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旅行隨筆:米蘭唐人街

武漢肺炎疫情殺入意大利,四日間由二十人連翻十倍至二百幾人。疫情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倫巴第 (Lombardia) 及威尼托 (Veneto) 大區。雖然米蘭在動筆時仍未有確診個案,但情況感覺不容樂觀。
說到來自中國的武漢肺炎,又想起米蘭,說著說著就想起去年暑假匆匆在米蘭停留的兩三日。說是三日兩夜,其實活動時間只有兩日。
早上由翡冷翠搭 Italo 來到米蘭中央火車站是兩個多小時。吃個午餐、在 Airbnb 稍作安頓後,我和女友便按行程,搭地鐵去看《最後的晚餐》的打卡 tour。由於遲了點出門,到了離壁畫所在的恩寵聖母堂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最近的卡當拿站 (Cadorna FN [1]) 時,tour 差不多就要開始了。幸好拔足狂奔後趕得及,而我們也不是最遲到達教堂外的參加者。
打卡 tour 本身無甚特別,也就是在建築內聽導賞員介紹教堂歷史、如何在二戰盟軍空襲下倖存、壁畫的修復過程、修復技巧如何演變等。當然少不了介紹《最後的晚餐》的背景、構圖、傳聞以及⋯⋯還是給人們打卡。
行完 tour 是五點多,雖說離日落尚有兩三小時,但大部分博物館和古蹟都快要關門,是很尷尬的時間。由於當初只是打算稍作歇息兩日,沒怎麼規劃行程,而米蘭這間 Airbnb 也不像羅馬那間環境舒適,於是女友就硬著頭皮請教導賞員,有甚麼地方值得逛逛。
導賞員熱情地說,她覺得米蘭的 Chinatown 很有趣,店舖有賣很多異國風情的商品,十分有趣。於是我們就由教堂行呀行,穿過和平門 (Arco della Pace) 和森比安尼公園 (Parco Sempione),再走了一會終於走到了米蘭的唐人街。

結果當然是大失所望啦。看到眼前景象,再想起剛才導賞員如何稱讚這裡充滿異國風情,才省起歐洲人和東亞人對於「唐人街」、「異國風情」等的印象有多迥異。不過沒先考慮到這點,也算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就當是來考察一下吧。
我們一路沿著唐人街中心的沙保羅街 (Via Paolo Sarpi) 走,一路感嘆中伏。我對意大利歷史認識不深,動筆時在 wiki 搜尋沙保羅此人,才發現他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學者、政治家,一生提倡政教分離、抵抗教會對共和政體的干預,遺言願共和國長存。唐人街的骨幹道路,以一位思想超前於其時代、乃至現代中國社會的人士來命名,就算很可能是無意為之,也真是諷刺。
街上店舖主要是些亞洲食品店、電子零件店和美容院等,當然少不了珍珠奶茶,但就沒多少間像赤柱大街那樣專劏遊客的「藝術品」店。路上經過一個購物商場,由於那裡實在太有前年小妹在中國返 intern 時、酒店附近商場的味道,所以也就進去看看。裡面果真是如假包換的中國城,還有些在亂跑、操現代標準漢語的華裔小孩。

說到這裡又想起新聞報道,意大利有華人開的店舖開始被裝修——在種族歧視的問題上,小妹希望大家不要嗐起鬨、隨便慶祝。正如上一篇文章說到,種族主義者是不會先看護照,再決定要不要歧視你的,而裝修和襲擊也明顯與「抗疫」相違背;這和香港人抗爭、裝修藍紅黑店的目的絕對不同,切勿因為畫面類似就將手足與種族主義者相提並論。中共大外宣近期也大有渲染外國歧視華人、亞洲人來綁架民族情緒的聲勢。因此面對這類歧視新聞,不論你看到後是想譴責還是慶祝,首先還是應該小心求證。

另外想說的是,在唐人街邊緣這間 Torrefazione Coraçao do Brasil「巴西之心」咖啡店很不錯。本來只有我要喝杯 caffè ginseng,但老闆熱情地也沖了另一杯咖啡給不喝咖啡的女友。當時意大利語很爛 (現在也是),不懂婉拒。而且老闆盛情難卻,所以我和女友各喝半杯。很香、應該摻了點香橙進去,但味覺上也很平衡。店內環境很舒服,不過我沒有拍下。
由於我對自己的味覺沒保證,也害怕稱讚了後才發現,自己喜歡的味道和主流標準相悖,所以其他讚辭就省下了。

離開唐人街後我們就搭地鐵回家。第二天 612 的時候,無力地在海外的我們,也只到了米蘭大教堂給同胞祈禱,還哭了出來。之後也沒編排甚麼行程就回到 Airbnb,整天一直關注事件了。再之後那日到了蘇黎世後,在文具店買硬卡紙寫上反送中標語周圍舉著,就是之後的事了。
[1] Cadorna FN 的站名源於旁邊的卡當拿火車站 (Milano Cadorna)。火車站與地鐵站上方的卡當拿廣場 (Piazzale Cadorna) 皆以一戰期間意大利陸軍元帥卡當拿 (Luigi Cadorna) 命名。FN 指的應該是管理火車站的北方鐵路公司 Ferrovienor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