時候,就有動力去做出來。」她說。童年經歷了關鍵的9年空白,使她產生旺盛的學習欲與訴說的欲望,也因此能一口氣寫出長篇《故鄉無用》。

國小四年級時,馬尼尼為轉校到麻坡,麻坡變成她內心認可的故鄉。在麻坡的成長有非常多時間閒晃,《故鄉無用》有兩章就在述說大太陽底下的閒晃。房慧真認為,有別於班雅明式、第一世界的閒晃(flaneur),《故鄉無用》裡頭的閒晃是在太陽直射的赤道地帶,身體感截然不同。

「漫遊者」(flaneur)是班雅明「拱廊街計畫」主題之一。

➤邵氏恐怖片vs.《故鄉無用》的巫術、咒語與鬼魂

紅色的風進去人的眼睛,人會瞎掉
進去人的嘴巴,會舌頭僵硬說不出
進去肛門,導致痔瘡
進去尿道,睪丸腫脹
進到皮膚,會有一百千種病
進去腦袋,人會瘋掉

──《故鄉無用》

馬尼尼為說寫作《故鄉無用》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書中的馬來民俗元素,是她來台生活後才開始研究的。她尤其對馬來鬼、馬來咒語感興趣,覺得那些咒語就像詩一般。《故鄉無用》裡的咒語原文大多是英文或馬來文,她將之改寫成中文。

提到馬來鬼,房慧真鼓勵大家去讀馬尼尼為前作《馬來鬼圖鑑》,書裡除了蒐集不同鬼魂的名字,也用繪畫讓讀者認識鬼魂的樣貌。

房慧真比較了港產經典驚悚片與《故鄉無用》裡的世界觀。80、90年代,香港邵氏產製大量鬼片,不少劇情涉及異國旅遊,回國後被下降頭等情事。房慧真認為,這些鬼片的劇情形成某種戒律,背後帶著「南洋是落後地區」的歧視觀點。與之相比,《故鄉無用》裡的人、鬼怪、大自然是「非常有機的共存」。

《故鄉無用》裡,眾生和平共存,亦包括瘋癲之人。房慧真提到那宛如生祥樂隊歌曲〈仙人遊庄〉,村民和瘋癲之人可以共同生活,不像現代城市要將精神障礙者隔絕於文明世界之外。

➤得天獨厚的詩的語言

土太小了。到黃色的夢裡去。

──《故鄉無用》

房慧真屢次表示羨慕馬尼尼為寫作的自由,那涵蓋創作內容、創作形式以及作家的生活態度。她認為馬尼尼為超越台灣文學過往的抒情傳統,開啟新局面:「馬尼尼為的『怨毒著書』(黃錦樹語),其實更接近吳爾芙纖細脆弱的文學聲腔。」

故鄉的獨特性也顯現在語言使用上。房慧真說:「現在的文學常談論議題、內容、形式,但我非常清楚語言就是戰場。」如何用辨識度極高的語言創作,對作家、對詩人來說無比重要。她好奇,馬尼尼為是如何煉成極具風格化的文字?

房慧真認為,馬尼尼為那9年的空白生活至為關鍵,顯示馬尼尼為跟台灣文藝作家常見的養成方法大為不同,以致文字風格得天獨厚。「我當初一看到她的文字,覺得太驚人了,她的文字會跳出來抓住人。是這樣一種張牙舞爪的風格。」馬尼尼為說,願意聽見可怖與不幸之事,這一特質也深深影響其寫作。

➤同為書癡、貓奴、住台北的移民二代

房慧真笑稱,自己跟馬尼尼為完全可成為一個對照組:她們都是無可救藥的書癡,都愛貓,性格上也都嚮往自由。

對談尾聲,房慧真向馬尼尼為提問:「妳在台灣獲得許多東西,有貓,有許多文學獎,獲得出版社青睞,現在的孤獨感有何變化呢?」

馬尼尼為坦承,相較以往,現在確實較少感到孤獨,對生活的憤怒感也變了,但生命中的孤獨與憤怒仍存在不變的本質。面對創作上的挑戰,成為她生活主要動力,「創作面對的是無限寬廣的世界,還有很多風格可以探索,永遠不會滿足的。」●(原文於2024-05-16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故鄉無用
作者:馬尼尼為
出版:新經典文化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馬尼尼為
 

馬來西亞華人,苟生臺北逾20年。美術系所出身卻反感美術系,30歲後重拾創作。作品包括散文、詩、繪本,著有:《今生好好愛動物》、《多年後我憶起台北》、《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惹尼》、《我的美術系少年》、《馬來鬼圖鑑》等十餘冊。 
 
2020年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桃園市立美術館展出和駐館藝術家;2021年獲選香港浸會大學華語駐校作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圖文創作類得主、鍾肇政文學獎散文正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散文優選、金鼎獎文學圖書獎;2022年繪本《姐姐的空房子》獲選THE BRAW(波隆那拉加茲獎)100 Amazing Books、台北文學獎年金類入圍;2023年《癌症狗》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獎、《如果你問我收容所做志工遇到過的死》獲鍾肇政文學獎報導文學獎。
 
曾任臺北詩歌節主視覺設計,作品三度入選臺灣年度詩選、散文選,獲國藝會文學與視覺藝術補助數次,現於博客來OKAPI、小典藏撰寫讀書筆記和繪本專欄。同事有貓兩隻:阿美、來福,每天最愛和阿美鬼混;也是動物收容所小小志工。
 
Fb/ IG / website : maniniwei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物》叛逆貓與獅子王的背後,是被編輯唸的NANO HERO黃致豪:《Toby King托比王》專訪

現場》2024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書評》與日常對讀,文明與荒野的交纏:評《重燃生之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