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2.5 離家

面壁者
·
·
IPFS
·
那是一股從小腹開始,不斷向上延伸的痛楚,延展至喉嚨,卻怎麼也蹦不出,如魚梗在喉一般,那種痛隨即迴旋,巴不得攪碎五臟六腑。

那天,我離開了家。起得很早,要去趕七點半的航班。跟外婆本來前一晚講好了讓她好好休息,不用管我,父母送我去機場就行。可外婆還是早早地起來了,雖然沒有做早餐,(要是太早的話,我不習慣吃東西)但一直看著我洗漱,檢查行李。最後要走的時候,她站在門口,叮囑我一個人去北京,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一日三餐不能落下;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別捨不得;堅持鍛煉,別一直窩在屋裡;和朋友時不時出去聚聚,別總一個人待著……其實外婆是不太善於表達的那種,從小到大,她也不會說那些多麼光鮮亮麗的話,她只關心我吃的飽不飽,睡的好不好。其實她不說什麼,從她日漸渾濁的眼睛和不滿皺褶的臉上,我也能看到她的愛與不捨。

 

每一次離家,我都在想要過多久才能見到我親愛的外婆了。每次回去我都會覺得她蒼老了很多,她的身子更加單薄了,背也一次比一次駝。可每次我走,她總是站在門口,看著我走進電梯間,一直目送至電梯間關門。

 

在去機場的路上,父母和我也不怎麼說話。我總處於一種陰鬱而又說不清的情緒。那是一股從小腹開始,不斷向上延伸的痛楚,延展至喉嚨,卻怎麼也蹦不出,如魚梗在喉一般,那種痛隨即迴旋,巴不得攪碎五臟六腑。數不清是多少次離家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心愈加敏感了。每次離家的痛感越來越明顯,那種痛似有似無,說不清在哪兒。可能我最捨不得的還是外婆吧,因為我知道每次一家差不多就是大半年,而老人家的餘生,沒剩下多少個半年了。以前與家人其樂融融的日子,大抵很少了。

 

而想起當年高考後第一次離家,我是無比興奮的,像是逃離了一個舊世界一樣。當初填報志願沒有填一所川內的高校,選擇的全是北京和上海的,像大多數小縣城裡的小孩嚮往大都市一樣。高考後的一周,我借去北京參加單招的機會,一個人第一次來到北京。那是我第一次一個人登機,找酒店,參加考試。當時真的覺得自己好酷啊,好像這樣自己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大人了。所以十八歲的第一次遠行,我是帶著無限的期待與歡喜的。和父母在機場歡快地告別,然後開啟了一個人的旅程。

 

那一次我在北京考完試,落選。之後我臨時買了一趟十一點過的紅眼航班去青島,在青島的天然浴場一個人玩水。在凌晨的街道一個人喝啤酒吃燒烤。之後一個人坐渡輪去大連,船上遇到同艙的一對上海夫婦,當時我們還相談甚歡,在大連同行了幾日。在大連待的日子裡,我遇到了借傘的小姐姐,咖啡館偶遇的台灣大叔,還有很多一次性的陌生人。而我也是第一次同陌生人傾述心聲,也許正因為知道以後不會再見,所以無所顧忌吧。可在那半個月裡,我似乎忘了家,真有些“樂不思蜀”了。


可後來隨著離家的次數增加,離家的時間變長,我開始越來越戀家了。每一次的離開都帶著極大的不捨,從年少無知時的盼望著離開到如今的只恨陪家人的時間太短。

 

從離開家到北京,已經快四年了。我發現自己沒有,將來也不會屬於這個城市。這個我曾經無限向往的皇城,如今對我而言沒有任何的留戀。離家的這幾年,我的交際范圍變得更小了。以前的舊友幾乎沒有聯繫了,可能大家各走各的,緣分也就到了。在新地方我也沒有建立新的關係網,依舊做一隻邊緣的烏鴉。這樣也好。

 

(今晚的行文思緒很亂,想到了很多,但又有提筆忘字之感,不知從何下筆,暫且這樣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