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R2|何以为家-Day 6
书接上回。在我满心以为上了大学就是新开始的时候,我意识到母亲在我身上留下的烙印依然还在灼伤着我。我长年累月压制的情绪,那些被一次次打压,否认的情感,我自以为只要不停前进,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可以战胜内心的不安,这种逻辑终于无法持续下去了。我终于迎接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自由,却变成了长达数年的崩溃。
每一次寒暑假回家,都是噩梦。我会提前好几个月吃不香睡不好。虽然回去之后总会发生很多预料之中的争执,但是最后还是回落回平静。毕竟我需要生活费,母亲还是需要一个乖巧听话的女儿。当然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以经济手段控制我也是轻而易举。
后来明白,其实“空心病”是蔓延在我们这一代中很广泛却又被忽视的病。当然,我们的家长没有质疑体系,或者说全权接纳,顺从了这种价值体系,生育是伟大的,家庭与生育是不容置疑的主旋律。什么人生思考,探索尝试,怎么会给你留这个闲工夫瞎琢磨,管你是乡下出身工厂拧螺丝的还是大城市里做办公室的,都是人矿,生就对了。不生,哪有新的人口红利可以压榨呢?我已经从高考大屠杀中活下来了,以及完成了服从性测试,下一个阶段目标也很明确,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当个好母亲,好嘛,再来一轮。
我厌倦了,实在厌倦至极。
当然你可以说上一辈其实不少人还活得还挺幸福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一个经济上升起期,就算是泡沫般的希望,那也是自我感觉前途一片大好,想要结婚繁衍,都是出于自由意志,你事后马后炮回头批判,未免太过。是啊,不是人人都有反思的能力。清醒地活着,哪有糊弄容易呢。
“一大批独生女从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开始,即被塑造为精神和谋生技能双重意义上的女扮男装的花木兰。而讽刺的是,当她们终于成为了合格的儿子,却并不会因此赢得应有的赞赏,反而忽然间被期待再次变回女儿,“换上女装”,去相亲、去嫁人,重新从婚姻中,寻找身为一个女性的价值感来源和最终归宿。”——高寒凝《“女性向”网络文学与“网络独生女一代”》
到了大学后,母亲开始关心起我的感情动向。中学期间,她视早恋为猛兽,甚至纵容我因为出于精神压力长期过大的暴食症,估计她觉得,反正学习为重,对吃感兴趣好过对谈恋爱感兴趣。虽然早在那时,她就已经经常在语言上行为上身材上有意无意地羞辱我了,但她坚信等我大了知道轻重了就一定会自觉自愿地进入女性身材管理的内卷之路。她自诩为早恋受害者,虽然歌颂婚姻与爱情,但是终究觉得自己还是吃了婚恋的亏,以她的家庭背景和容貌,嫁得更好也大有可能,可惜她当时觉得,找一个听话老实的知根知底的青梅竹马才更有掌控感。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种痛彻心扉的执念,终于在我进入大学之后全面爆发。投资我督促我学业精进,底层逻辑原来是认为去更好的平台才能嫁得更好。前线投资都是为了后期大丰收。她惊觉我并没有任何意愿进入那条她觉得天经地义的婚恋轨道。我生得高大壮硕,她羞愤不已。中学时已经试图给我穿小鞋了,大学后我还在长个儿,每次她都愁容满面地说别长了,别长了,怎么找对象。
别人生的矮,倒成了我的错。婚姻中另一半的各种残忍狡诈被纵容,到她的嘴里就变得男女有别。当然,这世间对女子苛刻至极,我心领神会。我只是终于明白,我不是母亲全心全意全盘接受的女儿,没有什么unconditional love,我是她给别人家养着的童养媳。
她的逻辑其实也能自圆其说,这么多年的车轱辘话,我已经倒背如流。
“谁家女儿不嫁人?谁家媳妇不生孩子?我不结婚哪有你?你不结婚老了谁照顾你?你不能因为我们家婚恋狗血剧太多就心生恐惧,要大胆去爱,去尝试,不能一概而论。这个世界对女性很残忍的,遇到好男人嫁得好才省心省力,你不结婚到时候大家都结婚了,谁和你社交?你跟不上主流社会了呀?你犟着有什么用?你以为不结婚不生小孩就可以快乐吗?到时候你等着被人看笑话。进了养老院都被欺负。到时候你就后悔吧。你不生小孩?你以为自己是谁?只有干出大事业的人才有资格这么特立独行。你觉得你不结婚能怎样?”
这些对话很多姐妹可能要将近三十岁才会被轮番轰炸。我摊牌摊得早,母亲在我二十出头早就提前培训过了。
后来嘛,终于心里有了了断了,当然也还是会回去看看。她已经不太正面冲突了,但是时不时的敲打,暗示,一会是督促我赶紧赚大钱才能不丢了体面,一会又是劝我还是别钻牛角尖就算不结婚也应该勇敢追爱说不定就成了佳话。我觉得,人如果给自己设定了框架,大概是很难走出信息茧房的。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自省。但是如果真要选,我肯定是选足够自爱,足够爱女的逻辑。
既然我已经来到了这世上,那便要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勇敢走下去。我在哪,家在哪遍好了。
七日书第二轮书写,写于2024年6月8日,一个周六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