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 我們如何跟未知溝通?

鋼哥
·
·
IPFS
·
「如果你可以自始至終看見你的人生,你會做任何改變嗎?」

《你一生的故事》( Story of Your Life) 1998年出版,由「姜峰楠」(Ted Chiang)所執筆創作的科幻小說,2016年被改成科幻電影「異星入境」(Arrival)

我是先看了電影才看小說,電影的呈現方式跟原著小說有些許不同,但是依然很精彩、奪人眼目;非常推薦大家觀賞完電影並探討其中的作者及導演想要探討的議題(因此這一篇盡量不暴雷)

作者在一次受訪時提到他對於科幻小說的想法:

「對我而言,科幻小說並不是關於特效的使用或是善與惡之間的大戰。科幻小說是利用假設性的劇本來作為檢視人類現況的一個透鏡。」
To me, science fiction is not about special effects or giant battles between the forces of good and evil. Science fiction is about using speculative scenarios as a lens to examine the human condition.

我深愛這一本小說跟電影,不僅僅是因為脫離了以往科幻作品的暴力、太空飛船或是穿越時空,同時就如作者所說的,留了空間給閱聽人去思考這樣的劇本有無發生在人類世界的可能。基本上,我認為小說以及電影都在探討一件事…

  • 我們如何面對未知以及恐懼 ?

以往我看過的科幻小說喜歡用「黑暗森林法則」作為人類面對未知時的SOP;意即,「在黑暗的森林當中有任何的動靜,我無法確認對方是否要傷害我;但是為了自保,我必須得要先攻擊。」電影及小說裡的人們也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但是在這樣的想法之下,我們將不會有交涉或是談判的空間;因為所有的接觸都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線,原本純粹的溝通變成了贏家全拿的零和遊戲。

舉我曾經上過談判的課程為例,其中有一周的課程叫「跨文化溝通及談判」(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這概念在於,我們必須先了解對方的文化以及他們習慣的語言、非語言溝通模式,才能開始進行交流;甚至有時候我們得要稍微模仿對方的說話模式,來創造一個令溝通雙方都感到舒服的談話空間(鏡子理論或稱鏡像效應)

再把場景拉回來,以人類的視角而言,黑暗森林法則也許是保護我們的最佳決策;但是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們是「人類」呀!當對方根本不是人類的時候,我們又如何能用這樣的視角去跟對方互動呢?當對方比人類強大,我們投射在外星生物的未知逐漸轉變成恐懼,而也正是這一股恐懼,鑲嵌在我們的原始基因碼上,驅使我們做出了攻擊。

在電影以及小說當中的外星生物 — 「七支腳」,他們擁有看見未來的能力,在女主角 Louise嘗試瞭解七支腳之後也習得了這個能力;實際上,這才是七支腳的本意,教會人類七支腳的語言以及讓人類擁有洞見未來的能力。

在接近尾聲的時候電影跟小說都丟了一個問題…

「如果你可以自始至終看見你的人生,你會做任何改變嗎?」
“ If you can see your whole life from start to finish. Would you change things? ”

.

Louise給了一個很溫暖的回答:

「即使知道了這趟旅程將帶我去何處,我將會擁抱它並且歡迎每個時刻的到來。」
“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I embrace it, and I will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 ”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 《餘燼》 電影短評|過去的歷史創傷,不該作為個人的復仇動機

📝📝:ChatGPT 奪走的不是寫作的能力|美國技術作家 Paul Graham:寫作,是對清晰思考的能力要求

📝📝:人們越來越耐不住太久的歌?| 從 Spotify 的收聽數據發現流行歌曲的「抖音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