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正當」行為
如果孩子時常做一些成人/社會認為「不正當」的事情,作為照顧者/父母可以怎樣處理呢?
我女兒珮妍,被心理學家確診為自閉症及輕中度智障,現在(2022年)為13歲。在過去的十年間,沒有限制概念的珮妍曾經做過很多我難以理解的行為,而且並非可以二言三語便可以令她改變行為:
1)像男孩子般在浴缸邊或坐廁旁站著小便,為了方便及不容易弄濕,更曾經在褲浪剪開不同的洞來體驗,導致洗手間經常發臭(估計是好奇心)
2)把小便注入氣球🎈內然後叫我打結(估計是好奇心及好玩)
3)把大便與公仔及大頭針一併放進注滿水的洗手盆中玩(估計是好奇心)
4)把尿直接痾進嗽口杯/器皿裡用來加顏色調色(估計是好奇心/探索)
5)用牙刷替坐廁內部進行清潔(估計是好奇心/實驗)
6)在洗手盆注滿水玩泡泡🫧導致洗手間輕量水浸(估計是好奇心想把水注滿至洗手盆的水平線,所以加上鴨公仔便這樣)
7)暫時最長紀錄~有5個月完全拒絕洗澡洗頭(估計個人感官/需要,不想換掉最愛的衣服)
8)把生雞蛋摔在廚房的洗手盤內(估計發洩內心的小許憤怒)
9)把吃不完的食物添加各式調味料及生雞蛋攪拌做實驗(估計是好奇心)
10)經常拒絕更換內衣褲及衣服(估計個人感官/需要,不想換掉最愛的衣服)
11)要24小時穿上兩對襪子🧦(估計個人感官/需要,保持腳部乾淨~因為在家是赤腳🦶的)
12)小便後直接穿上內褲(估計個人需要)
⋯⋯還有很多⋯⋯
當我放下批判及標纖「不正當」,嘗試從珮妍的角度去看,發現大部份原因/背後動機,估計都是好奇心、探索、體驗、感官/情感需要、發洩、喜好等(是一個孩子成長應有及必需經過的自我探索過程),通常會隨著時間減少/消失,長短不定,有時即刻、幾天、年計。珮妍其中一個獨特之處就是想到做到(其實每個有「童心」的人都是這樣的,可惜大部份成人早已因為迎合社會而失去「童心」),無論你提醒或阻止她,她都必定會找到機會去做,堅持自己的感覺去做直至滿足。批判、羞辱、糾正、責備都是不湊效的,只會讓她容易感到「不被接納/認同/愛」,親子關係破裂,她不再聆聽及相信我。(當然我是因為碰了不少「釘」才會這樣說吧🤪)
經過多年的體驗及嘗試,我最後發現唯一一個可以與珮妍溝通/她可以接受的方法就是:
~先接納及尊重她的行為,不作評論,反而內觀自己內在為何及何時有這些信念及想法,可以即時疏理自己潛藏的童年陰影
~以真實狀況及情景去描述/陳述事情,不加插情緒或意見
~客觀說出這事情對自己或家人的當下影響
~不帶批判、羞辱、責備意識去說出自己的感受
~嘗試替孩子說出自己估計其行為的理由,向孩子確認(如像珮妍般不能以語言即時充份表達自己,可能要靠從她的表情及情緒動作去感受,再逐次為她配上適當詞語,讓她把自己的感受與我的說話連結及儲存在身體記憶中)
~向孩子提議或一起開放式地商議討論如何處理(按孩子的表達能力或孩子感到舒適安全的方式下進行,因應孩子的即時狀況調整)
~例子分享:珮妍在浴缸邊站著小便,導致浴室臭氣熏天、浴室有尿、衣服沾染尿等⋯⋯我會對女兒直接描述上述狀況⋯⋯「珮妍呀!你站在浴缸邊小便,我發現地及浴缸上會有小便,所以我去洗手間時會臭到難受的氣味,而且拖鞋可能會踏到小便。我估計你是好奇想試,沒問題的。為了減少影響其他人,我會放一塊布在浴缸邊地上,以防小便流到地上。另外也請你在小便後開花灑頭沖一下浴缸的小便,這樣便不會發出臭味,謝謝你!」
實踐時當然不會說一次就可以滿足我的期望。沒錯!其實我想珮妍達到的狀態,只是我個人的需要及期望,並非孩子的需要及渴望。不過因為當家中各人都可以安心地/容許「做自己」,一起生活始終對他人有影響;而當那些影響/感受是那麼的「個人化」,感到困擾的人可以有空間真實分享這些個人重要的感受,讓他人明白及在雙方同意下達成可行的調整,在實踐自主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實最初我是建議她回到坐廁小便,但當我說了一段時間珮妍仍然維持現狀後,我才開始進行另一個方法:先在地上放布做好準備、趁她這樣小便後即時親身示範如何開水沖去小便、請她一起在小便後感受一下難受的氣味,及在尿濕褲時除下放在洗手盆示意弄污了。在過程中接納她做到的,沒有做到的,珮妍沒自然做到做的我便自己跟進,或是溫柔提示她。就是這樣,這個站著小便的現象在兩年左右後自然消失了,我也不以為然。
珮姸的「活在每個當下」表現,讓我需要經常走出概念性/限制性的思維模式,只是「用心去感受」⋯⋯現在可以做什麼⋯⋯把「愛」傳給一個「容易感到受傷」及「非常自主」的孩子呢?⋯⋯一直嘗試⋯⋯也慢慢「進化」至⋯⋯「相等地重視自己的感受」去選擇、嘗試、行動⋯⋯以彼此滿足及滋養的相處及成長方式為長遠目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