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的研究
某日跟朋友討論電影,提及《賽德克‧巴萊》。回家後,心血來潮從看電影及紀錄片《餘生》。剛巧,買了《霧社事件:台灣歷史和文化讀本》,可以一邊閱讀一邊重溫。
我對這段歷史/電影很有興趣,從書櫃就可知:
- 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 原著劇本 嚴云農 小說
- 導演‧巴萊 魏德聖
- 漫畫‧巴萊 邱若龍
- 電影‧巴萊 黃一娟、游文興 撰文
- 真相‧巴萊《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扎記 郭明正
- 本色‧巴萊《賽德克‧巴萊》演員魅力寫真書
- 夢想‧巴萊:賽德克‧巴萊 電影搶鮮報
- 賽德克巴萊:史實全紀錄 王擎天
- 聞眾之聲:霧社事件80周年特展展覽專刊
- 又見真相:賽德克族與霧社事件—66個問與答,面對面訪問霧社事件餘生遺族 郭明正
-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語劇本書 魏德聖 著 伊萬納威 譯
- 餘生 舞鶴
- 電影 賽德克‧巴萊
- 紀錄片 GAYA:1930年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
- 紀錄片 餘生
當年電影上映前後,不斷有相關書籍出版,這是魏德聖導演的計劃。因為《海角七號》的經驗,決定拍這片時,不但保留了霧社拍攝場景作為旅遊景點,更與出版社合作,出版了6本相關書籍。從劇本、演員介紹、導演手記、拍攝全記錄,到還原歷史部份,都仔細記錄。電影之後,仍有其他書籍出版,如《又見真相》及紀錄片《餘生》。
你或許以為只有台灣、日本會研究這段日治時代的歷史,其實亦不少外國學者有參與研究,這書的作家白睿文就是其中之一。在書中的序,他是因為舞鶴的《餘生》讓他對這段歷史有興趣,故此到霧社這地探究歷史。之後他亦開展了學術研究,有著作研究有關霧社事件。這本接近600頁,是集合了不同學者的研究結果。包括日本政府書寫、從賽德克族書寫、其他學者分析,還有討論文學、電影、音樂、紀錄片來呈顯這段很複雜的歷史。
~~~~~~~~~
究竟什麼原因吸引我對這段歷史的興趣?或許就是歷史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層次。霧社事件的特殊性,不是單純地講日本人的壓迫原住民,使賽德克族人要反抗;同是賽德克族人的幫助日本人討伐,是壞人,那就將事件簡單化。所以魏導在段落很小心處理。
~~~~~~~~~
或許你以為霧社事件只是一次,但之後其實有一次滅族,及後被移居到川中島。老人家不再願提走這歷史。記得紀錄片《餘生》的片段,莫那‧魯道的孫女、馬紅‧莫那的女兒要講這段歷史時,她要到母親面前報告,可見她對口述這事很認真,因為這段歷史對他們的影響。
再次看《賽德克‧巴萊》的電影,總覺得仍有不足的地方。〈太陽旗〉來得有點煽情。如果以郭明正老師所講,這是迫不得已,歷史並非如此,但魏導已經盡力尊重史實。至少,這電影讓更多人認識這段歷史,亦開始更多人去書寫日治時期下的歷史。
書介說它是入門讀本,我覺得非也:如果沒有基本的認識,沒法理解這本書收錄的學術研究。光看那些註釋、參考書目,已經令人覺得根本是大學級的。所以會先建議先看電影《賽德克‧巴萊》,再看《又見真相:賽德克族與霧社事件》,再閱讀這本。
至於舞鶴的《餘生》,我並沒有像白老師般對這作品那麼推崇,所以看畢後,不久就送走了。
~~~~~~~~~~~~~~
電影《賽德克·巴萊》有幾位演員來自清流部落,飾演莫那·魯道的父親的曾勝秋老師就是其中一位。紀錄片《餘生》其中一條線就是以他著兒子,到賽德克族的發祥地「祭祖」。當中有一個片段是曾老師坐在某個山頂上,忍著自己的激動,用賽德克語唱「我是誰」。這數分鐘的鏡頭,帶出賽德克族人的痛。
另外有一段講述莫那‧魯道的骸骨終於在尋回,中華民國政府決定將他安葬在霧社。政府新聞片中,稱莫那·魯道為莫那道,稱他為反抗日本統治的英雄。短短的片段,道出政府如何借此渲染民族主義。
這部紀錄片很好看,所以拿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獎項。導演是湯湘竹,電影《賽德克‧巴萊》的現場收音師。《霧社事件》亦有一篇講述這作品。
提外話:湯湘竹導演就是很想拿金馬大同電鍋的那位!
~~~~~~~~~~~~~~
書介:《霧社事件:台灣歷史和文化讀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679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