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107
我读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7.序言里都说了些什么?
一本书的序言,通常就是作者用简短的话语表明写本书的目的。在《通向奴役之路 》的序言里,哈耶克一定要明确他的目的。扫过一眼后,就基本明白了。他的目的就是希望英国能避免走上德国的道路,避免重蹈纳粹德国的覆辙。不过,他说得很“哲学”。我说“哲学”,意思就是“并非那么直截了当”,像哲学著作那样绕。
他说:“回溯既往,我们可以评价过去事件的意义,并追溯它们相继导致的后果。但当历史正在进行时,它对我们来说就不是历史。它带领我们进入未知的境域,而我们又难能瞥见前途是什么样子。”话说得这个样子,是因为他认为当时英国上层明显受到苏联和德国在一段时间里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诱惑,希望能改造英国社会的经济体系,实行计划经济。而哈耶克认为,这种企图必然将国家引导到德国的道路上。
要说服那些认为社会主义能够救西方、能够救英国的人并不容易。他说:“人们很难相信我们正朝着相同的方向前进。然而,这条道路虽然漫长,但却是一条愈往前走就愈难回返的道路。”他认为,走上这条道路后结果如何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的。“在15年至25年间,使我们看起来会重蹈德国的覆辙。”
要说服那些能影响英国经济制度的人士,要将尚未发生的事情的前景展现出来,论点要有足够的逻辑性,因而必须将纳粹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的真面目及其与共产主义苏联的共同性揭示出来,并运用逻辑的力量将计划经济导向极权的必然性也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
当时,二战仍在进行,纳粹德国的现实大家有目共睹,都不愿重蹈覆辙。而纳粹德国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就是所谓的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 Socialism)。这个英文词,以往一直翻译为“国家社会主义”,因为完全不同于拉萨尔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近来才改译为“民族社会主义”,但在《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的97版译文中仍不自觉地同时保留有两种译法。
在德特·马多林的导言里也提到,后来哈耶克说,他的这本书的说法是“完全针对英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头脑里似乎有着一种想法,以为国家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而只是某种可憎的东西。于是,我试图对他们说:‘你们和他们一样在走同一条道路’。”
哈耶克主要批评的那一类型的知识分子的看法是怎样的?他们认为“国家社会主义是一种市民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就像自由主义那样。由此,国家社会主义只会成为自由主义的一种反常形式,它出现于资产阶级看到他们的统治受到了过分剧烈的社会改革的威胁从而动用暴力确保他们的统治的时候。”也就是说,那些倾向于实行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认为,德国的那个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中的一种极端形式。
导言里说到,在哈耶克的许多后来的著作中,“他首先把国家社会主义当作一种社会主义的变种来处理,而不是根据流行的解释按照左右派划分模式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的对立面来处理。”在哈耶克看来,“社会主义只是‘集体主义的一个变种’。”
我们国内的看法如何呢?我没去找权威的国内著作,而是从1962年国内翻译的内部版《通向奴役的道路》译序中间接了解当时国内的正统观点。在62版的译序里,译者用我们以前非常熟悉的批判语言写道:
他(哈耶克)荒谬地认为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也是一种社会主义,说什么“把国家社会主义仅仅看作是在社会主义进展下其特权和私利受到威胁的人们所推动的一种反动”是“肤浅而使人误解的看法”,并胡说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是前一时期社会主义趋势的“必然结果”。同时他又恶毒地诬蔑苏联也是所谓“极权主义国家”,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德国法西斯的国家社会主义等同起来,说什么“甚至共产主义俄国和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内部制度的许多令人憎恶的特点的相似性已经为人广泛承认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不愿看到这个真理”。
上面译序中引用的正是在《通向奴役之路》的序言里哈耶克的原话。哈耶克把纳粹德国当时的经济制度与苏联实行的经济制度统统划归为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此外,在序言里还有一段话,更加明确地说出他的观点,德国的极权主义就是产生于社会主义因素:
如果相信产生极权主义的是一种德国特有的因素而不是社会主义因素,那就错了。民族社会主义之所以兴起,是由于社会主义观点的流行,而不是由于德国与意大利和俄国所共有的普鲁士主义。
用现在的眼光看,在1962年版译序里受到激烈批判的那些内容,正是人们认为是哈耶克对人类社会的突出贡献。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
我有些好奇,纳粹德国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它的经济制度有些什么特点呢?为此我花了不少时间去查资料。查到的资料笼统归纳于下:
所谓国家社会主义(National Socialism),或者现在译作民族社会主义,通常称为纳粹主义,正是德国纳粹党以及其他有相似目的的极右团体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和实践行为。希特勒明确说:“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就代表着他的民族,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集权的国家,国家的所有公民必须要有国家至上的意识,把国家看得高于一切。”同时,纳粹还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领袖一人掌握,用中国人熟悉的话来说,可以称之为“定于一尊”。
为了赢得德国人民的支持,希特勒在他的演讲中,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直指德国人内心深处最敏感的地方,通过控诉战败国的屈辱,宣扬狂热的民族主义,激发日耳曼民族的自豪感,向德国人民许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大的乌托邦梦想。
在希特勒的蛊惑下,许多德国人相信他们正在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新的乌托邦。那里没有社会矛盾,没有外来文化影响,只有快乐的家庭、健康的儿童,幸福、富足、安逸的社会生活,纯粹的雅利安种族的德意志将会以此傲视全欧洲,统领整个世界。
同时,纳粹党认为,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他们所面对的最大的威胁,是“犹太人集团”。整个世界目前正在被几个“犹太人集团”瓜分。为此,德国纳粹给犹太人戴上“人民的异类”和“人民的敌人”的帽子,对他们百般刁难,声称“只有德意志血统或亲近血统的人”才享有公民权,将大批犹太人赶出公务员、医生、公司雇员的队伍,对于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迫使他们“自愿”地或者被迫地交出财产和产业,完成犹太人财产的“雅利安化”。即是实行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
在纳粹德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个人从属于国家这个民族组织的利益,任何私人权利如与国家政策冲突即被否定。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各方面,都由一个政党去全面控制与协调。经济方面,一切交由给国家去做预算计划和分配。例如,工商者的经营和工人的流动都受政府的限制和支配。股息受政府限制,投资受政府指导,储蓄受政府范围;个人对于自己劳力与财产的使用,以不得越出国家所定的限度。政府告诉德国每一个企业家:他可以生产多少东西,可以用多少原料,可以按什么价格出售他的产品,在什么地方出售他的产品。德国的工商者可以赚百分之六的利润,但是他的利润,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方式,方能再作投资,所以在实际上,这可以说是将德国私人的资本交由给国家去做预算计划和分配。
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在经济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可以从一些数字看德国的经济奇迹:1933年纳粹上台之初,德国1150万就业人员中有600万失业,失业率高达34.4%,而到了1938年,其失业率降为1.3%,同年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而在居民实际收入方面,1935年至1939年德国年人均收入增长高达39%。
在此同一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如果比较这两个国家的不共同点的话,在我看来,主要是意识形态上的区别,一个是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一个是民族社会主义,分别代表的是极左和极右而互相排斥,但它们的共同点确实很多。从国家和领袖至上,到个体服从集体、计划经济等都是相同的;而种族优劣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阶级斗争理论,一个是以犹太民族为劣等民族,一个是以地主资本家阶级为阶级敌人,都要将敌对民族或阶级彻底消灭;一个没收犹太资产,一个没收地主资本家资产;一个有集中营,一个有劳改营,似乎均有所对应。最大的区别也许是纳粹德国允许私有制存在,这也是许多人不认为纳粹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原因,但我们也看到,在纳粹那里,个人资本必须完全服从国家的计划和分配。至于哈耶克是如何分析的,要待看完相关章节才能了解清楚了。看本书目录有:第12章. 纳粹主义的社会主义根基(The Socialist Roots of Nazism)。也许要看完第12章才有结果。
一份他人的读书评论里也说到:“哈耶克认为,德国纳粹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国家社会主义。这两个国家都以最高目标理想来说服人民放弃个人权利,都以平等的名义让决策者垄断财富和权力,都以偷换自由、民主等词语核心概念的方法扭曲语言,控制人从行动到思想的方方面面……”
该读者还认为:(哈耶克)“把纳粹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同,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首先,社会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在德国可是难友。另外,在当时对哈耶克进行庇护的英国,知识界和政府的主流也青睐国家社会主义。所以《通往奴役之路》的出版实际上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的。”这一点确实说的没错,出版这本书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其实,我在这儿瞎胡乱理解也是需要勇气的。
关于纳粹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方面,哈耶克的眼光是独到的。大师就是大师,只有大师才有如此出众的头脑和锐利的目光。(2018-08-22)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