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店櫉窗的藝術
在香港,即使不是時裝迷,也聽過JOYCE,其創辦人Joyce Ma(馬郭志清)及妹妹Bonnae Gokson(郭志怡)是品味的象徵,兩人出生於世家,是永安百貨創辦人郭氏後人,本身十分優雅,一齊建立的JOYCE有國際聲譽。
自小聽聞JOYCE,惟從沒能力做其顧客,不過,在中環街頭匆匆忙忙走過,屢是在某個位置被一些東西吸引視線,轉頭一看,絕大多數是JOYCE。此店十分重視櫉窗設計,我認為,其櫉窗設計可列入藝術裝置。多年前看過一篇訪問香港Harvey Nichols櫉窗設計師的文章,談及櫉窗設計本身的美學。誠然櫉窗最基本之目的是吸引顧客,入內消費,但水平可以昇華,達藝術之境,JOYCE以櫉窗藝術慰藉都市路人,我確曾在街上駐足,欣賞其窗櫉。官網 (https://www.joyce.com/ )底部首頁有部分櫉窗照。
Harvey Nichols的櫉窗也看得出用心,但位於金鐘太古廣場內,設計出色的名店林立,要一時搶得眼球並不容易。 JOYCE 旗艦店撤出中環,去年九月進駐太古廣場, 中環少了一個時尚、品味標記,使人唏噓,然而應該提醒大家,JOYCE 1990年上市,2000年8月成為會德豐有限公司的子公司,03年3月,會德豐將其JOYCE的股權轉讓給吳光正的家族信託,並成為The Lane Crawford Joyce Group成員之一, 而吳光正女兒Jennifer Woo是The Lane Crawford Joyce Group主席,她似竭力保存Joyce Ma的legacy。
數年沒去倫敦,以往也少去購物,去年重臨,因事要去Selfridges,購物區滿街是人,享受武漢肺炎疫症後首個夏天。適逢減價,大部份人手中最少挽著一個商店購物袋。相距一條街,我已被Selfridges的裝置吸引: LET’S CHANGE THE WAY WE SHOP,每個字母一個人那麼高,還要是黃色,即使天色灰暗,仍很突出。
辦完正事後,在Selfridges頂層的畫廊逛逛,那兒有幅展板,講述Selfridges創辦人Harry Gordon Selfridge的事蹟。他原來是美國人,在Wisconsin出世,於Chicago長大,沒有顯赫家底,只有過人膽色。他十四歲離校,做過派報童,曾去銀行工作,跟著在百貨公司任職,升級至為合伙人,娶了一位富家女為妻。有次去倫敦旅行,發現當地沒有像美國好玩的百貨公司,於是決定去英國,1909年於倫敦創辦Selfridges,創下五個英國第一,其中之一是窗櫉晚上亮燈,旋即令Selfridges成為約人最佳會合地點,早到晚都是人,還不哄動,是最佳宣傳? 那是一百年前啊。同時Selfridges認真構思窗櫉,漸漸取得名聲,亦成為該店標記之一,能令人覺單看其櫉窗已是享受,不啻是成就。我在倫敦時期的櫉窗,不怎麼樣,看Selfridges官網介紹的作品,覺得更為傑出,尤其延伸至戶外懸在外牆的裝置,十分前衛破格,置身商場,應不會有此自由度。https://www.selfridges.com/GB/en/features/articles/selfridges-loves/selfridges-in-bloom/
Harry支持女權,Selfridges是第一間設立女厠的百貨公司,德政啊。
Selfridges不止有琳瑯滿目的商品,還有餐廳、表演等,令人覺得,不一定要購物才去Selfridges,
去Selfridges本身已是一項節目,那種體驗超越百貨公司給人的印象。
Selfridges石破天驚,可惜受三十年代大衰退嚴重打擊,Harry本身又是大花筒,Selfridges陷入財困難,1941年Harry被董事局逼退,其後Selfridges出售,幾番易手,幸好至今仍在。
大抵因我不是奢侈品迷,我逛牛津街Selfridges,覺得以硬件論,和其他級數相若的百貨公司不是有十分大分別,相信是氣氛吧,尤其造訪期間適逢旅遊旺季及減價,各位男女老幼shopper興緻勃勃,不缺戰利品。網購及多番經濟挑戰,英國多間大商店近年縮減規模,牛津街Selfridges能屹立不倒,估計因仍承傳Harry因子。
名句「顧客永遠是對的」(“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 ),流傳出自Harry或其芝加哥百貨公司拍檔,啊,那有逾一百年歷史了,連在亞洲都深入民心,他或他泉下有知,該會極感得意。
我最喜歡店外那數隻粗體大字母:LET’S CHANGE。我最討厭沉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