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397《史記》卷三十〈平準書〉08:專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原文──────────
大農上鹽鐵丞孔僅、咸陽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屬少府,陛下不私,以屬大農佐賦。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煮鹽,官與牢盆。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貨,以致富羨,役利細民。其沮事之議,不可勝聽。敢私鑄鐵器煮鹽者,釱左趾,沒入其器物。郡不出鐵者,置小鐵官,便屬在所縣。」使孔僅、東郭咸陽乘傳舉行天下鹽鐵,作官府,除故鹽鐵家富者為吏。吏道益雜,不選,而多賈人矣。
商賈以幣之變,多積貨逐利。於是公卿言:「郡國頗被菑害,貧民無產業者,募徙廣饒之地。陛下損膳省用,出禁錢以振元元,寬貸賦,而民不齊出於南畝,商賈滋眾。貧者畜積無有,皆仰縣官。異時算軺車賈人緡錢皆有差,請算如故。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算。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邊騎士,軺車以一算;商賈人軺車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賈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屬,皆無得籍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入田僮。」
──────────翻譯──────────
「大農(官名)」奏上「鹽鐵丞(官名)」孔僅、東郭咸陽的建議說:
「山與海,是天地的寶藏,都應該屬於『少府』管理,陛下不據為私有,還把山與海劃歸『大農』來作為賦稅的補充。希望朝廷招募百姓自備經費,使用官府器具來煮鹽,由官府供給住所與鹽盆。那些不勞而食的富商豪強,如果打算獨佔山海的利益來發財致富,奴役貧民取利。他們阻撓此事的議論,是聽也聽不完的。建議敢私鑄鐵器、私自煮鹽的,處以左腳銬上腳鐐的刑罰,沒收他們器具。不產鐵的郡則設置『小鐵官』,來管轄本郡內的各縣。」
於是派「孔僅」、「東郭咸陽」乘著驛車到各地去巡視興辦天下的鹽鐵之事,設立官府,任命過去那些經營鹽鐵的富家為吏。這也導致擔任官吏的途徑更加雜亂,不再通過原有的選舉制下,官吏中有許多是商人出身的。
商人們利用貨幣改鑄的機會,囤積貨物來謀利。於是公卿們建議說:
「郡國遭受嚴重災害,沒有產業的貧民,招募他們遷徙到廣闊而富饒的地方。陛下為此降低膳食等級、節省費用,拿出內廷的錢來賑濟百姓,寬減賦稅,然而百姓仍不能全部到田裡耕作,商人數目卻不斷增加。貧民沒有積蓄,都仰賴官府供給衣食。過去徵收軺車稅和商人『緡【音同民,指綁錢的繩子】錢』都有等級,請照舊徵收。各種商人末流賒借錢款,賤買貴賣,囤積貨物,以及靠經商取利的人,即使沒有『市籍』,也要各自向官府彙報他的財產總數,一律按照財產每兩千錢就得繳一算【指一百二十錢】。各種手工業及冶鑄業也要納稅,一律是四千錢繳一算。除了待遇與官吏相同的人以及『三老』,還有北部邊境的騎士之外,有『軺【音同搖,指輕便的馬車】車』一輛就得徵一算;商人有軺車的一輛徵兩算;有船隻長五丈以上的徵一算。有隱匿不申報的,或隱瞞部分財產沒有全部申報的,罰到邊境戍守一年,並且沒收財產。有能告發的,給予被告發者財產的一半。有市籍的商人以及他的家屬,都不許佔有土地,以利於農民。有敢違犯此法令的人,沒收他的田地與奴僕。」
─────────解說與心得─────────
漢朝建立後的七十多年,漢武帝繼承父祖留下來的資產,開始大刀闊斧的建設與征戰,結果農業社會留下來的那點財富,竟然一下子就被花光了。這時,又適逢黃河氾濫,讓漢朝政府的財政陷入困境。漢武帝是著省吃儉用作為天下的表率,但商人們卻還是藉機大發國難財,讓受災戶再次遭到剝削,商人們則繼續發財致富。這點看在漢武帝的眼裡,應該是相當難受的。
為此,漢武帝打破了商人不得為官的規則,任用商人為官來想辦法。
這幾個曾經當過商人的官員,首先想到的是透過僅具有象徵意義的「皮幣」,來從諸侯王身上拿取錢財。其次,也透過一些小技巧,減少人們透過刮下錢幣上的銅屑來鎔鑄新貨幣的可能。
最終,還是得把目標鎖定在那群「唯利是圖」的商人,以及透過「鹽鐵」致富的人們身上。所以,這兩段史料就是漢武的時代赫赫有名的「鹽鐵專賣」,以及「算緡令」與「告緡令」。
所謂的專賣制度,就是把高利潤的行業交由國家經營的意思,至少可以減少有人藉此富可敵國,所以後世仍持續沿用,頂多只是把專賣的項目變更而已,可見這套打擊富豪的方式有它的效果。
至於「算緡令」,是指商人們的財產中,每一串錢,也就是兩千錢,又稱為一緡,都得繳一算,也就是一百二十錢的稅金。換言之,這個財產稅的比例是6%。另外,從事鹽鐵產業的也得繳這筆稅,不過稅率降到3%。另外,有馬車與船隻的人,也得繳這筆錢。不過,這筆稅收要收到的前提是,商人們得老實申報才行。
為了防範謊報與不報,則出現了「告緡令」,也就是鼓勵百姓檢舉不老實申報者。至於檢舉可以得到的獎勵,則是被申報者的財產一半。看來獎勵是相當豐厚,且吸引人的。
透過這幾道「商人思維」的政策,感受得出來與之前的「農業社會思維」有很大的不同。之前只想著如何「節流」,如今這幫人卻知道得改從「開源」著手才行。
雖然這群商人出身的官員也打亂了漢朝的任官制度,但換一批人或許能為漢朝政府注入活水吧?
這一套出自「專家」的政策持續發布下,是否真的可以減緩漢朝的財政困境?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