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女高中生會吃避孕藥」一則推文讓NHK記者撰文聲援原PO
上個月 15號,推特上一則女高中生的推文在短時間內獲得六萬人轉推(retweet),這則推文是這麼開始的:
請聽我說,現役女高中生會吃避孕藥(ピル=pill)。
希望不要再有偏見了
前陣子,健教課上老師說:「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聽到老師這麼說覺得悲從中來
這樣的教育不覺得很落伍嗎?
吃避孕藥並不是只有「避孕」這個目的而已
不要連老師都加入來為難正在忍受生理痛的同學
https://twitter.com/75cW0Bj6e1j08C6/status/1128610797687468032
這名健教課老師八成是將避孕藥和「避孕」劃上等號,誤以為只有「需要避孕」的人才會吃避孕藥。殊不知這是很大的誤解,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為含有女性賀爾蒙,可用於緩解生理痛或經期不順。而坐在台下聽到老師這席話的原PO,正好就是靠著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女高中生,老師這一句「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大大傷了這名女學生的心。
這名女高中生在推文底下繼續寫到,現在女高中生使用的教科書裡,關於避孕藥的介紹只有為了「避孕」而已,這樣會造成更多人對於避孕藥的誤解。
避孕藥的日文「ピル」正是英文「pill」的音譯,比起中文直接將「避孕藥」命名為「避孕藥」,從這個角度來看說不定中文圈對於避孕藥的誤解更深也說不定。
身為生理女性的筆者個人觀點,在中文圈或是在台灣提到避孕藥一詞,並不像日本是一大禁忌。在台灣,如果因為生理痛可以很自然地走去買止痛藥或是和身邊的親友談到這件事;就算是為了「避孕」而吃「避孕藥」,除了一直施加壓力要想抱金孫的家中長輩之外,相對來說也可以很大方地承認自己在吃避孕藥。
然而在日本,「吃避孕藥=避孕=性慾旺盛=這個女生一定性生活不檢點才需要避孕」的偏見很重,「需要避孕=性行為不檢點」的偏見,造成「避孕」本身剩下負面含義。這個邏輯也可以套用到日本社會或以保守派中高年男性為主的政壇上,時不時就會出現「女生最好生兩三胎」,或有女性眾議員說出「同性戀沒有『生產力』」的話,一再出現「女性=要結婚生子」、「沒有『生產力』就不是女性」的刻板印象,讓社會大眾對於「避孕」的偏見越來越深。
在這則推文受到熱烈迴響之後,NHK記者牧本真由美與野田綾,更為此寫了一篇報導力挺這名女學生,從女學生的推文內容開始,再邀請專家解說低劑量避孕藥的功效,以及女學生在校園內生理痛時有苦難言的現況。在這篇報導的最後,NHK記者最後還親自向這名女學生分享自身經驗:「作為記者的我曾因經期不順很苦惱,我至今還忘不了當時去找藥師開低劑量避孕藥時,藥師對我說的話:『會需要吃這個藥是工作性質有避孕需求的人才吃的喔』當時感受到各式各樣的偏見令人厭惡的心情,我到都還記得很清楚」,NHK記者更將低劑量避孕藥譽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知道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的正確知識,讓需要服用低劑量避孕要來緩解經痛的女性不會再因為世人的誤解而受到傷害。
みなさんはピルについてどのようなイメージをお持ちですか? 偏見が無くなるにはどのようにすれば良いと思いますか?みなさまのご意見お待ちしています。 #Nらじ
— NHKラジオニュース (@nhk_radio_news) May 28, 2019
<script async src="https://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charset="utf-8"></script>
為了未來,提前保護身體
東京アトラスレディースクリニック婦產科醫生塚田訓子接受NHK記者採訪表示,「低劑量避孕藥現在被稱為女性的生活改善藥」,每天一顆低劑量避孕藥可以控制女性賀爾蒙與排卵,防止子宮內膜增生,就能減少經期的量、緩解生理痛與改善貧血症狀。此外,低劑量避孕藥對於預防子宮內膜症或PMS經前症候群也很有效。
塚田訓子接著指出,只要是來過初經的女性,即使是國中生或高中生也能吃低劑量避孕藥,有一說是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有助於降低未來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風險,所以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可以說是為了將來可以懷孕,用來保護青春期身體的藥。但塚田訓子也提到,現實上很少人知道低劑量口服避孕藥是「為了女性未來能懷孕而保護身體」的重要性。
在學校不能談
2016年,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針對千葉縣 600多名國中生與高中生實施問卷調查後發現,有八成學生表示自己曾因生理期造成的身體不適,影響到學習或運動。但如果接著問到有生理期的煩惱時,會不會求助於別人,有 65%表示會問自己的爸媽、3%問學校保健室、2%會問班導(正好是女性)。
調查結果出爐後,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接著詢問日本全國的國、高中校長及健教課老師,詢問他們當學生因為生理因素求助於他們時,他們會做出怎麼樣的處理。結果只有 32%的教師表示他們會幫忙解決,有 68%的人置之不理。
NPO日本子宮内膜症啓発会議總結到:「有很多學生因生理期而苦,希望學校方面可以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關於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正確知識。」
不只避孕藥,連去婦產科都有偏見
在這篇推文爆紅之後,推特上也有不少女性站出來分享自身經驗。一名家庭主婦就在推特上寫到,自己的丈夫對於「去婦產科」有很大的誤解。
今日の旦那の衝撃発言
👨産婦人科なのに高齢の人もいるんだね。少子化と言われてるけどこれだけ産婦人科が流行ってるなら大丈夫だね
👩何が?
産科と婦人科だからおばちゃんや若い子も当然いるよね👨え?みんな妊娠目的で来てるんでしょ?赤ちゃんうまない人も来てるの?
👩!?怒りの性教育開始
— hana❄️ (@hana_hanan_ha) May 18, 2019
<script async src="https://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charset="utf-8"></script>
男女有別的性教育
由於日本至今未將性教育列為必修課程,一旦女學生進入青春期,校方會將所有女學生聚集在大禮堂上課,讓男、女學生隔開。身為生理男性的Abema記者平石直之便在節目中說道:「學校即使有性教育的課程,也沒有教過和生理期有關的事」,在一旁的生理男性搞笑藝人向井慧也說,以前學校曾有女學生限定的課程,那時候可以感覺得出大概是在講這方面的事情,雖然很想聽課,卻沒有知的機會。
現代人一生經歷的月經次數史上最多?
熟知生理用品歷史、著有《生理用品の社会史》一書的歷史社會學家田中ひかる指出,明治時期婦女平均每人生五胎,再加上當時的人哺乳期較長,每名婦女一生可能只需經歷 50次左右的生理期,但現代人的生理期次數是過去的 9倍,堪稱是人類歷史上平均月經來潮次數最多的年代,或許也因為如此而讓生理痛、經期不順等問題浮上檯面。
田中ひかる補充道,從日本平安時代(794–1185)開始,如果妻子遇上生理期,丈夫不得參與宮廷內的工作,形同「男性的生理假」,而這項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治時代為止。一直到今天日本社會還是將生理期視為不潔,女性不能站到相撲土俵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田中ひかる接著說道,她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專為生理痛設計的止痛藥,有不少止痛藥吃了根本沒辦法緩解生理痛。如果早知道去婦產科的話,醫生會開更強的止痛藥或低劑量避孕藥來緩解生理痛,就不必過量服用市售的止痛藥,一邊忍著生理痛一邊工作了。
#NoBagForMe:不要再把衛生棉藏起來了
另一方面,日本推特上也有新一股風潮「#NoBagForMe」。多摩美術大學畢業生新成立的illuminate工作室,號召大家使用標籤「#NoBagForMe」,去藥局買生理用品的時候,不要再讓工作人員多裝一個袋子,把生理用品藏起來。
台湾の生理用品、シンプルでかわいい。
月の満ち欠け表現いいな〜🌑🌓🌔🌕#NoBagForMe pic.twitter.com/BbqYn908no— Kaname🧳家なし生活中 (@kaname_zzz) June 2, 2019
<script async src="https://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charset="utf-8"></script>
illuminate代表ハヤカワ五味表示:「藥局會特別裝進袋子裡的東西是保險套、生髮水和生理用品,但為什麼生理用品一定要藏起來?我認為這種『不能在人前給別人看到』的刻板印象,造成女生們可以大聊戀愛話題卻不能談關於生理用品的煩惱,也不能伴侶說。」將來illuminate工作室希望能成立一間生理用品專賣店,但在這之前先和店員說不要再把生理用品裝進紙袋了。
上線日期:2019/6/2
增修日期:2019/6/3,修正內文
參考資料
- “現役女子高生 ピル飲んでます”
- 「ピルは避妊目的」 先生の偏見を受け、治療薬として服用する女子高生の切実な訴えが話題に
- 「男性上司に言えない、女性同士でも話しづらい…」今もタブー視される生理、理解促進には男女の”歩み寄り”が必要?
本文授權【地球圖輯隊】、ETtoday轉載,並於【地球圖輯隊】文末新增NHK推文底下網友留言翻譯。
原文連結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