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老師為甚麼徨恐?

小澤
·
·
IPFS
·

(2月10日刊登於蘋果日報網上論壇)

在社交媒體打幾句批評警察,猶豫、然後刪除;張貼遊行照片,猶豫、然後沒有發出。這似乎是不少老師近期生活的寫照。過去半年,有人發起投訴教師個人言論、教育局局長指教師的私人言論也是規管範圍,令人髮指,亦令人憂慮。

在社交媒體打幾句批評警察,猶豫、然後刪除;張貼遊行照片,猶豫、然後沒有發出。這似乎是不少老師近期生活的寫照。過去半年,有人發起投訴教師個人言論、教育局局長指教師的私人言論也是規管範圍,令人髮指,亦令人憂慮。

教育界面對白色恐怖,近年首當其衝仍是通識老師。到底通識科犯了甚麼錯?

無視專業自主的黑手

早於幾年前,已有親中派政治人物屢屢指責通識老師,指通識科教壞細路、煽動,以教育作為政府管治失當令青年憤怒的代罪羔羊,卻未能提出確切理據。

及至去年,有大陸社交媒體流傳一篇討論通識科教材的文章,附有教科書內文照片,指其內容偏頗抹黑中國、煽動青少年上街,繪影繪聲,看似「證據確鑿」,引來一片嘩然,帶出需要整治香港教育的訊息。然而只要找原書稍為對比查照,就知貼文內容是斷章取義。通識科素來着重多角度思考、教材呈現不同角度的意見。文章作者只選取批評中國或同意青少年參與社會運動的資料,便言之鑿鑿指控通識科煽動,卻故意無視在其拍攝的資料旁邊,就已有支持中國、批評社會運動危害法治等觀點。

抹黑無處不在,政府亦順應輿論壓力,提出檢討通識科,又提出設「專業諮詢服務」,讓出版商將本沒有教育局審查要求的教科書「自願」交教育局「諮詢」,變相審查教材。最近在親中派護航下,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通過成立小組委員會研究中小學幼稚園教材。無視專業自主、操控教育的黑手伸延到課堂當中。

撥雲見日的促導員

批評通識科煽動,是夏蟲不可以語冰,政治掛帥的人難以明白何謂專業。常說教師要政治中立,當然教師在課堂上要政治中立,但更簡單而言,其不外乎「專業」二字。

專業是我們不因自己的立場而有偏頗授課、也不因自己的立場而影響對學生的評分。這種專業,不只呈現於所謂政治議題,也呈現於我們對課程裏其他議題,如一些環保政策的評論、對公平貿易的評論、對青少年發展的觀點等等。在評核時,即便學生與自己看法不同,只要能呈現他的思考過程、言之有據,便應給予恰當評級。這是教師的專業所在。

老師所做的,不是批評也不是讚賞某項政策或政治觀點,而是向學生呈現、協助學生主動搜集具爭議性課題的不同的觀點。可以是支持/反對,也可以是不同階層、不同身分的市民的不同觀點。老師是促導員,只是協助學生在接觸和衡量不同觀點後,撥開雲霧,尋找青天。

老師自己的意見是否重要?其實完全不重要。

政治介入生活的徨恐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教師作為職業,專業守則亦不應管及私生活。〈教育專業守則〉3.1章,明確指出「作為公民,專業教育工作者應享有法律賦予的一切權利及基本人權」。公眾和政府要老師滅聲,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然而接二連三的舉報潮之下,老師也無法避免陷入徨恐。

曾聽過一些學校善意提醒老師小心個人言行避免麻煩,也有聽過要求老師不要發表任何立場的政治言論;在社交平台看見不少老師更改成無法辨認的賬戶名稱,亦接觸過有老師為了在私人生活也要「中立」的擔憂而退出了一些熱衷討論政治的朋友群組。為甚麼要如此恐懼?

政府和公眾需要理解老師自身在授課和接觸學生的專業,在私人生活只要不犯法或觸犯重大道德問題,便應與教學工作或專業守則無關。至於教育局調查老師網上的朋友限閱帖文、處理匿名投訴等違反程序的問題,更是不能接受。香港人一向「無得放工」,要求老師24小時是老師完全不合理。

無懼白色恐怖、堅守教師專業。教育界在工作要有專業自主,私人領域亦應享有公民權利和言論自由。希望公眾支持,老師們堅守到底。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澤香港中學教師,閒時參加工會運動。就時政、教育,偶有雜談。 近年興趣在近代台灣/日本的時政文化現象。對歷史和政治亦略有興趣。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通識教育和蘇格拉底之死

教師應忠於學生或官府?

尋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