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溫柔的開端(上)

Lam Chan
·
·
IPFS
·
當我們很在意自己是否「做得好」時,我們是聚焦於自己。所以無論我認為自己是「好媽媽」還是認為自己是「糟糕的媽媽」,都仍然是關注自己做得好不好,若不是沾沾自喜,就是自憐自艾,因此也就沒有心靈空間去真正認識孩子。

因為從文化中承傳的錯誤兒童觀和養育理念,也因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和對權威的濫用,我在作為教師和母親的經驗中,對孩子們做過許許多多的錯事,我無法逐一向他們道歉,只想用餘生改正過來。

我悔改,不是要改變世界,因為正是那種想要改變世界的自以為是讓我看不見孩子們的真正需要,忽略或傷害了他們;我更不要任何「光環」,我選擇尊重和信任孩子,選擇將為人父母的歷程實踐在覺察自己的內心,並用文字記錄和分享我的故事,正是因為我要改正錯誤,所以當我聽見別人說我「值得欣賞」、「令人羨慕」、「叫人敬佩」、「很有勇氣」、「是好媽媽」……我會感到非常不安,因為那種常常要歸功於自己的情結,跟想要改變世界的自以為是同出一轍,都是與尊重、信任、覺察背道而馳的。

我所寫的文章,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展示我是如何悔改的,生命的源頭、那在創世之時踴躍、喜悅的智慧,如何在我的「暴力」本質中漸漸地、很有耐性地向我顯明什麼是「溫柔」,而透過這些不同角度的展示,嘗試具體地說清楚為什麼好好愛小孩子是那麼重要,重要到關乎人性的救贖。耶穌說天國是屬於像小孩子這樣的人。

當我們很在意自己是否「做得好」時,我們是聚焦於自己。所以無論我認為自己是「好媽媽」還是認為自己是「糟糕的媽媽」,都仍然是關注自己做得好不好,若不是沾沾自喜,就是自憐自艾,因此也就沒有心靈空間去真正認識孩子。悔改,就不是眼睛一直盯著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從「不好」去到「好」,而是因為看見了美善,被吸引了,就一心一意地追隨,不管自己當下的模樣如何,像耶穌講的比喻:「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人發現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以這樣的心明白到其實孩子也需要我以同樣的心靈對待他:沒有論斷好或不好,只是如實接受他的模樣;沒有苛刻的道德要求,只是容讓他從我對待他的態度中看見我所珍惜、所追隨的美善,讓美善呼籲他,讓他自己作出追隨美善的決定。

在這追隨美善的路途上,當我感到焦慮和恐懼的時候,我就更刻意用心觀察,也只有透過觀察而不是論斷,我才知道孩子其實真正需要怎樣的支持。例如那一天,因為感到缺乏支持,並且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也需要很多耐性,我又開始有點質疑自己,對孩子的信任也被動搖,於是我就把自己的電腦和書本移到電腦房,坐在他旁邊工作,一方面感到互相靠近,一方面方便觀察他。

觀察,不是監察!監察是帶有論斷和強制性的,目的是要看他在做什麼,然後干預他,促使他去做我想他做的事。觀察不帶道德和價值判斷,是留心他正在做的事,嘗試了解其內容,以及他做事的方式,留心他的情緒變化,目的是發現和理解。John Holt的經典之作 “How Children Fail”和 “How Children Learn”都是透過與孩子們一起的時間去留心觀察他們的行動,因而發現孩子是怎樣學習的,書中也有引用兩位教育家的著作,一位是將她觀察她的兒子如何自主學習的歷程紀錄下來,另一位是觀察她的姪兒從嬰兒時期到兩歲的成長過程,探討孩子如何學習。

那一天,我留意到已經十三歲的孩子,其實他的學習模式和風格跟五歲的時候是分別不大的,一樣是「跳來跳去」,在不同的範疇中探索,但每個範疇,他都非常專注,只是跟五歲時的內容和形式不同了。他在Minecraft裏面探索了一段時間,忽然(可能覺得夠了,需要轉換一下情境),他在YouTube上觀看有關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講解影片,這個影片全長大約半小時,但他看了大約十分鐘,又回到Minecraft的世界,玩了好長一段時間,再回到南北戰爭的影片,又觀看了十分鐘左右,忽然進到Discord,跟網友聊了一會兒,然後又回到南北戰爭,把影片看完,接著繼續Minecraft,而這一切,是一邊吃炒飯,一邊進行的。我拍下了照片,用來提醒自己,若出於焦慮或論斷,我只會想要控制,結果只會說一些叫孩子氣餒或沮喪的話;好好觀察,可以了解孩子是個怎樣的人,並有機會在生命的源頭面前謙卑,消除焦慮,減少暴力干預。

觀察也不只是留意他某時某刻正在做什麼,有時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的成長。例如某天,我特意不預備晚餐,選擇在家附近、但我們很久沒去的餐廳吃飯。由於孩子沉醉於Minecraft的世界,我們少了聊天的機會,出去走走,換換情境,讓我們有機會聊天,從Minecraft,到電影、劇集,以及戰爭歷史、國際關係,他腦袋中藏著最近從網路上接收到的資訊,並他對這些事物的關注重點和想法,即使只是那麼短短的一頓飯時間,我們能夠一窺他的成長,與其不斷擔心他會不會「變壞」,不如好好珍惜這些交流的機會,從中發現他是如何成長的,同樣能夠叫我們這些大人謙卑下來,知道自己只是澆灌和護理的人,叫他成長的是他生命的源頭。

(觀察孩子大概就是家長的deschooling具體實踐的其中一個面向。 另一個面向,留待下一篇文章詳述。)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am Chan透過閱讀、思考、寫作和實踐,反思兒童觀、教育理念和為人父母之道,回歸作為「人」的本質。以喜樂為激進的行動,在強權的世界活出溫柔。 Facebook Page: Tell It Slant https://www.Lfacebook.com/lamchan22/ Instagram: joy_is_a_radical_ac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靈性導師——浮雲

傷痕

讀書有感
1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