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漫谈:屈原是王族,爱楚国是他的本分,他不爱国谁爱国?
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节就要吃棕子,赛龙舟,现在还放一天假。这都是托屈原的福,得感谢他,是他投江自尽用生命带给后人的福利。
屈原非常有才华,是伟大的诗人。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奇幻瑰丽的诗篇。他的才华众所公认。但他投江这事,则见仁见智。古往今来,有很多人赞同,也有不少人感到惋惜甚至责怪。
现在的评价称屈原为爱国主义诗人。我没去考证,但推断这种说法最早也就始于清末,不会再早了。因为那时中国人才刚刚有国家的概念,以前是天下的概念。国家的概念是在被西方列强生拉硬拖,拽进世界体系后才产生的。因为屈原非常热爱楚国,所以就将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之情称之为爱国主义。
但要知道,屈原对楚国的这种热爱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普遍。那时,人们对诸侯国的认同并不高,最高认同是华夏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高于对出生国的认同,就好像我们今天对国家的认同要高于对省籍的认同。只要在华夏文化圈内,没有跑去为周边的夷狄做事,就都没问题。
比如同是楚国人的伍子胥,楚平王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他就逃到吴国。后来借兵攻入楚国,掘了楚平王的坟墓。也没人骂他是“楚奸”。还有商鞅、吴起、张仪、苏秦等诸多游士,在各个诸侯国间奔走,哪国合意就为哪国做事。自己没有心理负担,怕愧对自己出生长大的国家,其它人也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老百姓就更是这样了。哪个国家政策好,发展得好,只要有可能,就迁移到哪个国家。梁惠王就曾请教孟子,抱怨道:“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说明当时,老百姓在诸侯国之间迁移很正常很普遍。人口就是生产力,各国都很在意老百姓的迁入移出。
那为什么屈原这么热爱楚国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王族,是贵族,比孔子、孟子这些士人地位要高;与一般老百姓相比,当然更是天地之悬。
屈原姓芈,与芈月同姓。芈是楚国的国姓。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屈是他的氏。氏是姓的分支。早先姓下还分氏,后来才没有的,只剩下姓。屈原家是楚国早先的国君楚武王的后代。他们家族从春秋前期到战国后期,一直是楚国显赫的贵族,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事务的职务。他有封地,有多种说法,有说在秭归或江陵,还有说在湘沅。
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屈原就是楚国的股东,当然不是最大的股东了,最大的股东是国君。他的股份还是原始股,但不像现在可以上市交易。商鞅、吴起、伍子胥这些士人只相当于高管。高管可以跳槽,股东就不能跳槽。股份不能交易,又不能跳槽,那他就只能吊在楚国这棵树上了。
所以,屈原热爱楚国,那是他的本分。他只有热爱楚国这一个选择,不得不爱。如果他不热爱楚国,谁又会热爱楚国呢?
2017年5月28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