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合當 PM 嗎?這些是你需要具備的 10 大特質!(上)

kleelab
·
(edited)
·
IPFS
·
自從 UIUX 夯起來之後,感覺也越來越多人投入 PM 的工作領域。我近期剛從一年的科技業 PM 離職,進去的每一天都問自己我適合當 PM 嗎 ....

PM 不好當呀!想當初我看了很多 Youtube 影片、文章,我把一切都想得太完美了。儘管知道 PM 會常遇到些挫折,但我還是會把這夢幻職業給美化,認為自己有能力勝任。唉 … 有如愛情一樣,暈船就暈船,根本看不到它壞的一面。所以我決定要寫出 PM 工作的真實面!如果此刻的你正考慮轉職為 PM 的話,先來看看是否具備這 10 項先決條件,再問自己 “我適合當 PM 嗎?”。(這主題能說的真是多~ 應該會分成 3 篇文章來聊聊)

1. 你有相關的產業知識嗎?

我經常形容 PM 就像酒吧服務生一樣,你要清楚了解貨源來自哪裡、調酒如何調才好喝、調酒品項有哪些、調酒師技能如何 …. 一位厲害的服務生,當遇到客人想做客製化時,你需要有能力跟他說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喝、哪些無法做、可回答客人問題。想看看,如果你這服務員對酒的概念都沒有,那我只能說妳需要非常非常非常努力,至少喝過好幾杯,才能當個合格的酒吧服務生。

在我當科技業 PM 的開始到我離職的那天,還是聽不懂很多的專有名詞、上線流程、前後端的邏輯概念,根本有聽沒有懂。或許因為我沒那個技術背景,加上自己的吸收能力有限、科技產業每天也都在變化,我覺得我這個插班生不管多努力,都無法掌握大部分的產業知識。

經歷過以上體驗,每天都自問 “我適合嗎?” 無法想像 5 年後 10 年後的我,是不是也處於每天要問同事技術問題的一個 PM。我是不太喜歡這種模式工作,會覺得自己好像沒勝任的感覺。

2. 你的邏輯能力好嗎?

一位邏輯不好的 PM 就像豬隊友一樣。我自認邏輯真的不太好,當初身為 PM 時會經常要跟工程師溝通,尤其是開新需求和解 bug 階段。因為 PM 需要跟客戶初步說明,像是釐清需求、釐清 bug 的問題等;如果你邏輯不好,工程師跟你講解完後,你也沒辦法 100% 理解的話,就會發生以下的情況:

PM 覆述給客戶 —— 客戶提問 —— PM 無法解答 —— 又回去煩工程師

整個過程就是在玩一問一答遊戲吧?而且也很沒效率,整個溝通過程就很拖。套回剛才的比喻,身為酒吧服務生對酒精濃度、調酒的味道都不清楚,是甜是苦每次都要調酒師來親自對每一位客人做解說,你能感受到這服務生是有多廢嗎?沒錯,這也許會是乙方窗口及公司同事的感覺。

在一個團隊裡,如果讓工程師覺得你很廢、沒有處理訊息的能力,那作為一個 PM 要推動大家或是召集會議討論時,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感很低。

3. 你臉皮夠厚嗎?

前面說了些情境,都是環繞在產業知識問題方面。觀察了身邊的資深 PM,儘管他們對產業有相當的了解,但很多時候還是要厚著臉皮拜託工程師、拜託客戶幫忙解說不在你知識領域範圍的東西 / 請求做特定需求。對於沒有同理心的人,可能會認為你這個 PM 怎麼都問笨問題、怎麼一堆無理需求。

我記得一開始轉職當 PM 時,臉皮有夠薄!覺得很不好意思提問對方這麼多問題、別人會如何看待這個新 PM?此外,有時候你也會跟自己主管 / 乙方主管或是長官合作,那你會害怕跟高階級的人工作嗎?從這一點來說,我就知道自己不是當 PM 的料,因為很 care 別人如何看我,加上我也很不喜歡常態問人家問題。

甚至有一些情況是,你還會被當作擋子彈的人!我聽一位 PM 同事說,他才來公司一週就被乙方噴子彈,重點是我的同事也不清楚這專案先前的開發狀態,直接躺著就中槍。他也只能跟對方說不好意思,我們會處理。

如果你認為自己臉皮厚、可以承受各種子彈的威力,那恭喜你!你具備了 PM 的前三必要條件。


明明是專案經理,卻變傳聲筒!》這篇文章也提醒了大家 “PM 這個職位並不會熟能生巧,因為有些人一當傳聲筒就是好幾年”!哭啊 … 如果你認為自己可以接受一段時間沒什麼成就感,那你已通過 PM 第一階段的先決條件。


P.S. 題外話,最近經營個人部落格中,感覺不錯玩!歡迎來逛逛 klee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kleelab一位城市人,開始懂得慢生活。最近嘗試經營部落格 kleelab.com,幻想著有被動收入的一天(希望有啦 ... 快吃土了)
  • Author
  • More

專案公司,適合想轉職的你嗎?

我適合當PM嗎?為何這 10 項因素讓我放棄 (中)

公司在面試你,你也在面試公司!這 3 個情境一定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