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動物解放的王國《猿人爭霸戰:猩凶帝國》

raychair
·
(修改过)
·
IPFS
·
猿人系列電影之所以引起人們的共鳴,是因為它們有科幻概念,而且處理了階級、種族與人性的問題,迫使我們透過這個奇幻世界來看待人類面臨的問題。

《猿人爭霸戰》全新一章《猩凶帝國》設定於前作《猩凶巨戰》300年後,猿人崛起進化成地表最高智慧生物;而人類則失去語言能力,倒退至原始狀態。電影以年輕黑猩猩諾亞 (Noa) 的視角出發,試圖拯救自己的部落成員和推翻猿人暴君領袖彼沙墨士凱撒 (Proximus Caesar) 。同一時間,倖存的智人美兒 (Mae) 則希望將人類重返光榮,重奪地球⋯⋯

導演韋斯保認為:「猿人系列電影之所以引起人們的共鳴,是因為它們有科幻概念,而且處理了階級、種族與人性的問題,迫使我們透過這個奇幻世界來看待人類面臨的問題。」我覺得導演說得一點都無錯。其中一幕是很有趣,那就是美兒開口跟諾亞和紅毛猩猩力加說話,把他們嚇得目瞪口呆。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上,回聲族即是人類只是如斑馬般的生物,不會說話。戲院中的我們卻一點都不驚訝,因為人會說話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情。猿人系列電影帶我們處身於人與猿的地位對調的世界,就是去思考和探討這些「自然不過」的事情。

試想像四百年後,三體人侵略地球,然後將人類當作牲畜般飼養、關在動物園內或當作實驗動物進行科學實驗。我們當然會反對三體人這樣做。但是,三體人會回答:「我們有強大的武器,自然可以統治你們。」在其他動物眼中 (除了貓),人類就是三體人,支配地球和所有物種的存在。我們「理所當然」地將猩猩關在動物園、把白老鼠關在實驗室、將豬牛羊以工廠式農場「飼養」。但是,這是應該嗎?

澳洲哲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是當代動物倫理學的代表之一。他提倡以效益主義角度,去探討動物權益/福利的問題,其著作《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 改變無數人對待動物的看法。

辛格對效益主義的理解是一個行動所影響到的每個對象的利益,都應該受到考慮,以達到群體中最大的好處,即是 the greatest amount of good. 人與動物的共同利益就是感受痛苦的能力。這就如效應主義者邊沁所言:

總有一天,腿的數目或皮膚上的絨毛都不能構成拋棄一 個有知覺的生物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是思考能力?抑或 說話能力?......問題不在於他們能不能思考抑或他們能不能談話 (talk)? 而是他們能不能感覺痛苦(suffer)? 
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

既然人類之間不會以種族和性別作對待的原則,而指能以平考量為出發點,故此平等考量原則亦可延伸到其他物種之中。如果平等考量原則只適用於人類之間,即無論任何情況下,人類的利益總比其他物種優先,這就是物種歧視 (Speciesism)。

由性別不平等、種族主義、到酷兒等性少眾的權益,人類一直努力塑造一個更公義的社會。但是,人類以外,其他物種的考量和權益呢?我想這也是電影最後諾亞跟美兒的提問:「究竟人和猿可以共存嗎?」

讓我們期待猿人系列的發展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