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現場|提問應對技巧(2)
又是另一個週末的夜深,沒有在看書,沒有在看電影,繼續為了傳承,用自己本來休息的時間寫下另一篇冷門的文章。在馬特市的創作不是為了賺錢(反正冷門文是賺不了的),只是如果讀者看到文章的內容,會對自己或是身邊的人有幫助,那才是對我最大的回饋。或是你在工作上根本不需要做簡報,但你的公司、學校有一些年青人或是職場新鮮人在簡報上需要幫助,不妨把這裡也分享給他們吧。把知識和經驗傳揚開去,而不是每一個人也偷偷收藏,我相信才是社會應該發展的方向。另外,誰不想寫一些低付出高回報的題材,例如「哪裡有免費簡報資源」之類,花十分鐘放幾個網站連結就好,就會有很高回應和收藏率,但與其直接餵你吃飯,我不如在夜深用繼續用兩隻食指在鍵盤上慢慢授人以漁吧。
言歸正傳,既然是有關提問的應對,今天的文章就以八個問答的形式進行吧。
應該在簡報途中接受提問嗎?還是一開始就給觀眾說明提問請留待最後?
接受!多少都接受。有些人會擔心,在簡報途中如果開始了答問題,會影響了簡報的流程和節奏。然而,接受提問有幾種好處,最壞的情況是,你的簡報內容或是邏輯,存在了一些根本性的錯誤,觀眾或是客戶及時的提問,比起完成了簡報才發現,可能拯救了你的簡報,甚至是專案和合約。另外,在非友善的環境做簡報,別要給對方一個你想躲子彈的印像,歡迎他們提問題,是一種對自己有信心的表現(你自己有沒有做好功課預備就是另一回事了)。有些老闆行程緊湊,不會全程坐著聽你的簡報,他們或許是趕著離開,或是本身是想要即時有答案的個性; 嘗試把提問推到簡報後才進行,這些老闆是不會滿意的。
但是開始了應對問題,對話過長真的不會影響節奏,或是對其他觀眾不公平嗎?
問題的應對有幾種,快速的是非答案,固然不會影響到節奏;其他的應對,先提供答案(肯定、快速的回應也是令對方建立信任的方法),然後花約一至兩分鐘解釋。要是花了幾分鐘也解釋不完的複雜問題,有幾種處理方法,如果知道對方將會提早離開現場,就問對方拿電郵地址,在簡報後跟進;如果問題是很偏門,未必每一個觀眾也有興趣,可以相約對方在休息時間或是簡報後面談解釋;如果問題是觀眾會有共同的興趣,就跟大家說明因爲時間關係,會在簡報後的提問時間繼續解釋。這樣你會給予了觀眾三個層次的反應,首先有快速、肯定的答案,再以簡短的解釋去支持,最後就著觀眾或是問題的種類,提供了一種合情合理的跟進方式。
要是問題需要找尋資料才可以回答,上文你說不要立刻在觀眾面前翻,那該怎麼辦?
在觀眾面前翻,你未必肯定要翻多久,有機會影響到節奏,有些觀眾會理解成為你在拖延時間(簡報除了內容、設計,也是心理的攻防)。要是你肯定問題的答案,而只是需要時間把支持這個答案的數據、文件或是圖表找出來的話,就如以上所述,先把答案說明,然後禮貌地指出要時間把資料找出,著觀眾等待提問環節。然後在其他人在簡報的時候,或是長程簡報的休息時間,把握機會盡快把資料都找出來。
如果觀眾的問題與簡報內容有關,但我不知道答案,可以如實回應嗎?
可以,而且是必要。不要懷著僥倖的心理,以為耍個咀皮子就可以蒙渾過關。在非友善的環境做簡報,瞎吹被觀眾揭穿,相比不懂得問題的答案,後果可更加嚴重。有些不懷好意的觀眾會先等你的回應,確認你其實是不懂,然後再提出更深入的問題,務求令你在眾人面前被揭穿。所以不懂的話,就真誠的說不懂,說不好意思,並認真的在簡報後好好跟進。那怕你有超人的記憶力也好,說了要跟進,至少在觀眾面前把問題寫下,或是提醒身邊的同事寫進會議紀錄去。簡報可能只是一時三刻,但客戶、觀眾、上司的觀感可是會長久的。沒有人會懂得所有問題的答案,但事前的準備功夫做好了,把其他問題都好好應對了,間中一兩個問題你沒有立刻能回答,還是能夠全身而退。
每一個回應也需要一個開場白嗎?例如是,謝謝你的提問,或是這是一個好問題之類?
很多上班族在簡報時不自覺地也有一些口頭禪,例如嗯、接著、那麼、好⋯⋯之類,在回應提問的時候,基於壓力和習慣也自然地重複著以上的開場白。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面對每一個提問也說是一個好問題,那也未免太虛假矯情,到遇上真正好的問題時,你已經沒有其他讚賞的詞彙了。謝意不是只可以在回應的第一句出現,你可以在解說的途中提及「⋯⋯這也是一個好的角度⋯⋯」或是完結時說「⋯⋯謝謝提起這部分,也相信大家聽了以上的解釋會有更深刻的了解」,把不同的方式語句混合起來,觀眾聽起來也會覺得自然舒服。
回應問題的時候,我需要一開始便重覆每個觀眾的提問嗎?
有些人喜歡這樣做,因為可以肯定其他觀眾也明白問了甚麼,也顯示你有留心在聽觀眾的提問。然而,就如上題所述,應對不是只有一種方法,例如你可以考慮把重覆提問融合在回覆之中,「⋯⋯收集這些數據可以有幾種方法,其中好像就如XXX剛才提起的(把眼光或是手勢指向剛發問的觀眾)⋯⋯」或是「⋯⋯監管當局的文件並沒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但就XXX剛才提起的那一個情景,亦即是客戶剛剛超過六十歲的時候⋯⋯」。一開始便重覆問題這一招,我會留待當觀眾的問題很輕聲的時候才使用,因為在這情形下貿貿然開始回應,其他觀眾可能會不理解問題所在,因而沒有留心你的回答,甚至繼而再提出了重覆的問題呢。
要求聽到問題後我的思緒很混亂,未能一開始便回覆,可以叫觀眾給我一點時間嗎?
在非友善的環境下簡報,這樣做會有相當的危險性,說一句「嗯⋯⋯讓我先想一想」可能讓你成為有心人的目標。要拖延十幾秒或是半分鐘,以爭取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有幾種可行的辦法,最容易的就是跟那一位觀聚,先逐個問題確認,例如第一個問題是甚麼等,利用確認、抄寫的時間,爭取機會規劃你的應對,然後才開始面對群眾回答。所以就像剛剛所說的,重覆題問這一招不要經常用到,備而不用,到這個時候便大派用場了。要更加不著痕跡的,就是詢問對方的名字以及部門,很少人會拒絕這個問題,一方面令對方覺得重要(當然要在回答的時候記得提起對方的部門或是名字),另一方面也是偷了十幾秒的時間給了自己好好地在內心整理一下。
要是沒有觀眾提問題怎麼辦?要說「沒有問題是蠢問題」嗎?
你當然可以說「沒有問題是蠢問題」,但至少我沒有看過一個死寂的提問環節會被這一句話激起過。要營造提問環節的氣氛,撇步可以是簡報途中未完成的解釋(也就是這篇文章第一條問題的延續,在簡報中先解答了一些,然後在提問環節繼續解釋,一方面呼應之前的答案,另一方面也實現了自己會在提問環節再來解釋的承諾,也避免了提問時間完全沒有問題)。除了被動的等候問題外,在簡報途中你看見有觀眾有疑惑的表情,或是有兩三個人在邊指著投映片邊傾談的話,可以主動了解一下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怕是觀眾禮貌地拒絕了,也可以令他們感到你並不是只想單向地完成簡報便離開。
總結
面對簡報中的提問,除了以上的技巧外,也是心理質素的訓練,以及經驗的累積。十年前你叫我寫以上的文章,我大概只可以寫下一些「母親是女人」之類的人所共知的論點;所以學習是終身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滿足現況啊。
沒有粉專、沒有課程、不賣模版、不賣服務。
只是普通上班族,想做好知識的傳承,也希望能帶動更多人能分享自己的專業,令社會更加美好。
如果文章的分析或是技巧能對你的工作有啓發或是得著,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同、拍手或留言。謝謝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