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日本統一地方大選(上)沒有對手的地方議員選舉
週日(4/9)是日本 4 年 1 度統一地方選舉上半場的道府縣與政令指定都市的首長兼地方議員選舉,2 週後(4/23)則是統一地方選舉下半場的市區町村首長與地方議員選舉。
- 上半場(4月9日):9 個道府縣知事、6 個政令市市長、41 個道府縣議員與 17 個政令市議員。
- 下半場(4月23日):市區長、市區議員、町村長與町村議員。
總的來說,今年的統一地方選舉與 4 年前的看點一樣,就是:
- 無投票當選(自動當選)與「票票不等值」的「一票之差」問題
- 大阪雙首長選舉(請看下集:2023日本統一地方大選(下)攻無不破的大阪維新之會與雙首長選舉)
關於「無投票當選」(自動當選)的完整介紹,可以參考 4 年前的《不用投票就能自動當選?日本地方議員選舉「無投票當選」刷新紀錄》;票票不等值的「一票之差」(1票の格差)問題,也可以參考舊文《日本去年眾議員改選是否違憲?票票不等值的「一票之差」問題是什麼?》。
「無投票當選」與「一票之差」
簡單來說,「無投票當選」和「一票之差」問題,反映的都是偏鄉地方人口老化、流失,沒有新人或青年願意投入參選,導致這些地方的民眾根本沒有辦法用選票反映民意,連拒絕這位候選人的機會都沒有。
以今年的參選人數為例,這次各地方道府縣議員總計要選出 2,260 席,但只有 3,139 人出來參選,在結束參選登記的當下,就已經可以確定有 565 人能自動當選,佔整體的 25.0%,是歷年第二高。登記參選的候選人人數雖然比 4 年前高,但也是歷年第二低。
唯一值得慶幸的大概是,今年各地方議員的女性參選人共有 489 人,佔整體 15.6%,這是歷年最高的數值。統一地方選舉上半場的開票結果,共有 316 名女性參選人當選,佔全體 14.0%,在人數上及比例上都是年最高。489 名女性投入參選、316 人當選,當選率達 64.4%。這次開票結果出爐後,本次參與選舉的地方議會,沒有一個議會沒有女性議員在其中。
「無投票當選」的負向循環
對於選民來說,無投票當選的缺點就是「沒得選」,連比較不同候選人的政見都無法,也沒有辦法「拒絕」讓唯一的候選人當選,他就自動選上了。一旦「無投票當選」的狀態持續下去,「反正也沒得選」、「去投票也沒用」,導致民眾越來越不願意參與投票及政治,陷入負向循環,長期下來會嚴重破壞民主體制。
舉例來說,4 年前以 47.8% 的席次都是無投票當選、「無投票當選率」全國第一的岐阜縣議員選舉,這次 26 個選區當中有 17 個選區共 19 席(41.3%)都是無投票當選。
已經連續 5 屆靠著無投票當選自動連任的自民黨籍岐阜縣海津市議員森正弘,就只有新人參選時和其他候選人競爭過。這次他又確定「無投票當選」時,甚至告訴媒體,自己能連選得連任這麼多次,就代表自己背後有這麼多民意支持,完全沒有意識到問題是出在沒有其他人和他競爭,也沒有意識到無投票當選對民主體制是多大的傷害。
無投票選舉直接子承父業
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偏鄉地區,這次連都市近郊都有無投票當選的狀況。距離東京・池袋只有 40 分鐘電車車程的埼玉縣鶴ケ島市(西 11 選區),第一次參選的自民黨新人長峰秀和,第一次參選就能無投票當選。在他之前,埼玉縣西 11 選區是他老爸長峰宏芳的選區,等於兒子直接繼承老爸的席次,不需要選民背書同意。
上述的例子都是自民黨籍議員,這也反映了出另一個問題——目前日本的在野陣營實在太弱,沒有餘力深耕地方,特別是由自民黨長期把持的偏鄉或是 1 人選區,所以只能將火力集中在大城市或是首長選舉;在野陣營沒有辦法在 1 人選區提出候選人的結果,就是直接把席次送給自民黨,任憑自民黨子承父業、代代相傳。就算在野陣營有辦法提名候選人,想要翻轉偏鄉長期的政治板塊,也絕非易事。
重劃選區問題就解決了嗎?
所以有一派人認為,也許是時候重新劃分選區,打破原本的政治板塊、改變 1 人選區(例如改成複數選區也是一種方式),才能為偏鄉地區的選情注入活水。但這又會牽扯到「一票之差」(1票の格差)問題——根據《每日新聞》的 計算,這次的統一地方選舉「一票之差」的狀況比 4 年前又更嚴重。
都會區與偏鄉 「一票之差」難解
「一票之差」問題,簡而言之就是:不同選區的議員席次及選民人數都不一樣,一個選區裡面如果選民人數越多,這個選區又沒有分配到比較多的席次,這個選區的選票價值就會比較低;反之,一個選區裡面如果選民人數比較少,卻還是要選出一樣多席次,這個選區的選票價值就會比較高。
不必多說,「一票之差」的問題最容易反映在都市和偏鄉之間:都市人口較多、偏鄉人口較少,如果偏鄉人口不斷流入都會區,又沒有重新劃分選區,長期下來就會導致同一個縣市裡面,從都會區選出的議員和從偏鄉選出議員,在議會代表的民意比重和現實人口比重不一樣。
地方議員選舉重視區域均衡
前述《每日新聞》的統計就發現,這次統一地方選有 39 道府縣與 14 個市「一票之差」的問題比上屆嚴重,當中只有 13 個道府縣與 9 個市有調整選區劃分。多數地方政府沒有調整選區的理由,主要是顧慮到人口較少的地區在議會裡也需要有民意代表。
日本現行的《公職選舉法》(公職選挙法)雖然是以人口比例為選區劃分基準,但各地方可以視情況判斷區域均衡的問題,來決定是否該重劃選區。比起全國性質的眾議員,目前法院對於地方議員選舉的態度也比較寬鬆,2015 年千葉縣議員選舉「一票之差」最大 2.51 倍判合憲,但前一年(2014)眾議院選舉卻認為「一票之差」達 2.13 倍違憲。
事實上目前也有分析 認為,就算合併部分選區,對於解決無投票當選問題,效果也很有限,這麼做可能只會在調整選區的初期有效而已。
沒有新人願意參選的問題何解?
總的來說,「無投票選舉」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沒有新人願意投入參選。偏鄉 1 人選區難以撼動選區、推派新人參選落選風險太高,所以沒有新人願意參選,都是導致沒有新人願意投入參選、變成 1 人選區長期由老班底「一代傳一代」無投票當選的可能因素。
地方議員薪水太低,不具吸引力
也有一說認為,地方議員的 薪水太低,讓議員這個職業「不夠具有吸引力」,也是造成民眾不願參選的原因。
根據 統計,都道府縣議員月薪約 81 萬日圓、市議員約 40 萬日圓,但町村議員月薪只有 21 萬日圓左右。町議員或村議員的月薪甚至比一般上班族還少了一點,2019 年的 調查 也發現,近期發生無投票當選狀況的議員,與真正經過進行投、開票選出的議員,平均月薪差了 2 萬日圓以上;如果議員月薪不到 17.6 萬日圓,當地選區發生無投票當選的狀況,更是一般的 2 倍。
此外,在這次選舉之前,《地方自治法》(旧地方自治法)之前還禁止地方議員兼職和地方政府有密切合作的私人業務,擋了一些地方議員的財路。這項規定雖然在 去年底修法 時改掉了,但本來兼差限制並非大家不願當議員的主要因素,想靠這招吸引民眾參選,效果很有限。
為調降選舉門檻,年輕世代準備集體提告
另一方面,本次選舉也有一群年輕人認為,不是年輕人不願意參政,而是候選人年齡門檻太高。所以 25 歲的能條桃子和現年 21 歲的中村涼夏,分別登記參選神奈川縣知事與鹿兒島縣議員遭拒,準備與其他未滿登記參選門檻的夥伴集體控訴日本政府被選舉人年齡門檻太高。
目前根據日本《公職選舉法》的規定,想要參選眾議員、市町村長或都道府縣議員須年滿 25 歲,想參選參議員或都道府縣知事則須年滿 30 歲。
除了能條桃子和中村涼夏之外,2 週後的統一地方選舉下半場也會有幾名未達年齡門檻的年輕人挑戰登記參選,預計將有 10 名登記參選被退件的年輕人聯合向中央提告。
喜歡「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的內容嗎?現在只要每個月 5.5 美元/新台幣 160 元,持續訂閱「石川カオリ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就能支持本站繼續走下去!年繳還有 9 折優惠!更多資訊請參考: https://changyuchieh.xyz/membership-subscription/
本文同步刊載於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點此前往 收藏本站所有 Writing NFT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