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260《史記》卷九〈呂后本紀〉09:要跟我一起玩封國「大風吹」嗎?
──────────原文──────────
二月,徙梁王恢為趙王。呂王產徙為梁王,梁王不之國,為帝太傅。立皇子平昌侯太為呂王。更名梁曰呂,呂曰濟川。太后女弟呂媭有女為營陵侯劉澤妻,澤為大將軍。太后王諸呂,恐即崩後劉將軍為害,乃以劉澤為瑯邪王,以慰其心。
梁王恢之徙王趙,心懷不樂。太后以呂產女為趙王后。王后從官皆諸呂,擅權,微伺趙王,趙王不得自恣。王有所愛姬,王后使人酖殺之。王乃為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王悲,六月即自殺。太后聞之,以為王用婦人棄宗廟禮,廢其嗣。
宣平侯張敖卒,以子偃為魯王,敖賜謚為魯元王。
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願守代邊。
──────────翻譯──────────
呂太后執政的第七年二月,因為趙王死去的關係,所以改封梁王「劉恢」為趙王,並將呂王「呂產」被改封為梁王,但新任的梁王沒有前往封國(梁王不之國),而是留在朝廷擔任皇帝的「太傅」。另外,封皇帝的兒子──平昌侯「劉太」為呂王。接著又把梁國改為「呂國」,把原來的呂國改名為「濟川國」。
太后的妹妹──呂嬃【音同須】有個女兒嫁給營陵侯「劉澤」為妻,劉澤當時擔任大將軍。太后封諸呂為王時,擔心自己死後劉澤將軍會作亂(恐即崩後劉將軍為害),於是就封劉澤為「琅邪王」,想藉此穩住他的心(以慰其心)。
梁王「劉恢」被改封為趙王之後,心裡很不高興(梁王恢之徙王趙,心懷不樂)。太后就把「呂產」的女兒嫁給趙王做王后。王后的隨從官員都是呂家的人(王后從官皆諸呂),專攬大權,甚至還暗中監視趙王(微伺趙王),新任的趙王劉恢因此無法隨意行動(趙王不得自恣)。趙王有個寵愛的姬妾,王后就派人用毒酒毒死了她(王后使人酖殺之)。趙王於是作四首詩歌,讓樂工們歌唱(王乃為歌詩四章,令樂人歌之)。趙王內心悲痛,六月就自殺了。太后得知這件事後,認為趙王為了女人連祭祀宗廟的禮儀都不要了(以為王用婦人棄宗廟禮),於是廢除他後代子孫的王位繼承權(廢其嗣)。
後來,宣平侯張敖──也就是呂太后的女婿,魯元公主的丈夫去世,封他的兒子「張偃」為魯王,賜給張敖「魯元王」的諡號。
這一年的秋天,太后派使者去告訴代王「劉恒」,想要改封他為「趙王」(欲徙王趙)。然而,代王辭謝了呂太后的命令,表示願意為了朝廷守衛偏遠的代國(代王謝,願守代邊)。
─────────解說與心得─────────
這段史料看似有點複雜,但如果搭配地圖來看,就會發現呂太后的想法其實滿簡單的,就是要開始把比較靠近京師的地區都封給呂家的人,然而把遠離首都的地區都封給劉家的人,藉此穩固呂家人在朝廷的地位。
讓呂太后能夠玩這場封國「大風吹」的起點,來自上一段史料中被餓死的趙王。如此一來,呂太后才有機會把靠近首都的梁王改封到較遠一點的趙國,並讓自己家的呂產封到比較靠近首都的梁國。也由於靠近首都,所以呂產甚至不用前往封地就任,仍可繼續在中央任官。
如此安排固然對呂家的人來說是好事,但對於被迫遷移到離京師更遠的前任梁王來說,心中當然是非常不滿。結果,心懷不滿的下場還是強嫁一個呂家女子擔任該封國的王后,並就近監視他,讓這位新任趙王步上前任趙王的後塵。相較於前任趙王故意冷落呂家女子,最後慘遭餓死的命運,這位新任趙王面對這種不自由的生活,直接選擇自殺了結,但結果一樣是遭剝奪王爵身分的懲罰。
相較之下,劉邦的堂弟──劉澤,由於手握兵權,反而受到呂太后的封賞。看來,呂氏一族針對的是那些手無兵權,也不會帶兵打仗的劉家子弟。
最終,連兩任趙王的悲慘命運,讓地處最偏遠的代王拒絕了呂太后打算封他去趙國的命令。這位代王是真心想為朝廷鎮守邊疆?抑或是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命運悲慘的趙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一小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