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Day4 家乡话的回忆 - 鹅滴神啊

IceYuzu
·
·
IPFS
鹅滴神啊,对于很难概括的陕西方言来说,我只能算是一个别扭的叶公/叶小姐。

什么俚语可以代表我的家乡呢?

陕西话,好像是一种很难概括的方言。

高中起我到了省会读书,和来自陕西各个县市的同学组成了一个班级。这时我才发现,虽然大家都在陕西,方言却相去甚远。先是分为了三大区域,陕北的前后鼻音明显和我们很不一样。陕南呢,则更靠近四川话。就连关中平原这几个县市,大家的口音也都有些分别。那时候晚上在宿舍里躺下睡不着,还会用各自家乡的方言来朗读同一句话,比如 你在干嘛,结果也是各种南腔北调,笑到肚子疼。后来我们甚至升级到一些很严肃的语句,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后每种口音来发挥一遍,已经变成了当时固定的自娱自乐项目。

但是日常生活中,为了交流方便,我们都是使用普通话。所以高中开始,我不仅告别了家乡来住校,告别了以前所有的同学朋友,也告别了我从小说的方言。

后来我到了新加坡读书再工作,使用英文的时间越来越多,完全不会说中文的朋友同事也越来越多。我似乎已经很习惯用英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也看越来越多的英文电影和剧集。我和中文的距离似乎都拉远了。

记得有部很流行的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面的主角之一佟湘玉有句陕西话的标志性台词“鹅滴神啊”,很受欢迎,流行到连我都知道了。偶尔有人问我家乡在哪里,展示方言的时候,我就会使用这句台词。但是我知道,我已经无法随时拿出方言这个技能了。

偶尔回国的时候,我也会默认的使用普通话。除非是真的回到家里,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在那种语境下,我还可以努力的讲上几句方言。但是那是种陌生的感觉,仿佛说出那句话的不是现在的长大的我,而是被时空机器突然传送回去,变成当年那个幼稚又易怒的初中女生。等到我走出家门,平复心情,说起普通话的时候,我好像长大了一些,有了一层保护壳。等到我坐上飞回新加坡的飞机,开始使用英语回复跟我打招呼的人的时候,我好像终于变回了现在成熟的自己,拥有了多一层保护,随着年纪增长的经验和认知,也都瞬间回到了我的身上。我不仅成熟了,甚至是个冷漠高效的成年人了,看到公共场合外放音乐的人,都可以直接过去告诉他们不要这样做了。

偶尔视频网站的大数据,会推送给我一些关于西安的视频和用关中方言唱的歌曲。我还是会好奇的点进去,有时觉得朴素的亲切,有时觉得真的好好笑(the good kind of funny)。可是我知道,现在的我,只是在安全距离之外,带着我成年人的保护壳欣赏它。也许这就是叶公好龙的别扭心情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IceYuzu冰冰凉凉柚子汁 我最喜欢喝 自由写作 尝试中…… 野生吟游诗人 @Singapore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回忆碎片
1 篇作品

丢东西的回忆 之 找钥匙

AI帮我把诗变成歌 - 月亮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