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七日書

莫來石
·
(修改过)
·
IPFS
·
不是今日書寫,是讀後感。在世界各地成長起來的,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而下筆的人,寫出各自不同的故鄉,而你又能從每個人的字裡讀出那個地方、ta所講述的故事是如何塑造出ta現在所使用的語言。成長了的、成長著的、講述著的大家好美麗。 ​​​

很喜歡馬特市這次的七日書企劃,很厲害。

在世界各地成長起來的,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而下筆的人,寫出各自不同的故鄉,而你又能從每個人的字裡讀出那個地方、ta所講述的故事是如何塑造出ta現在所使用的語言。

成長了的、成長著的、講述著的大家好美麗。 ​​​

自由精靈多比評價我的字「有一種山河的感覺」,總覺得這也是浙北的地理刻在我的身體與語言裡的緣故,我的籍貫故鄉其實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赤川口」村,是赤川這條小溪,流出象山,往錢塘江匯入的支流口。這樣說來,我確實是山河的孩子。

而我也覺得讀各位的故鄉書寫,隱隱能看到大家的故土風貌與氣質。

河北人的字,煤炭一樣灰蒙,工業一樣冷利,火車一樣鏗鏘,讀起來像在隔窗凝視寒冬里砍在木墩上的一把鐵斧。

新馬人的字,卻果真像半島,像峽灣,緩緩堆積而成,讀起來細沙一樣瑣碎,卻分明感到歷史的厚重在堆成小島。

台北人的字,則是大洋,因為怎樣的風暴浪湧在大洋里都只是一陣波瀾,這些島民在太平洋的環抱里生長出了與太平洋一致的心臟,字裡行間滿是積極入世的誠摯、努力理解的襟懷,底下有沈甸甸的、對理想鄉的信念,浮力一樣把這一切托起,而在這段敘事里每一滴水都與每一滴水相連。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