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館風清--台灣博物館之始

島嶼索隱 hidden story
·
(edited)
·
IPFS
·
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源自西方文化的博物館機構,在日本時代被引進台灣。雖然不少文獻都指出,台灣最早的博物館是建於1908年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不過早在1902年2月26日便誕生台灣第一座的台南博物館。

今天是世界博物館日。源自西方文化的博物館機構,在日本時代被引進台灣。雖然不少文獻都指出,台灣最早的博物館是建於1908年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不過早在1902年2月26日便誕生台灣第一座的台南博物館。

台南博物館坐落在吳汝祥舊邸,用於紀念1895年逝世於此地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根據1902年的報導,博物館的成立宗旨是通過展示教育產品來培養民眾知識,並同時展示各種來自內地的工業產品。在當時學校設施尚未十分普及的情形下,這座館舍扮演了社會教育的重要角色。

博物館除了國定假日與禮拜一外都會開放,也不收門票。因此開館的首日,參觀人潮便相當熱絡。單日共1259人參觀,其中也包括400餘位本島人。而即使是平常日,人數也維持在75人左右,多數為學生、軍警。

隨後的幾年,博物館也持續的加入新的展品,如1906年台灣總督便贈與了一隻孔雀給博物館、1910年新增一批來自澎湖的寶石等。據報紙的統計,台南博物館的展品從創館時的千餘件,至1907年時已經達到4565件。成長相當驚人。

新的展品也帶動旅客的絡繹不絕,時至1912年時,每日平均參觀人數已經成長至日均兩百多人。參觀人數的增長也使的官方下令在館舍空間在1917年司令部遷移後擴充至整座吳汝祥舊邸,擴大其規模。

不久後,台南神社擴大建設,博物館遷移至州廳旁的兩廣會館,於1922年重新開放,並分為教育博物館與商品陳列館。不過由於空間略嫌壅擠,1927年又將商品陳列館遷往位在大正町的新館,原有館址則獨立經營成「台南州立教育博物館」,並規劃地質礦物、植物、動物、水產、風俗及玩具、圖書紀錄、機械模型七個展示主題。

二戰時期,教育博物館龐大的建築群遭到轟炸,不過一部分館藏因為移至南二中而得以倖存。奇美集團的創辦人許文龍,幼時常造訪教育博物館,立志長大後也要開一間博物館,最後成立奇美博物館圓夢。而奇美為了彰顯與教育博物館的關係,在2014年新館落成後的首檔特展向臺南二中商借當年教育博物館的展品,象徵一種傳承與精神的延續

參考資料:台灣日日新報、聚珍台灣、偏門研究員KUN、台大舊照片系統、日治期刊系統

未貼上來源即使用資料圖片,深感抱歉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