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紀錄認證:全世界最「有效率」的語言——亞干語

李易安
·
·
IPFS
·
站在自己家屋前的一名亞干婦女。

這週末接連審了兩本書,給我的感覺真的是天壤之別。

第一本的主題是「如何像教授一樣閱讀非虛構寫作作品」。本來嘛,我平常接觸的文類大多就是非虛構,自己也有心學習非虛構寫作,所以就興沖沖地看了。

結果大失所望。作者是個美國文學教授,大概真的是覽盡群書、眼界開闊,隨手捻來就是一堆書名。不過你至少也解釋一下這些書在講什麼,引用一些段落來看看吧⋯⋯

勉強看了幾章之後,還是不知道他到底想幹嘛,只覺得看了一個 nerdy 教授不斷喃喃自語。最扯的是,他在書裡還嫌棄其他教授寫的東西很難看,覺得他們很可憐——WTF,你真的好意思嫌其他教授寫的東西很難看?!

總之我看完那本之後的感想就是,嗯,我絕對不要學會像教授一樣看非虛構作品。

好在第二本書就讓人如沐春風,欲罷不能。這本書的主題是「遷徙」,總之就是以移民為核心爬梳人類的歷史。我本來以為會很沈重、很鉅細彌遺,沒想到超好看的。

雖然我本來就對移民主題有興趣,但可以把這個主題寫得這麼有趣,實在還是少見,於是回過頭去看了一下作者的經歷——噫,原來是個BBC的記者,難怪⋯⋯

因為職業的關係,那位作者本來就經常在世界各地走跳,每隔幾年就會換個駐點。每次回到英國短暫停留,他就會常常被別人質疑:

「你什麼時候才想要定下來?」

「你什麼時候才要長大成人,學著成熟點啊?」

「全身家當只有兩個行李箱,還沒有自己的房子,不會沒有安全感嗎?」

看了之後我想,原來英國人也有這種心態和困擾啊,看得我心有戚戚焉XD

其實作者之所以以「遷徙」為主題寫這本書,就是想要以歷史證明,人類的「本性」不見得就是喜歡「定居」的——事實上,人類是這個世界上最善於遷徙的物種之一,而「定居民族」比「遊牧民族」進步的想法,也是大有問題的。

而且他用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作為全書的開頭。

目前人類已知遷徙距離最長的一個族群,是南美洲最南端火地島上的亞干人(Yaghans)——他們花了好幾萬年的時間,從非洲出發、途經亞洲,然後再穿過白令海峽抵達美洲,最後在沿著海岸往南走到火地島這個天涯海角。

就這個意義來說,《春光乍洩》裡的張震(以及很多觀光客)把火地島的烏蘇懷亞(Ushuaia)當作「世界的盡頭」,其實很有道理:就人類的遷徙史來說,那真的是我們徒步能抵達的最遙遠的地方了。

作者繼續寫到,十九世紀期間,英國人曾經從火地島帶回四個亞干人,讓他們在倫敦學英語、受洗成為基督徒,然後再把他們丟回去火地島,希望能透過他們把「西方文明的種子」散播在家鄉裡。

結果英國人隔年再回去看,整個傻眼。文明的種子不僅沒有發芽,就連原本被他們教得「人模人樣」的那三個亞干人(其中一個剛到英國就死掉了),也已經變回去野蠻人的樣子,衣不蔽體了。

英國人於是發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的嘆息,搖了搖頭就走掉了。

到了二〇〇五年,火地島上依然能夠把亞干語作為母語流利使用的人,就只剩下一個老奶奶了——聽說倒數第二個會講亞干語的人,其實是老奶奶的嫂嫂,可她們兩人生性不合,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其實早在那之前,火地島就已經沒有人在用亞干語對話了(XDDD)

然而亞干語後來受到了很多矚目,而這完全要歸功於一個亞干語的單字——「Mamihlapinatapai」。據說這個字,你無法在任何其他語言之中找到,它的意思是「兩個人很想要開始做某件事情,但又沒有人想要先動手做的那種面面相覷的感覺」。

後來這個字被納入了金氏世界紀錄,被認證為「人類最有效率的一個單字」,意思就是,這個字只用了幾個音節或語素,卻表達出了最複雜的含義。

是不是超美!?而且重點是,如果這個美麗(又有效率)的語言可以創金氏紀錄,你怎麼能恥笑使用這個語言的文化和族群,是一群「不可雕的野蠻人」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