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與美術館/畫廊之間的關係 museum vs. gallery
當今社會見證了博物館與美術館的蓬勃發展,不過兩者的區別與界限似乎越來越模糊,有私人開設的博物館,也有面向公共的美術館。本文將從詞源、性質與實踐的角度討論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區別與聯繫。
首先,我們可以從博物館和畫廊的起源(詞源和早期形式)方面考慮它們的區別。博物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5世紀後半期至16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當時它被應用于貴族保存其收藏品/寶物的書房(studiolo)。博物館最早的詞源是mouseion,意思是繆斯女神的庇護空間,在希臘和羅馬的文學作品中,繆斯女神的化身象徵著人類思想的偉大活動,包括歷史、哲學、詩歌等等。這個想法意味著,如果一個人是一個學者,在自己的研究空間裡沉迷於發展基於收藏的知識,他將擁有代表着人類各種高階活動的繆斯,繆斯將在自己的肩膀後提供幫助。因此,這些與繆斯相關的早期博物館空間,強調了在宮殿內的私人研究空間進行深入研究的想法。
相比之下,美術館的起源更多的是社會流通功能,是設置在宮殿內的一個過渡空間。早期的義大利畫廊通常是一條長長的走廊,從宮殿的一個部分通向另一個部分,像一個連接不同空間的流通點。人們可以沿著外牆的邊緣,走到宮殿的前面或後面,能夠看到一個內部的庭院。這些空間的光線非常好,其窗戶的設置也是爲了最大利用自然光以展示藝術收藏品。在這個圓形空間裡有許多文藝復興早期的收藏品,從最初的雕塑收藏到掛毯繪畫以及其他藝術品。因此,早期的博物館基本上是半私人、半獨立的學者研究室,而藝術館則傾向於更開放、更有儀式感的外交和社會空間。這種空間上的區別長期存在於文藝復興時期半私人的人文研究室兼博物館和更廣泛的、公共的、過渡性的畫廊空間之間。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廊過渡空間具有休閒、社會交流和審美愉悅的功能,有別於博物館更爲嚴肅和全面的功能。
儘管博物馆早已不再将自身视为半私人的沉思空间,轉向對教育職能和公共服務的關注,博物館與畫廊早期的區分仍隱含在當今概念與實踐中。相對而言,博物馆意味着收藏品,包括科学、自然史、人种学、考古学等不同的物品,亦承載了更多的思想,因而允许更大程度的空间互动,对于十六世纪的"奇幻世界"(cabinet of curiosities)和当代的航空和航天博物馆来说都是如此。博物馆空间更突出其多種展览元素融合交匯的方式,以超越它们本身传达一个更广泛的综合信息,所以博物館构成了固有的投射空间。而画廊的基本建筑组成部分及其所带来的展示制度沒有太大變化,主要關注藝術和藝術啓發的元素,仍傾向於一个更加自足和反思的空间的理想。關於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有一點是畫廊也可以指商業畫廊,通常是以推廣和銷售藝術為目的的企業。人們通常去這種畫廊是為了發現一個藝術家,並打算購買某件藝術品,而博物館則不是做商業交易的地方。
上述博物館和美術館在空間和性質上的區別是隱含的、潛在的,並不是絕對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一直在吸取對方的長處和做法。藝術館可能會向當代科學、自然和社會歷史博物館靠攏,採取更直接和互動的方式。反過來,博物館也在改進他們傳統的線性說教方式,為其藏品的性質增加更多的開放性和個性。最終,博物館和美術館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物品的展示提供一個可控的環境,努力創造一個適合展示的氛圍,使人們能夠欣賞和瞭解藏品。
簡而言之,博物館和美術館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但它們的概念和實踐總是在不斷發展,它們之間的界限也在不斷交叉,變得模糊不清。與其在主觀概念的基礎上評判博物館和美術館,不如看看它們的實際運作,分析具體的例子。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