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將桃花源從傳說過成真實生活:《半農理想國》種稻、種人到種村的奇幻旅程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本文圖片由遠流出版提供

作者|王玉萍(光之島⽂化藝術基⾦會董事長)

在台灣農村面臨人口老化、青壯外流的困境之際,20年來,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村卻陸續出現了穀東俱樂部、青松米、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慢島生活公司等社群,吸引了不少新農移入。近日深溝社群的賴青松與楊文全合作出版《半農理想國》,兩人雖然表示寫書的起心動念很單純,只是想記錄下一些發生在深溝的故事,不過細讀起來會發現,這些故事其實十分特別。

二百多位年輕人(以及不算年輕的人)從台灣各地、甚至其他國家移居至深溝,轉業成為農夫。這群農夫還開外掛做廣播、出版刊物、開書店、開餐廳⋯⋯是什麼原因吸引了這麼多人前來深溝耕種有機農田呢?

長期關注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平衡的賴青松,2000年即開始在宜蘭展開半農半X的實驗生活,開啟志願農民進鄉的新時代。而擁有臺大建築與城鄉所博士學位的楊文全,則在長期從事農村規畫工作後,2013年開始來到深溝村務農,進行友善耕作的水稻栽種,務農期間還曾擔任宜蘭縣政府農業處處長。

曾在日本攻讀環境法碩士的賴青松不僅譯介過多部日文書籍,本身也寫過不少田間筆記與生命思索的作品。然而《半農理想國》主要由楊文全執筆,部分故事來自訪問賴青松,記錄他最初發起穀東俱樂部、青松米,號召青農下田的故事,最後再由賴青松修潤完成。這個合作模式引人好奇,賴青松說:「我發現我寫不出這樣的文章。」雖然他仍記得當初自己對都市生活感到不開心、決心離開的過程,但20多年過去,反而無法表達那股初來乍到對新世界的單純熱情。

賴青松

既然如此,為什麼仍要為深溝做記錄呢?楊文全在書裡坦白陳述,「這本書的書寫,動念於2017年春天。當時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經歷了一次嚴重的核心分裂,我以為這平台就此蓋棺論定了,因此開始動筆書寫這段故事。」

楊文全曾經在文獻中看到一幀台灣農村步入工業化年代的照片,宜蘭的農田邊插個牌子,上面寫著:「這塊田因為有使用農藥,所以農夫可以到工廠上班。」在他心裡,即使深溝新農社群的理想可能就要宣告失敗,它仍然是「農村黃金時代」等級的重要過程。而雖然農村生活讓賴青松理解到,每個心之嚮往的世界都不會如最初想像時那般理想,但最終活出一個和諧,就是好的。這些領悟都是在深溝發生的,所以需要寫下來。

於是楊文全用一年多的時間,在賴青松一邊包米工作時一邊提問、錄音再行整理,全書架構與故事主軸也逐漸明朗定調——「為嚮往農村生活的都市人開一條路」。邊回憶邊修訂,三年後終於完成了這本書。

➤這條路不只是走向農業,而是生活

故事的開始是「新農先行者」賴青松沸沸揚揚地從眾人熟知的「穀東俱樂部」發展到「青松米」,成為傳統農夫信任的對象、新農的支持者,直至2012年政府推出休耕農地活化政策,許多休耕老農急於找到人承租農地,他遇上兩難的考量,很想要盡量把農地租下來,這樣農村就能保有更多有機田了,但是誰來耕作?

當時許多小型生產者發現,主動向消費者推廣有機米對環境友善的概念,是十分有效的行銷方式,很快地,各地農會和連鎖大賣場也跟進,例如成立「有機小農專區」等策略,有機米的市場逐漸被開拓出來。

不過,賴青松更在意的是「有沒有人活在農村」,他希望能找到數十、上百個小農來到深溝,他們的家人親友就是忠實消費基本盤,這樣的族群也不是一般商業行銷就輕易敲得動的人。所以他強力說服楊文全也來承擔一塊農地成為農夫,楊文全則發揮城鄉規畫者的號召能力,發起「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招募行動吸引了兩百多位新農加入,帶來一股新的動能。

「成為糧商是一條簡單的路,但我沒有選擇這條路。」賴青松說。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深溝新農社群」的人力與產量可以與資本主義機制並存時,這群人卻沒有選擇商業化大量生產、併購成為大型品牌,而仍維持小農品牌各自產銷的方式。兩百多位新農迄今離開深溝的人數不到一成,20年間,有人在此成家生子,新的生命是以深溝為故鄉。「仍有人在農村中生活」,這大概是賴青松與楊文全最想寫下來的故事。

穀東俱樂部的田邊收穫聚

➤這本書閱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一本誠實的記錄之書

閱讀《半農理想國》,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希望將深溝經驗建立成為「台灣農業典範轉移」範例的企圖心,這也讓全書有個嚴肅的起頭。直到故事軸線寫到由楊文全發起的「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共創的「慢島生活公司」,寫作者也是書中人的深刻領悟躍然而出,文筆逐漸生動了起來。繪本《圖書館的老鼠》裡有一句話:「寫你知道的。」果然親身走過的旅程,就能自然地在筆鋒延展,最後發現,起心動念記下故事為後來的人留一條路,其實是在故事中找到自己。

賴青松認為在農業領域裡,楊文全並沒有比自己慢。楊文全從事20年的農村規畫工作,遭遇到規畫經常無法實現的瓶頸,因此他讓自己成為農夫,以此視角回頭檢視農村規畫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書名中的「理想國」,應該指的是賴青松口中的桃花源。書裡的理想國不是美好的想像,而是紛紛擾擾、笑淚並存,人與土地都經歷著有機的發展過程。

夥伴相互幫忙以傳統打穀機手工收割

即使加入社群的時間前後不一,但賴青松稱呼每個來到深溝的夥伴為「先行者」,因為在身邊的人看來,他們都是先驅——「居然有膽量離開原有生活,跑到深溝當農夫!」這群自願選擇進入農村生活的新農夫,抱持著與傳統農人截然不同的生命態度,主體意識強、不輕易妥協,彼此合作創意十足,也多以失敗告終。

書中寫到,以開放社群概念運作的倆佰甲,簽定5年的租約租下荒廢10年以上的舊碾米廠,沒經驗的新農夫們把第一次收成的稻穀搬進搬出時發現,貨車進出不方便也不安全;這時也才設想到第二年田區擴充產量增加後,要拆牆磚隔間改建成專門儲存稻穀的穀倉,又得花一筆錢⋯⋯。由於倆佰甲的收成很快在3個月就銷售一空,不適合擔當穀倉的空間,剩下的4年9個月租約該如何是好?

➤面對未知的挑戰,即使失敗仍要保持進擊的狀態走在路上

困境橫亙眼前,路仍需要前進,舊碾米廠首先轉身成為聚會場地,社群眾人在此討論整座碾米廠的空間和機能改造,結論是:誰想改造,就自己出錢出力去進行。倆佰甲發展出「分散式多核心」的組織運作方式,激起了大家的熱情與成就感,於是為人熟悉的「小間書菜」二手書店、貓小姐食堂、小鶹米工作室、田文社報導、米米之音廣播、美虹廚房⋯⋯陸續出現。不過,這種以個人意志為基礎、大家相互協作的模式充滿變數。倆佰甲嚐過失敗經驗,深溝村其他密切合作的共耕小團體,如「宜蘭小田田」兩年解散,「有田有米工作室」成立一年就從三人合作落成一人負責。

倆百甲夥伴共同整修碾米廠,成為小間書菜

閱讀至此,可以明白楊文全想要書寫的急迫感,以及賴青松寫不出來仍要「為嚮往農村生活的都市人開一條路」的必需性。

資本主義世界提出無人農場和AI技術的應用,可能導致生產過程變得越來越單一,農業彷彿生產工廠一樣,但那已非真正的農村生活,最終雖然會出現一堆農場老闆,卻沒有真正的農夫。

楊文全和賴青松希望有更多人投入農村生活,看到不同於都市生活的可能性。農村生活雖然不富裕,卻十分豐富——養小孩的食物都是在田地裡種植、樹上生長、水中抓取的。走進去的人才能體會,這樣的生活樣貌極為珍貴,熟悉的人卻越來越少。

走在前面的人,看到改變的可能性,但需要更多人同來行走,才能成路。

因為一些人不放棄的持續了20年,深溝吸引了來自五大洲的人前來參與學習。賴青松說,深溝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像挖一個洞出來,就能夠穿越時空到19世紀的農村風貌。」

20年過去,《半農理想國》書裡新農們的收成可能仍舊主要賣給身邊熟悉的人,不太有大量生產致富的可能性。但兩百多個先行者,就有兩百多個小社群,支持友善環境的生活模式。讀者如果從生活本身的角度切入,會發現桃花源的風景很不一樣了。美好的生活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參與,而我們就是這個共同參與的一份子。●(原文於2023-03-16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倆佰甲夥伴一同在公田做田埂時合影



半農理想國:台灣新農先行者的進擊之路
作者:賴青松、楊文全
出版:遠流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賴青松
日本岡山大學環境法碩士。「青松米穀東俱樂部」發起人,「慢島生活公司」共同創辦人,「穗穗念」共同創辦人。長期關注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間的平衡,2000年選擇到宜蘭展開半農半X的實驗生活。2004年發起穀東俱樂部,開啟志願農民進鄉的新時代。2013年,協助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成立。2019年,出任慢島生活公司負責人,開始以商業模式打開城鄉反向移民的通道。

楊文全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倆佰甲新農育成平台」發起人。法鼓文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務農期間曾任宜蘭縣政府農業處處長。長期從事農村規劃工作,2013年為突破規劃上的瓶頸,開始在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務農,從事友善耕作的水稻栽種,企圖以農夫的視角在實作的場域中探索台灣農村在網路時代可能的發展契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物》叛逆貓與獅子王的背後,是被編輯唸的NANO HERO黃致豪:《Toby King托比王》專訪

現場》2024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書評》與日常對讀,文明與荒野的交纏:評《重燃生之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