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你的人生走了彎路嗎?
會想要寫“走彎路”這個話題,起源於10月下旬和廣州愛成長的朋友們的一次晚餐談話。在進入那次晚餐談話我們究竟聊了什麼之前,我需要先分享一下“前情提要”。
2023年11月16日,我正式從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專業畢業,參加完畢業典禮的第二天,我就住進了廣州的愛成長,一直到2024年的春節前,總共住了兩個半月左右。那段時期,我7月開始做的短期工作接近尾聲,需要找新的全職工作,但是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要找怎麼樣的工作。
那時的我,一門心思想跟過去的職業經歷說“再見”,想要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為此,我找了很多講職業發展的書來看,也找了一些我感興趣的行業,比如ESG,養老等行業的朋友來瞭解,同時也佛系投了幾個我偶然看到的崗位。
這兩個半月,最大的成果就是按照著《你的降落傘是什麼顏色》這本書,把我的職業發展的花圖的第一版給理了出來,包括想要在哪里工作,想和什麼樣的人一起工作,期待的薪酬福利範疇是怎樣等等這些基本的要素。
春節前理出的花圖裏,香港是我想要工作的地點的選項之一,加之,從我畢業那屆開始,香港政府將畢業生的IANG簽由原來的1年延長至2年,我就想著,那何不試一下找香港的工作,所以在春節前投了3家香港的機構。
春節過後,我住在了深圳的朋友家裏,想著在深圳去香港面試相對方便。春節前投遞的3家機構,有2家發來了面試邀約,我都去面試了,結果是都沒有通過面試。獲知全部面試結果時已經是三月下旬,被拒絕讓我陷入迷茫中,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我需要求助,4月初,我發出了向全世界發出我在找工作的信號!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傳播之廣出乎我的意料,我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無私幫助,也隨順著這篇文章的緣分,我獲得了女性電影專項基金的工作。
在深圳朋友家住了3個多月之後,我6月中旬搬到了成都,開始了我在女性電影專項基金的工作,考慮到雙方的匹配度和我在做這份工作中逐漸對自己更加清晰的自我認識,9月初,我結束了在女性電影專項基金的工作。這份工作的時間很短,雖然只有3個月,但對我有很大的影響。
9月中旬,我離開成都,回到了深圳,住在另一個朋友家,一直到10月初。這段時間,我什麼跟找工作相關的事情都沒有幹,就是在休息,看書,看了100多萬字,游泳,做飯,擼貓,充分給自己時間,讓我的身心慢慢地緩和過來。國慶假期後,朋友的媽媽回來深圳,我自己評估不方便我繼續借住,就計畫搬回廣州的愛成長,愛成長有空房,以前在廣州工作住了兩年多,是一個我熟悉的地方,不會很麻煩,拎包入住就可以。
於是,10月5日,我就又一次搬回了廣州的愛成長,不過,這一次就住了一個月。在廣州的這一個月,有兩件對我很重要的事情。第一件事是,我通過每日的運動、每日的寫作等訓練,重新把自己的動力和活力找回來了。第二件事是,在找工作這件事情上,我第一次清楚地決定去找香港的工作。在做下這個決定之前,我對於要在哪里工作仍舊是猶豫的,廣州、深圳、香港都行,因為這三個城市我都生活過,抱持著“都行”的想法,我觀察到我無法展開行動,看似有選擇,實際上是不知道從何落手,無頭蒼蠅似的。
有一天晚上,我實在煩悶,就給一位遠在加拿大的朋友發了微信諮詢。我和她5月份的時候重新聯絡起來,一直都有通過微信分享各自(找)工作的經驗和心得之類,她前段時間找到了一份很滿意的工作,是需要用英語工作,我想著這個狀況跟我去香港找工作不也類似,要用非母語工作,且在一個新的職場環境裏,所以就向她詢問她找工作的經歷是怎麼樣的。
隔天早晨,我去爬樓梯運動,耳朵裏塞著耳機線,聽著她給我的微信留言。那天,我總共爬了快30分鐘的樓梯,我就一直反復在聽她的語音。等我結束爬樓梯,做完了其他的運動,再次坐在電腦前,打開我之前梳理的找工作的文檔時,我把工作地點中的深圳和廣州劃掉了,做下了去香港找工作的決定。做下決定之後,我就跟一億說,我要搬回去深圳了。
以上就是那次晚餐談話的“前情提要”。見證了我這一年多來的彎彎繞繞,最終還是決定去找香港的工作,YT就在飯桌上問我:有沒有想過在香港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就是花了那麼多錢、時間和精力,如果最終還是無法安定在香港?有沒有給自己準備退路?你還有錢用嗎?
說實話,那天飯桌上YT的提問,讓我有點發懵。明明兩三天前我剛剛明確了要去找香港的工作,終於做下決定的那個時刻,我整個人都感覺清明了,也有的放矢了,信心滿滿準備張開手腳開幹了,怎麼突然有一個人問我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我壓根就沒想過會找不到工作這件事情啊。
我現在意識到,YT和我是兩種不同性格的人,也就像她自己在晚餐時談到的,她是“安全型”的人,對於是否要做一件事情,她需要經過充分的成本和風險考量、在確定自己有兜底的Plan B後,才會全力去行動,而我好像是“隨心派”,每當有朋友向我說想要做什麼事情,比如想寫公眾號,想去讀博士,想要做播客,我都會說:很好啊,你想要做就去做吧!因此,在我的潛意識裏,我會下意識地渴望當我向其他人說我想要做什麼事情時,我能夠得到同樣的支持性回應。
那天晚餐結束回去後,我感受到我產生了應激反應,內心有令我不舒適的情緒,狀態不是很好,就給遠在葡萄牙讀書的朋友HY發微信,想向她傾述:這一年多來,我這彎彎繞繞的人生經歷和職業探索,是走了彎路嗎?是本可以避免的失敗嗎?是可以有更聰明的走法嗎?是完全出於個人的“任性”嗎?
HY給我發來了連續半個小時的微信語音,我一條一條聽了下來,情緒逐漸平靜了下來。她的微信語音裏,並沒有只回應了我的這一件事情,她把她的心路歷程分享了給我。我特別記得她講前段時間去見了朋友特別酷炫的媽媽和媽媽家裏同樣強壯有力的女性成員們,她很喜歡她們,然後HY跟我說:你看,如果我不走前面那些彎彎繞繞的路,我此時此刻也不會遇見這些這麼有力量的女性,除了她們,也正是之前那些彎彎繞繞的經歷,塑造了現在的自己,雖然現在的自己可能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完美”,但也正是因為沒有這些,此刻的自己,才有機會自我成長,自我覺醒,親身體悟到“做自己”以及“我值得”的這些成長時刻。
HY那半個多小時的微信語音,深深地安慰了我,我很感謝她。聽到我要感謝她,我都能想到她一定會說:都是前面的這些彎彎繞繞,讓我們此時此刻能夠有這樣的對話,哈哈!
在一本書裏看到“線性人生”和“點狀人生”這組概念。“線性人生”大致是講按照一條直線走的人生,就是上學、工作、結婚、生子、買車、買房、退休等等,人生走在一條直線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社會時鐘線性發生的。而“點狀人生”則有點借用喬布斯的那段關於connecting the dots的演講,大致意思是,人生是一個點一個點,看似跳躍式的生活著,但如果時間足夠長,等回過頭,把自己放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上看時,會發現正是這些看似散亂的點,把自己指向了現在。
線性人生和點狀人生對我還是很有啟發的。我第一次知道“間隔年”這個概念,是在我第一份工作,在跟來自國外著名大學來機構實習的外國大學生的聊天中,我知道他們在高中或者大學畢業前,會選擇休學,先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後再繼續學業。當時,我聽到,就想,還可以這樣啊?後來,在梳理我的簡歷時,我發現,我也在每工作三四年之後,會不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去做一些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比如去國外的機構實習,去申請學校讀書等等,我曾經在一個場合分享過我對自己的這個觀察,有一位參加者聽完後,特意跑過來跟我說:你的這個經歷,我好羡慕,好希望自己也有機會可以這樣做。
說實話,我現在在找工作,面對簡歷上的“間隔年”,我也會很擔憂,HR看到這樣的簡歷,會不會立刻判“死刑”。也包括有一次通電話,媽媽在電話裏說:你怎麼辦呢?一個大好青年,不上班,天天要做什麼呢?我能感覺到,我還是有這種“不上班羞恥"的,這種羞恥感可能來源於我的簡單判斷公式:有(有薪)工作=有價值,沒有(有薪)工作=沒有價值。這種認知判斷一度很影響我,讓我懷疑自己的價值,也讓我批判自己,批判自己過去的選擇是否“任性”。
這幾年,可能是一直在學發展學、社會學、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也加上整體社會氛圍的變化,我的觀點也逐漸在改變,就是工作,並不一定僅僅只是指有薪酬的工作,還有很多事情都是工作,比如家務勞動,比如志願服務等等,這些也統統都是工作,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這麼一想,我在我的“間隔年”裏其實也是做了挺多工作的,包括我現在寫文章以及做播客,也是工作,這些工作都是有價值的,這樣一想,我的擔憂減輕不少。
我忘記在哪里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一步錯、步步錯”,說實話,這句話很駭人,與之有同樣效果的是那句“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當然,這句話現在很不進步哈),都在告訴我們,你需要做那個“正確”的選擇,如果你不做那個“正確”的選擇,你就會過一個“錯誤”的人生。我也常常在夜深人靜、事情進展不順利、心情煩悶的時候,會想自己過去的很多選擇是不是做錯了,是不是因為之前做了錯的選擇,所以才讓自己有了現在的人生,如果自己當初不那麼做,是不是就會不一樣的人生。
每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就會立刻讓自己打住,提醒自己,不要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已經發生的事情,無法再改變,因為都是自己選擇的,不是別人讓自己選擇的,種種結果和代價都要由自己承擔,所以也沒有什麼“後悔”。
所謂“正確”和“錯誤”的人生,真的有“正確”和“錯誤”的人生嗎?社會學中,有“建構”這個詞,意思是“正確”和“錯誤”的人生,或許都是被“建構”出來的,而被“建構”出來的東西,是有極大的可能性被推翻、被改變的。舉個例子,就女性的外貌來說,唐朝以胖為美,現代有BM女、好女不過百;以前有三寸金蓮,現在是天足;以前是白幼瘦,現在強調自然健康的美;以前有服美役,現在則是不化妝運動......
那有沒有可能以前“正確”的人生,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成“錯誤”的人生呢?或者“錯誤”的人生變成了“正確”的人生呢?或者乾脆,我們不管“正確”或者“錯誤”,拋棄這些價值判斷,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會變化的,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變化的狀態中,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自己,回到“自己想要過的人生”呢?
這段時間一直在修改自己的簡歷,回顧過往的經歷,我也逐漸感覺到有點那種connecting the dots的感覺,這些看似跳躍的職業經歷和各種活動,其實隱隱約約都指向一個大的方向,而這個大的方向就是我想要過一個怎麼樣的人生的大方向。
從成都的那份工作離職的時候,有一次團隊談話,我說:雖然很遺憾,這個經歷只有短短的三個月,但是我很感謝這三個月的經歷,它幫助我讓我以前不清晰的事情思考的更加清晰,也讓我更加明確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這不是一段需要後悔的職業經歷,我在裏面收穫非常多。比如,幾年前就想嘗試寫虛構小說,現在是合適的時間開始了,因為我新增了人生經歷,而且也知道小說可以投到電影節去,也算瞭解一種我從未想過的謀生手段了。
所以,你害怕你的人生走了彎路嘛?歡迎你分享你的經歷和觀點給我,我期待聽到不同個體的故事,豐富我看待世界的角度!
PS:感恩所有幫助我的人~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