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記事 (2) 臨床病例研究的眉角

林口長庚的內科住院醫師訓練實在是…頗為紥實。今天第一天開始看感染科會診,毫不留情的 12 張,而且半數是長期住加護病房的個案。更想捶死自己的是,我一開始不知道我只要看醫學大樓的會診,連同其他區的病人也先研究了一輪病歷(將近 20 張)。事情多到只能延遲下班,還差點趕不上倒垃圾的時間。好的,不重要的生活抱怨結束!正題開始。
在上一篇討論了研究上再次確認的重要性。
這次便想把這幾週來一些零星的病歷研究心得寫下來以免自己忘記:
初始規畫絕對沒辦法全包研究資料登錄上的所有問題,遇到的問題也可能是世界上研究者會有的問題,因此需要與團隊成員或指導者討論並擬出共識。
與研究團隊討論出來的共識最好能夠詳細地記錄在 research log 中才不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不知去哪裡查。
定好的共識可以先寫在 manuscript 中提醒自己勿忘初衷 (X
research log 一開始可以依時序紀錄,在架構出來後再把討論的內容分門別類地歸位。
有些病歷資料受限於來源比較不齊全 (e.g., 門診),要思考不齊全到什麼程度應予以剔除。
取得臨床資料的地方可能因資訊安全與隱私考量受限,需規畫出有沒有這些地點/時間限制的研究子項目來視人事時地物情況安排 (e.g., 不能用醫院電腦的時間就來讀文獻、寫 code)
reference managers (e.g., EndNote) : 一篇 paper 就一個 file,可以因不同的 topics 設不同的 groups。
以上這幾點如果好好地落實,可以省好幾個小時,不然就會像我在寫血淚史。(單押x2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