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从哈基米视角看性别战争

醒前消息 Le Rêve Lucide
·
(修改过)
·
IPFS
哈基米文化作为“爱猫”文化的变体,在互联网上与性别战争产生了奇妙的关联。它表面上是人与猫的矛盾,实则映射了部分男性对女性“难以掌控”特质的恐惧与焦虑。

哈基米哈基米哈基米那咩路多,阿西噶阿西噶阿西噶哈压库那路
——东海帝王

请注意,“哈基米”并不是日语中蜂蜜的意思。我知道原来确实是这样,但现在肯定不是了。现在中文互联网上的哈基米指代的是一种类似广义上家猫的东西以及某些与之相关联素材的总称,并且正在作为病毒式模因广泛传播,以下简称哈基米文化。

哈基米文化和其他互联网亚文化一样,可能仅仅起源于一个无聊的片段,却被赋予了大量的附加意义,例如“爱猫”文化,叮咚鸡(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搜索),海量新段子和二创,甚至我们今天的主题“性别战争”的一部分。

经典哈基米视频之胖宝宝。创造了所谓“胖宝宝连招”,详情请去国内视频网站搜索关键词

哈基米文化的主要背景“爱猫”——说是爱猫,实际上是虐猫的一种隐晦说法,在 bilibili(aka 童厕)和需要国际互联网信道(又称 VPN)才能访问的某些软件上的含义是不完全相同的。虽说主旨都是对部分/大部分家猫及其习性的厌恶之情,但集中在粉色网站上的主要是一些经过陈睿叔叔大手筛选过后相对温和的内容(犯蠢/犯贱/遭外力迫害惨死等等),与你能在杜洛夫叔叔的软件上看到的实操视频大相径庭。我们并不能得知猫这一种生物是什么时候在互联网上开始风评变差的。在我遥远的记忆里,仅仅几年以前,大家提到猫的时候,印象只有可爱、高冷、活泼调皮、自理能力强养起来省心等等,现在就变成了犯贱、智商低下、破坏生态环境、孝子众多的代名词,可能疫情三年改变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得多吧。然后,就在仅仅一两年内,仇恨和极端情绪发酵,最终成功让本来见不得人的“爱猫 TV”换了层皮后上桌吃饭,令人感慨。

怀古伤今的话暂且按下不提,我们来说说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境内有数量不小的流浪猫,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和居民小区这类人口密度大的区域分布较多,它们可能看着顺眼,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烦人的问题——也正是它们把哈基米带入了性别战争之中,通过两拨人对流浪猫问题的纠纷的形式:一部分人认为,流浪猫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经常惨叫扰民,且带来了安全风险,应该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他们还会质问:“你要是那么喜欢喂流浪猫,你就带回家养不行吗?”另一部分人认为小猫这么可爱,你怎么忍心把它们弄死/驱逐?至于为什么不带回家养,有些人笃信所谓自然天性那一套,有些人纯粹是因为惰性,也有人自有苦衷,总之,笔者从未亲眼见到,这些流浪猫之中无论是多么亲人的,有真的被领养回家的。

“好惨,只差 0.00001 秒就要被领养了”.jpg。本质上是讽刺所谓流浪猫爱好者拖拖拉拉不肯领养导致的悲剧

可能前者说的在生态学角度上比较正确,但这两类人的本质都是在网络上发泄情绪的群体,无论是爱猫还是恨猫,鲜有在现实中采取有效行动的,这也是中国互联网小团体特征的一个侧面。另外,流浪猫的害处也是一些可能有点纯良的群体在看爱猫 TV 时候进行自我安慰的一种主要手段,毕竟既然流浪猫是一种有害的入侵物种,我看它出丑受虐待取乐,也就和看折腾老鼠蟑螂取乐无异,不说明我内心残忍。

那这一切和性别战争又有什么联系?流浪猫问题中的冲突本来不是性别强相关的,我的意思是至少本来不是如此——可能是因为爱猫人之中女性比例较大甚至极大,而讨厌流浪猫的群体又以男性为主,双方就此把争端引到了新的领域。哈基米文化作为一个多种亚文化形成的缝合派生产物,其主要背景来自于“爱猫”,而流浪猫问题又是合理化爱猫 TV 的重要工具,浴室所有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东西就这么联系到了一起。但是……真的毫不相干吗?

既然爱猫和恨猫都是出自个人情感,以各种正当或不正当借口对情绪的发泄,为什么它会与性别有这么强的相关性就值得考虑了。猫不同于狗,这种动物并未被完全驯化,因此亲人程度较低,还存有一部分野性,而且它们的底子是独居动物,并没有严格的等级意识,意味着猫会更容易叛逆、不听使唤,而且胆小易应激,总体上主人对它行动的控制能力比狗低多了,互动性也更差。

无论怎么样,动物的习性终究仅仅是习性而已,给它们赋予意义的是人。将猫的行为和性别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微妙巧合是,这些习性与国男刻板印象中年轻女性的形象相当重合[1]。猫的易应激对应着神经质/情绪化,猫的低驯化度、不易控制对应着国男眼中女性对自己的冷淡和难以捉摸,也正因为这种映射,万斯本用来代指毫不关心政治只在乎自己日子的“无孩爱猫女”一词——实际上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遍地都是这种人,无关有孩爱猫与否——仅因为正巧把“猫”和“女性”联系在了一起,导致其在性别战争中成为了一种时髦的用词。

万斯原话

更巧妙的一点是,由于猫这种动物本身的属性“提供情绪价值的伴侣动物”(其微乎其微的功能性例如逮老鼠在城市化时代基本已经失去意义),所以人们对它们的看法不会被除个人的情感好恶之外的因素影响,只取决于自己最真实的感受。由此,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一窥在性别战争的总体氛围下,一般通过国男群体对他们眼中普适的女性形象究竟持一种怎样的态度,以及他们对此的负面情绪来源于何。

须知,哈基米文化虽是一种爱猫 TV 的变体,其爱好者对猫的态度却极其暧昧。自然其中不乏真的恨猫人士,看见猫就恨不得爱死的那种,但大部分受众仍然是普通人,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可能会口嗨各种残忍的手段,却连真的电报爱猫 TV 视频都不敢看。之所以称其为态度暧昧,是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有实际内容(非二创)的哈基米视频展示的都是猫在各种情况下的丑态,但偶尔也会出现夹杂的真的萌宠视频和一反刻板印象的好猫,这种情况下弹幕和评论区会一改口风盛赞好猫,丝毫不记得刚才还声张着要将它的同类当足球踢、或是淹死在水里。且将真萌宠内容混入哈基米主题仍然在逐渐扩大化,有些阴谋论者称这是猫孝子渗透,但没多少人在意他们,说明根本就是民心所向。

互联网会放大人们的情绪,所以有些激烈的情绪实际可能并不多么激烈,我们所能从其中找到确定的东西是趋势和倾向性。哈基米文化受众们确实对猫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负面情绪,但这种情绪不是绝对的,是可转换的——在遇到听话且善解人意的“乖猫”的时候就会一转态度。对宠物来说,好和不好最重要的标准只有“听话”——因为养宠物本质上还是要求动物来屈从人的习性,天性太强的宠物几乎一定会给主人带来烦恼。其实看哈基米视频并嘲笑奚落其中蠢猫贱猫的观众们心里仍然是喜爱并且接纳听话的猫咪的,毕竟喜欢外表可爱的东西是人之常情,而他们对猫的负面情绪也只是源于内心对“无法掌握情况”的恐惧罢了。

《勇敢的斗士》中的大反派狄奥[2]曾经说过,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追求安心。现代社会中的原子人安全感其实非常薄弱,亟需通过自己能够掌控或者预测身边事物的运行规律来获取安全感。猫既象征着害怕自己无法掌控事物、低安全感的人们自己,又象征着“无法掌控的不确定因素”本身。你可以选择接受事实本身,让世界围着自己转,任性为自己的情绪服务——即爱猫;也可以选择抗拒事实,谴责制造不稳定性的哈基米们——即“爱猫”,但这样就无法排解内心深处对那些未知的恐惧。事实上人不应该固执于能掌控自己身边的一切,世界本就是在变化的,但孤独的我们不接受任何带来风险的未知可能。对于困在名为“男性”的牢笼中的国男而言,他们无法接受自己身边的环境——甚至国际环境,或自己的朋友、伴侣、直至素不相识的人有任何令他们感到无法掌控的因素,否则他们会因此表现出莫名的愤怒,但这愤怒,就像哈基米的应激哈气一样,其实是内心深处恐惧的体现。

我始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不可理解的,只是一体多面的,基于同一种理念而因环境与认识不同采取的不同策略,就像上文中说的,爱猫与“爱猫”其实都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只是爱猫的人和“爱猫”的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这里面的性别相关性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性别差异式的教育——告诉男人和女人他们应该用不同的态度面对问题,又没有教会他们如何理解他人,所以性别战争才会无法控制地愈演愈烈。我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消除这种隔阂,而且这正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哈基米本是无辜的。应该说对动物的任何行为都不应该以人类的标准定性,不过猫这种伴侣动物备受欢迎也正是因为被投射了人类的情感,就难免卷入某些人类之间复杂的纷争。其实我们也应该感谢它们为解决两性之间亘古不息的问题提供的全新视角,尽管其中可能存在一点点牺牲……吧。

最后来张猫图净化一下被创伤的心灵。当然,如果你的心灵真的被本文创伤了,那也是你自己要看的,笔者概不负责

注:

[1] 囿于生理性别,笔者不清楚女性视角如何。这里仅讨论男性眼中的形象。
[2] 即著名漫画《JOJO 的奇妙冒险》和其中角色迪奥在中国的一个古早翻译版本,此处打趣用。


作者:创伤后应激综合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醒前消息 Le Rêve Lucide抑圧された意識が表出するという意味では、ネットも夢も似ていると思わない?——『パプリカ』 推特/X:@LeResverLucide 乳齿象:@LeReveLucide@alive.bar 投稿邮箱:LeReveLucide@proton.m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思想】
22 篇作品

【键政】新吃人社会

【键政】
14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