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敲開高山植物跨時空的大門:專訪《橫斷臺灣》作者游旨价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過去3年,游旨价至少出野外8趟,每趟行程短則10天,長則一個月,一天平均開上500、600公里路,需要聘請專職駕駛(因身懷絕技,游尊稱對方「師傅」)。2019年,游旨价自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取得博士學位,隔年隨即推出第一本著作《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讓讀者驚喜有這樣橫空出世的科普作家,筆帶感情,偶爾流露一點調皮,既有登山者的豪邁,還有讀書人的氣息,更有博物學家的癡迷。

採訪撰文|陳歆怡(文字工作者)
攝影|唐佐欣

車窗外,是層巖疊峰、綿延無盡的壯闊山水,車內,是精神亢奮的游旨价。他全神灌注、緊盯著公路邊坡,「停、停!」駕駛默契十足地停好車,游旨价把相機掛上脖子,迫不及待跳下車,心想,方才從視線一閃而過的,該是他心心念念、從台灣高山一路追到橫斷山的小檗吧。

➤公路尋寶旅行

這是游旨价過去3年,以博士後的身分,在橫斷山從事野外植物採集的日常。今年7月底從中國飛回台灣、出席第一波《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新書發表會的他,才剛結束11天繞遍川西與雲南的採集旅程。

橫斷山在哪裡?橫斷山不是一座山,它是位於青康藏高原東側、四川盆地以西,由7座山脈構成的一片山區,山域面積約為58萬7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30公尺。其精細的地理劃分,直到近20年才藉由最新的地貌、地質證據得以確立。因此過往學術研究與常民用語,經常籠統稱之為「中國西南山地」、「東喜馬拉雅」、「青藏高原東部」。

要應對橫斷山浩瀚的地理尺度,乘車採樣成為游旨价(以及中國的研究學人)採集植物的主要策略。也有某些情況,例如尋找新物種,仍得靠雙腳跋涉入山。

過去3年,游旨价至少出野外8趟,每趟行程短則10天,長則一個月,一天平均開上500、600公里路,需要聘請專職駕駛(因身懷絕技,游尊稱對方「師傅」)。行前功課也要做足,他會花一個月,先調查好標本館裡的標本位點,並在愛好者間收集資訊,掌握到植物大概分布地點後,才能規劃路線、精準抓寶。

過往在臺灣採集植物,總得負重入山跋涉,相形之下,乘車採樣模式是否輕鬆許多?游旨价說:「是比較便利,但也很累,因為整天一直看、一直看,消耗的是精神力。」而且,若是一天結束卻沒有找到預設物種或數量,心理的失落感會更大。「還有一個壞處,」他接著笑指自己:「容易變胖。」

➤橫空出世的學術斜槓作家

游旨价成長於台中太平,從小熱愛山林與自然,大學加入台大登山社,行蹤踏遍台灣山野。山社學姊、山林作家徐如林形容他:在眾多高談闊論的山社社員中,顯得「話不多,個性內向含蓄」。直到徐如林寫作《合歡越嶺道》期間,游旨价與她分享在太魯閣的踏勘成果,她驚喜眼前這位耐心地繪圖與解說的年輕人,已然在實踐「學術性登山」(楊南郡語,指百年前旅居台灣的日籍學者,憑著深入高山現場調查做出研究)。

2019年,游旨价自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取得博士學位,隔年隨即推出第一本著作《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讓讀者驚喜有這樣橫空出世的科普作家,筆帶感情,偶爾流露一點調皮,既有登山者的豪邁,還有讀書人的氣息,更有博物學家的癡迷。

今年7月,他出版第二本書《橫斷臺灣》,比起前作,本書具備更宏大的企圖——提出台灣視角的「橫斷山—台灣間斷分布」假說。

所謂「間斷」(disjuction),是指一群血緣關係非常接近的物種的分布區域,被高山、沙漠、海洋等地理屏障所阻礙,而產生不連續分布的狀況。

游旨价指出,橫斷山與台灣的間斷分布現象,令不少東亞植物學者深深著迷。研究者好奇的是,橫斷山是內陸高山,而台灣是高山島,兩者如何存在物種間的特殊連結?且台灣為何是東亞島弧上,唯一與橫斷山存在此一特殊聯結的島嶼?

「這個議題備受東亞學者注目,在台灣卻鮮少為人所知,也很少學者探究。」游旨价說,自從他知道橫斷山與台灣島植物相之間深刻的同源性,就一心嚮往踏上橫斷山,直到2019年因為做研究,終能一償宿願。

白馬雪山,橫斷山的國度。(游旨价攝,春山出版提供)

➤墜入浩瀚植物寶庫,心繫台灣高山植物

回想初訪橫斷山的經驗,游旨价說:「感覺真像是走進時間的洪流、空間的漩渦。」那裡比台灣高山的山更高、谷更深,植物種類也更多更新奇!

舉例而言,我們熟悉的太魯閣峽谷,落差最大之處約1,600公尺;橫斷山的玉龍雪山,其主峰扇子與西側的金沙江虎跳峽大峽谷,落差將近4,000公尺。而根據植物學者統計,目前橫斷山約有1萬2,800種維管束植物,至少3,300特有種、89個特有屬,植物多樣性的程度高得嚇人。

面對橫斷山這樣的時空尺度,要怎麼著手研究?會不會「暈」?

「會,但是是開心地暈!」游旨价解釋,初來乍到泛青藏高地的研究者,尤其是外國人,通常缺乏在地研究者的學術繼承與地緣優勢,很容易在這個高山植物的大內御苑裡迷失。「套句中國研究者的話,必須找出自己的『抓手』、『抓點』。」

游旨价的抓點,正是台灣本位的視角,而以往在台灣做研究的歷練,恰恰給了他良好配備。「台灣島就這麼小,要發現新的物種很難,但是可以訓練出越挖越深的習慣。」也因為過去的養成,當他來到橫斷山,「好像自然而然擁有一副可以調焦的眼鏡,一下子可以聚焦在微觀如一個物種的誕生,一下子可以放大到整座山脈的歷史,這種轉換能力,地理學叫做尺度切換,讓我在做自然觀察時,心情總是很享受、很愉快。」游旨价說。

➤生物地理學的想像力

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在經典著作《社會學的想像力》提出,所謂社會學的想像力是指:「一種心智特質,當思考個人日常經驗時,要意識到所處的社會結構,敏銳地感知個人煩惱與公共議題的連結。」以此為喻,游旨价也像是具備了「生物地理學的想像力」,如同他自稱:「戴上學術濾鏡,看出去是物種間交織的演化時空」。

不過,想像力可不是天馬行空,生物地理學是有方法論的。游旨价首先為我們區分植物研究者與植物愛好者的差別:愛好者探索植物的習慣是「收集珍稀形式」,這種對多樣性的追求,也可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收集癖。

然而,對生物地理學來說,科學研究的基礎奠定在觀察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提出假說,也唯有如此才能打造正確的學術濾鏡。

「舉例來說,植物愛好者喜歡薔薇,專注觀察它的花朵,但是花不見得是薔薇演化史上的關鍵線索。科學研究者要全面而客觀地收集資訊,用客觀方法分析它,還要接受同儕審查。」游旨价說。

其次,生物地理學是把植物當成「有歷史的生命體」來觀察,時間尺度可以大到千萬年。「正因為有時間的概念,才能夠展現出我們跟所有生物之間的連結,也才能夠跳脫人類本位。」

同時,生物地理學的特色是,只能運用「自然實驗」(natural experiment),指的是無法透過實驗室操控,必得透過觀察現存的自然環境與生物(例如橫斷山即是高山地質與生物演化的天然實驗室),才能做出歸納、提出假說。

➤用愛,琢磨科普寫作的筆

游旨价本職是科學研究,田野工作如魚得水,回到書桌前,則要面對學術生產的要求,卻還交出這麼沉甸甸的一本科普書,究竟如何辦到的?

「做學術研究跟寫科普,完全要用不一樣的腦袋。」游旨价解釋,論文是寫給頂尖的科學家看,是探索未知、自我批判的過程,科普書則是在解釋已知,幫助一般人順暢無礙地吸收科學知識,卻也不能過度簡化科學。「每次我做完學術報告,得花一個星期放空,才能轉換腦袋來寫書,切換得很痛苦!」

游旨价說,第一本書比較像是去解釋已知、彙整別人的故事,「當時是利用當替代役的空擋,花3個月就完成。」相形之下,第二本書煎熬了3年,主題「橫斷山—台灣間斷分布」雖已有豐厚的國際學術文獻可參考,但是他想提出台灣視角,再加上自許這本書能夠補足台灣社會對此議題失落的環節,讓大家站在前人的肩膀前進,因此旁徵博引地球科學、地質、氣候、化石、考古、DNA研究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每一章都改過十幾次,看到剛出爐的資料,都想寫進來。」也是到書寫尾聲,他才漸漸把握住自己想要的框架與詮釋。

有一件事也讓游旨价投注大量時間琢磨——他想把「愛爬山」與「做科學」兩相交纏的情感,貫穿在全書中,「當作這本書的基本氣質」。所以我們會讀到像這樣的抒情片段:首次在橫斷山撞見高大的山地杜鵑花林,如何令他熱血沸騰,進而回憶起在台灣爬山時與杜鵑花的纏綿關係,像是寒夜裡被杜鵑灌叢暖和腳丫,穿越「杜鵑地獄」險些被枝條戳刺眼睛,這些點滴回憶,都成為他抽絲剝繭杜鵑花演化之謎的線索。「就像做科學研究,那些看似漫無目的的探索,你當下不會知道有什麼意義,也不知道未來哪些部分會派上用場,但都是珍貴難忘的經歷。」

訪談過程,游旨价一再嚷著「寫書好痛苦」,甚至冒出「幾年內不想再寫第三本書了」,「畢竟我是學術圈斜槓,就算不寫科普書,我還是可以站穩學術圈,況且寫科普書還被視為『不誤正業』。」問他:這回是什麼讓他堅持下來?他歸功於春山總編輯莊瑞琳一貫的鞭策與砥礪,否則他恐怕早就半途放棄。

幸好,骨子裡的說書人氣質,與對山林的眷戀,都吶喊著要說出故事,不甘沉寂。讀著讀著,我們彷彿也跟著游旨价的腳步,走了一趟自我成長的山旅。●(原文於2023-08-23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橫斷臺灣:追尋臺灣高山植物地理起源
Traverse Taiwan: On the Phytogeographical Origin of Montane Plants in Taiwan
作者: 游旨价
繪者:黃瀚嶢、王錦堯、張一、馮銘如、萬向欣
出版:春山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游旨价

成長於臺中太平,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所博士。熱愛山林與自然,行蹤踏遍臺灣山野,亦數次前往世界各地採集與觀察植物,靠著野外工作凝聚自身在高山植物議題上的見解,並以瞭解全球山地植物多樣性的起源為職志,以《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獲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曾獲科技部補助至美國布朗大學與東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訪問,並獲得臺灣植物分類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物》叛逆貓與獅子王的背後,是被編輯唸的NANO HERO黃致豪:《Toby King托比王》專訪

現場》2024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書評》與日常對讀,文明與荒野的交纏:評《重燃生之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