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生與死的《雲圖》
《雲圖》是我最喜歡的小說,沒有之一。英國作家大衛·米切爾編寫一段橫跨千年,交織著六個不同時空的故事。由1849年的太平洋、1936年的英國、1973年的美國、2012年的倫敦、2144年的新首爾,以及人類文明衰落後的夏威夷。雖然每段故事看似獨立,但彼此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繫,展現了人類歷史中的因果關係和輪迴主題。《雲圖》讓我想起一行禪師所提倡的「相即」的概念,即是強調萬物之間的相互依存和聯結。這個詞由「inter」(相互)和「being」(存在)組成,意指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彼此交織和影響的,沒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小說中,每個故事中的角色面臨著社會不公、權力壓迫和道德抉擇,從而引發對自由和人性的思考。
律師亞當.尤恩拯救船上的黑奴;
同性戀的音樂家羅伯特則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遭遇困難;
記者露薏莎為了揭發真相,而身陷險境;
卡文迪西鼓起勇氣,逃出瘋狂的老人院;
星美~451起義反抗;
沙奇克服人性的心魔,協助先知美若寧完成任務;
當中,我最喜歡克隆人星美~451(Sonmi-451)關於反抗的故事。活於2144年的新首爾,星美和其他克隆人一樣,被迫在餐廳工作,過著毫無自由的奴役生活。這些克隆人從出生起就被洗腦,自願成為社會的奴隸,除了工作和睡覺外,沒有任何自主權。由19世紀的黑奴,到22世紀的克隆人,原來人類科技的進步,不代表道德的提升。
星美與另一名克隆人幼娜939建立了友誼,並共同探索外部世界的真相。不久後,幼娜因反抗顧客的侮辱而被殺。星美則被反抗聯盟救出,並了解到克隆人被隱瞞的殘酷命運。最終,她決定加入反抗軍,反抗這種壓迫的制度,並向大眾發表演說,揭露克隆人的真相。最終,星美和反抗軍沒有成功,她的下場也跟其他克隆人一樣。幸運的是星美的故事被錄製和流傳,然後成為土著們崇拜的「神明」。
你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嗎?
事實上,很多好人也沒有好報,被人暗殺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就是例子之一。有些惡人「收尾嗰幾年」也過得不錯。韓國前總統全斗煥因為血腥鎮壓反對派,被國民稱為「光州屠夫」。諷刺的是全斗煥以90歲高齡善終,而且兒孫滿堂。他不但沒有受到相對的刑罰,而且死前他拒絕為此認錯和道歉,甚至出自傳為自己辯護。因此,如果「好人沒有好報」,加上大自然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的世界,為什麼還要做好人呢?
在《雲圖》中,結局看似是沙奇拯救美若寧。實際上,沙奇一直信奉星美的「教條」,要堅持行善。這些理念在札根於沙奇心裡,所以他才克服到心魔的誘惑。如果再回溯的話,星美是受到卡文迪西的「不會向暴力犯罪屈服」所啟發。如果我們一路尋根究底,某程度上,沙奇拯救美若寧的行徑,源自於故事開頭律師亞當.尤恩拯救走投無路的黑奴。
我們的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從生到死,我們與他人息息相關,過去和現在。每一次的罪孽及每一次的善行,來世將有報。
Our lives are bound to others - past and present, from womb to tomb. And by each crime and every kindness, we birth our future. fear, belief, love - phenomena that determine the course of our lives. These forces began long before we are born and continue after we perish.
人類歷史的進程跟《雲圖》如出一轍的相似,不是嗎?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抗爭受到甘地的啟發,甘地的非暴力的信念是來自梭羅的公民不服從。如此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廢除黑奴、推動性別平等、消除種族歧視,甚至是動物平權行動。「好人有好報」中的「好報」,原來不一定報在行善的當事人身上,可能「報」在一個你意想不到的人和時空。
小說的封面是一個在茫茫大海的鋼琴,鋼琴像徵小說中的《雲圖六重奏》,而大海則讓我想起甘地的名句:你不可對人性失去信心。人性是一個海洋,幾滴海水骯髒,不會使整個海洋變得骯髒。
直到今天,有人為追求自由和公義而身陷牢獄。在這個充滿無力和不義的社會,唯有盡力活得磊落真誠,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有「好報」。最後,附上 Kolor 的《雲圖》共勉之。
如果聽著這歌 是這歌 若你也感到極迷惑與負荷
願你可 聽這歌仰望銀河曾經 愉快的 下世也必繼續 來待你相認
霧變冰 雲圖在某日完成
今天的你 獨自在何地 失之交臂
盼有日你會 路上回味
超出生與死 擇日贖回你 那方必有轉機
那方必有轉機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