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發財夢

刻舟
·
·
IPFS
·


在香港電台看到一個很喜歡的節目叫《窗外有藍天》,是一系列反思香港城市與環境關係的記錄片。頭炮講的是荔枝窩復耕。復耕種稻的消息幾年前已在媒體上聽聞過,去年也曾和朋友行山入荔枝窩玩,在那裏食到個美妙的客家豬肉飯和雞粥。看過這集,才知道原來荔枝窩在沙頭角之南,當年見過那一彎紅樹林的對岸便是插滿高樓的深圳。


記錄片當然不止於湖光山色和旅游特產,從千人村落破落的因由,到今日土地觀念帶來的矛盾,才是重點。


記錄片很多時間都在追蹤原居民德叔和入來租住的復耕農夫家庭。農夫除了種米種菜,帶領體驗營,時間都花在其小朋友身上,一片精神富足的天倫樂土之景。德叔據說已移民到英國經營餐館,仔大女大,退休卻寧願回來熟悉的鄉村。對於不時有山友來訪,或重拾和自然重修舊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鄉村生活文化,都甚為支持。港台追蹤了鄉郊基金會的客家屋復修復耕計劃的商討過程,計劃為,基金出錢出力修理破屋,在三十年租約期內當作基金會民宿使用,之後交還原居民。


但在三十多家爛屋,被放棄的村落裏面,任由家園破敗,遠走英國但保留清政府地契的「原居民」才是大多數。他們在英國住大屋賺了錢,一年只有新年那幾日,食春茗才回來村落。對於將破屋修葺成民宿,重建可持續生態的復耕計劃,不但只反對,還將之當作入侵者。訪問到其中師奶:「最好政府起條公路入來啦。你估我地唔想發展咩,有公路就有人入來起樓啦。唔通真係耕田呀?」


這是資本主義令人嘔心的又一事例。土地,人類賴以為生,在這些人眼中只有起樓,賣大錢一種用途。他們忘了最根本的是吃的喝的,無一不是來自土地,人死又只會回到土地去。但在這個社會裏,他們擁有土地,擁有權是破壞生態的執照。即使他們遠在英國,早已和此地斷了聯繫,他們還是這片土地命運的獨裁者。而珍惜這片地,愛惜地上種出稻米的農夫,卻永遠是揮之即去的租客。


到底土地存在是為了更多的資本?還是更好的生活?土地珍稀,如何使用誰說了算?


看到對岸高樓,難保没有公路穿過郊野公園而來的一日。希望去年見過那隻村狗不用看到家園被毀。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